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媽媽都有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經驗。我也不例外,三不五時就會上演理智線差點斷掉的狀況。
大寶哥大約三、四歲的時候,有一陣子對湯瑪士小火車非常著迷。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吵著要看親子台的湯瑪士小火車卡通。放學回家或是假日的時候還會不停吵著要看湯瑪士小火車的電影版卡通。
偶爾看一下電視無傷大雅,但是每天花過多的時間在看電視卡通怎麼行呢?
「馬麻,我要看電視啦~」
「不可以,你看太多電視了,眼睛會壞掉!!」
「拜託嘛~~」
「不行!!」
「不要不要,我要看電視啦! 嗚~~」
母子之間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最後的結果不是不敵他的眼淚攻勢,心軟放行;就是整場戲在媽媽我的吼叫聲中啜泣落幕。但是事後我都會陷入一種懊悔的情緒中:後悔自己不該因為一時心軟打破原則,不然就是後悔自己不該對著年幼的孩子大吼大叫。
「難道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了嗎?」
這樣的疑問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我不希望孩子只記得我對他們大吼大叫的臉孔,但也不希望他們成為我行我素的任性小惡魔。
現在的我決定要執行「正向教養」的育兒方式。第一個改變就是練習如何「溫和」而且「堅定」,擺脫「懲罰」(包含吼叫)與「溺愛」(心軟順從)的舊模式。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絕對是挑戰。
首先是保持「溫和」的態度和語言,不能發怒也不能不耐煩。
舉個例子來說,小寶妞昨晚睡前一直不停地脫下她的肚圍,等我發現了以後再幫她穿上。就這樣穿穿脫脫了好幾次。正在曬衣服的我不斷地跑進跑出房間。
「寶貝,為什麼一直把肚圍脫下來呢?」
「我不想穿!」
「為什麼不想穿肚圍呢?」(此時的我火都要上來了,忙得不可開交的我也只能先拼命壓抑心中的不悅,以溫柔的語氣詢問。)
「我就是不想啊~」
「寶貝啊~」(輕輕地用手捧著她的小臉蛋看向我)
「你知道你睡著以後會踢被被嗎?有時候滾來滾去還會露出肚子呢。」
我接著說: 「現在的天氣比之前涼,如果沒有蓋被子的話,會怎麼樣呢?」
「會很容易感冒⋯」
「是的。穿上肚圍之後,如果半夜沒有蓋被子的話,是不是比較不會感冒呢?」
「可是我還是不想穿⋯」(我猜,大概是因為美感問題😅)
「嗯,媽媽現在想先去把衣服曬好。趁這個時候你想一想媽媽的話,然後再告訴媽媽,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你不穿肚圍睡覺也不會感冒,好嗎?」
等我曬完衣服回來,小寶妞告訴我,她決定還是穿上肚圍睡覺,因為她不想要感冒、吃苦苦的藥。
呼~聽到她的話我還真是鬆了一口氣。
這次的經驗讓我訝異。
本來以為會需要大費唇舌一番才能説服她,或是會看到她不滿、哭鬧的場景,沒想到這個睡前插曲能如此平和地落幕。
因為以「溫和」的態度尊重孩子,與她溝通,孩子並沒有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反應;以「堅定」的立場處理事情,孩子不再試圖挑戰媽媽的底限。
同時我自己也因為以平穩的狀態回應孩子,而避免因暴躁的情緒毀了一個溫馨的夜晚。
今日的「正向教養」執行結果順利。明日繼續我的「正向教養」執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