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一個群居社會,很多選擇其實大環境已經替你做完了。
升學市場在台灣,頂層學生幾乎是用湧的進入醫療業;而就算進了醫學院,
性傾向同樣能讓你惹禍上身,遑論其他膚色、種族或宗教標籤的原罪;倘若你是一名生在伊朗的女性情況還可能更糟,看看
出來爭取不戴頭巾的人下場就知道。小至興趣、氣質與品味喜好,大至立業、成家與自我實現,主流裡面有比較非主流的、這件事主流,搞不好在別件事上非主流、當今的主流也難保在未來變得邊緣化。地球這麼危險,百萬種分化異己的理由,你是還沒輪到,還是把它視為慣常呢?
這就是現代人得時時面臨的日常寫照:遵崇主流,要嘛走出一條新路。不論你能力是高是低,不論你是否發自內心接受,不論這套運作邏輯合理與否,
逃離或陷落:價值漩渦裡的選擇題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更精確的說,無論選擇遵守主流框架與否,其實重要的是先去釐清「什麼對你而言更為重要」,這個提問至少能確保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就算是別無選擇遵守著自己不想要的。否則,遲早會面臨質疑的聲音,不是源於內在就是外在,我的友人 M 就是在健身房深刻體會到了這樣的感覺。
在 M 所處的男同志社群中,上健身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身形鍛鍊、衣著擺態,各種「動物族群」似乎都有一套主流的外型模板。M 就是在耳濡目染下踏入了健身房行列,儘管他心裡有數自己離稱得上「菜」還差得遠。在一次訓練課中 M 發現周遭男同志正在打量他的中等身材,撇除那種令人窒息的審判眼光不說,驚覺到自己正在不明所以的迎合主流審美,當下那種虛偽的自我厭惡更讓他深深感到無地自容,直到現在都難以忘懷。
我應該為了健身而健身才對吧?練體能、長肌肉是很好,但要是我不真的對這個感興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M 很氣自己,甚至開始對以貌取人的交友市場感到嗤之以鼻,「內在那些你不看,只因為外型喜歡上我,這種膚淺又不保險的感情我才不要。」那種奮力掙脫價值漩渦的樣子,喚起 M 曾努力擺脫陰柔,當個「有男人樣子的(順性別異性戀)男人」的過往記憶。「可是那終究不是我啊!一套連自我本質都得放棄的框架,怎麼可能說服我接受?」
他說得沒錯,擁抱主流價值的確沒那麼單純,當他選擇以「身型」作為一種交友籌碼時,無形中就已走進外貌大旗飄揚的交友市場了。順此,他也不可免的要接受這套「提升自我價值、增加議價能力」的交易機制,甚至透過外貌衣著的典範模仿、組織社群的互動媒介提升交易機會;並得持續關注、滿足市場即時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供應來確保自己在市場競爭上處於優勢地位。同理,當「滿級分神話、五子登科」的看板也被人生勝利組的交易市場所高舉之時,你就不難想像那長得令人窒息的人生待做清單是從何而來的了。
臣服與外溢:社會框架得以無限複製的行為模式
成功模板在現世生存的思維下,常常以熱門交易的狀態蔚為潮流,水蛇腰、筷子腿到 「A4」腰,女性審美的流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換句話說,與其稱「個體求生」是主流價值得以大行其道之因,不如說「(家庭與社會的)環境催化」才是暗中發揮了主導的影響力。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文中,我曾提及「臣服與外溢」的概念,當「個體(肇因於個人或社會因素)向主流價值的規訓靠攏、臣服」的這件事透過生命歷程內反覆的操作與實踐,就很可能發生「外溢」而逐步內化成他建構自我價值判斷的一環。屆時,整套遊戲規則要合理化就很容易了,倘若又如劇中摻入家庭世代間的權威、情緒勒索等纏絆力道,價值觀的一再複製也就不言可喻。
但這正是陷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