英國古代有一句諺語:「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意思是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給「生」出來,水落石出,報應不爽。其實,跟很多格言一樣,這只是個期望,並不是事實。全世界,古往今來,多少事情在發生,「歷史事實」的形成是非常詭異,也非常有趣的過程。
最近看了一本推理小說,六十多年前英國一位女作家寫的《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就是針對英國歷史某件四百年的定論所作的翻案文章。非常精彩,也令人震憾,不只將數百年來英國人所讀的歷史教科書的記敘變成胡說八道,連莎士比亞寫的理查三世,也變成可笑的大鬧劇。
姑且擱下這本書提到的歷史,反觀我們現今社會,有多少各說各話,是非混淆的爭執?
有句頗接近事實的俏皮話:「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就是世界上沒有真理。」
通常我們對一件事的認定、詮釋,常常是有先入為主的立場,因為立場不同,對事實的詮釋就不同。以《時間的女兒》主人翁為例,理查三世是英國的邪惡象徵,英國兒童最大的夢魘。其實他不過被栽贓殺了他二個姪子的罪名,反倒是消滅理查三世的都鐸王朝,在英國歷史卻這麼稱贊都鐸「為了王朝的穩定,都鐸深謀遠慮地將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對手趕盡殺絕……」,這樣一個滅族的大屠殺,居然在歷史評價中是深謀遠慮,而背了殺二個孩子黑鍋的人,卻成了十惡不赦的大魔頭?
理查三世。Photo source : 公有領域
清朝末年有個革命志士曾寫過這首詩「起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初看好像很豪邁,很有信心,其實是憂傷無比。作者的不信人間耳盡聾只是一種信念,是那種不服輸,起身摶命一擊般的姑注一擲。因此事實是,我雖不信,但長久以來他們真的都聾了。
高中時有一段時間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閱讀了許多歷史的書籍,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則小故事。大概是十八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吧,有一天他作客在某個候王家,親眼看到僕役的某些爭端。之後他聽到當事者與旁觀者向候王報告爭執始末,竟然人言人殊。他忽然憬然,連近在身邊的事都有這麼多版本的陳述,那麼他怎麼能確定百年前的史實呢?於是,他就把手上已寫好的十多卷歷史著作給燒了。
大概從那時候起,對於歷史書籍我總是以質疑的態度去閱讀。
而且也常常會很感慨,現代人早上一起床到晚上睡覺為止,醒著的時間幾乎無時無刻被無所不在的資訊包圍,除了原先的電視、廣播、網路到智慧型手機;現在家長的教養難題已不是害怕孩子訊息不足,反而是如何協助他們不被媒體左右了心智能力,並且在紛亂的資料當中,獲得真正有用的訊息。
尤其對年輕人而言,近幾年網路新聞早已取代傳統的媒體,以前媒體的記者與編輯負責生產與管理訊息,除了是傳播者也是個守門員。但是來到人人可以發聲的時代,網路上充斥各種來歷不明且未經查核的訊息,甚至很難追索來源;再加上網路的擴效應太快又太廣,後果往往超出任何人的掌握之外。所以協助孩子使用網路、建立正確的習慣與培養分辨的能力,是當今最迫切的素養。
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分辨消息真偽?Photo source : wikipedia SA 4.0
這是個複雜的世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簡單或終極的解答,偏偏現今從網路到傳統媒體的報導都朝向輕薄短小,所以不可避免的會片面化且零碎化,現代人已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瞭解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前因後果是如何?對我們會有那些影響?
從網路上獲取的一鱗半爪的資訊,如同許多教授傳播的學者擔心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網路鄉民特別「酸」,習慣斷章取義、惡意扭曲,甚至竄改資訊、隨口亂罵;愈極端的言論愈易引起注意與傳播,因此在追求按讚關注的社群中,往往就只剩下偏頗與誇張的意見表達。
台灣的媒體,尤其電視評論的名嘴,總是把跟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不是視為笨蛋,就是以為居心叵測的壞蛋,極盡消遣謾罵之能事。所以這些年透過媒體,在民眾眼中的政治人物似乎要嘛不是腦滿肥腸愚鈍可笑,不然就是利慾薰心陰險狡詐;他們的言行舉止、決策作為,似乎也荒腔走板,我們看了除了義憤填膺或搖頭嘆息之餘,其實對國家、對社會,一點幫助也沒有,彼此的互信與對話的機會也都失去了。要傾聽跟我們不同意見的人,也絕對不能把跟我們立場相反的人妖魔化!
當然,任何人要在這紛雜的世界釐清許多議題的來龍去脈,的確很不容易。但是,與其浪費時間耗在如同垃圾般瑣碎又片斷的訊息,不如好好的廣泛閱讀,建立背景知識,並且仔細地將自己關心的議題徹底搞清楚。
林肯曾勉勵人說:「你可以欺騙所有人於一時,但你不可能永久欺騙所有人。」好像很正面,這句話除了是期待之外,它也透漏出另一個訊息——你不能永久欺騙所有人,但絕對可以永久欺騙大部分人,也絕對可以欺騙所有人;雖然只是「一時」,但弔詭的是,往往「一時」形成歷史後,要翻案也很難。
那怎麼辦呢?對於歷史?
好吧,我們還是相信時間是真相的女兒,只是時間不會自動生出真相來,她只提供機會,讓人不絕望而已,我們得努力的且勇敢的幫她催生。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