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南都只有十度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香港或台北到底有多冷,只知道要趕快去吃熱呼呼的麻辣火鍋!
吃麻辣火鍋幾乎是每一個香港人到台灣的指定動作,由90年代就已經如此,香港曾經有開過幾家台式麻辣火鍋店,但最後都鎩羽而歸,我們也吃過其中一間,就是欠了台灣麻辣火鍋一種很過癮的味道,有人說那是會讓人上癮的罌粟殼,在香港是禁止使用的,但台灣還是可以。這只是傳說,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們認為所有美食都要配合當地的水土人文,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開花結果,所以麻辣火鍋來到香港,失去台灣特有的口味,是合理不過的事,也就沒有再認真深究下去!
香港人鍾意打邊爐,所謂打邊爐,是指坐在爐子旁邊涮熟食物,也就是火鍋之意。傳統的打邊爐湯底是莞茜皮蛋豆腐湯。莞茜就是香菜,把香菜與皮蛋豆腐一起放進沸水中煮一下,就有獨特的香氣,在家也能輕鬆預備,是我們從小就習慣的味道。
長大之後,發現原來在酒樓打邊爐,可以選鴛鴦鍋,一邊是莞茜皮蛋豆腐湯底,另一邊就會選沙嗲湯底,反正味道夠濃就是好味嘛!但當我們嚐過台灣的麻辣火鍋之後,沙嗲就顯得不夠刺激了!
試想在冷得動彈不得的街頭,嗅到麻辣火鍋那勾魂的香氣,不只身體立刻暖了一半,連隨胃液至口水都不由自主地失控,像被磁鐵吸進火鍋店中。
有時候當寒冬拿着白飯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麻辣火鍋的香味,很想那點紅為眼前的蒼白添上姿彩。所以麻辣火鍋的魅力不只是那又麻又辣的口味,而是讓你回味能具體幻想的滋味,只要想吃的時候,恨不得眼前就是麻辣火鍋店。
台灣的麻辣火鍋發展了這幾十年來,由口味的競爭已經轉移至侈華的想像比拼,到底湯鍋是一隻鼎還是雕龍鳯的藝術品,可謂各有風格。但我們家最講究的還是湯頭與食物,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家吃麻辣火鍋,其實是吃麻辣鴨血,因為任何食材都是同一道麻辣的刺激時,我們覺得鴨血是最能呈現麻辣的層次與快感。台灣的鴨血與香港的豬紅相似,香港的豬紅會切成指頭大小,但鴨血是像豆腐磚那樣一大塊一大塊地煮,咬一口,皮肉爽脆,但因為裏面往往有一些小洞,麻辣湯汁混入其間,輕輕一咬湯汁四射,你不得不趕快吮一口,才不致浪費那丁點精華。台灣很多麻辣火鍋店都是無限量免費添加鴨血與滷豆腐,是吃麻辣火鍋必須要吃的靈魂。
吃麻辣火鍋,頭皮會冒汗,再從熱乎乎的餐廳重回冷風凜凜的街頭,我一直很懷疑會不會因此感冒?但身上還帶着麻辣的香氣,撐着知足的肚皮,覺得再冷的風也吹不倒心靈滿足的人。這種滿足讓你我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