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破處》:被焦慮感擊垮的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坐滿高中生觀眾的影廳中,《破處》讓我感受到強大的焦慮感,裡頭還有一具讓人戰慄的屍體。
做為一部「號稱的」青春性喜劇,《破處》入圍 2020 年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初聽其實覺得好神祕,如果《美國派》(American Pie,1999)或《歐洲任我行》(EuroTrip,2004)的續集被選入影展競賽單元,恐怕也會讓人有點詫異。北影國新的形象,向來有點挑戰觀眾的味道,為何會選一部商業企圖心濃厚的青春性喜劇?很讓人好奇。
在工作繁忙中,我錯過本片在台北電影節的世界首映;隔週週五,7 月 3 日,本片在全台院線正式上映,我才有機會進戲院一探究竟。看完電影後,我說不準自己是否喜歡,但我確定這不能算是一部青春性喜劇,它更帶著臺灣電影慣有的道德通俗劇氛圍,它有一個道德核心在背後,而那個核心的存在感極其強烈,以致於吞噬了原先青春性喜劇的故事結構。我不確定這是否是件好事。
我到信義威秀影城看晚場九點半的電影,買飲料排隊時,意外瞥見前面一對情侶,手上也拿著《破處》的電影票。在疫情期間看電影,其實常常意外獨自包場,或是廳內只有兩三人,但走進影廳,我驚訝發現《破處》廳內坐了將近四成滿,而且幾乎全都是二十歲以下的學生面孔。有稚氣未脫、穿著 T-Shirt 就來看電影的三兩個高中男生,還有些年紀略大一點點的約會情侶。
觀看《破處》,感受到的是臺灣類型電影力求突破局面的渴望,但它背後的道德敘事,卻又逐漸把電影講成另一個故事。從包裝開始,《破處》賣的是年輕形象與「葷素不忌」、「內有腥羶色」一類的商業訴求,電影開場,我們看到直接讓演員以自拍稈掌鏡的手機影像,歡騰暄快的直播畫面結合在上個十年已經被青春電影翻玩到盡的高中男性惡作劇,還有樣板特效、短秒數的抖音式處理,這些影像在整部電影中透過剪輯方式反覆出現。全片也率性用惡搞插畫串場、做字卡,讓人直覺想到前兩年同樣以插畫形式闖關的《誰先愛上他的》(2018)。
純看電影剛開始的半小時,《破處》好像真有點青春性喜劇的味道,男女皆然的青春肉體碰撞、襯衫第二顆鈕扣沒扣好的女同學、豔情感重的美豔少婦,還有兩位男主角總是衣不蔽體、反覆重播的裸泳。然而,故事卻也在此時不斷地塞入不安因子:男主角與年輕後媽的緊張關係、擺攤女孩的精神焦慮。從曾珮瑜中段一場尺度突破的半裸床戲之後,電影畫風驟變,轉為一段黑色幽默式的公路喜劇,以性作為趣味的元素煙消雲散。電影筆直走向道德元素在處理的問題:家庭、友伴愛、人際關係。
如果《破處》真的是一部青春性喜劇,搞出一具屍體,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硬核(Hardcore)的事情。撇開黑色元素的趣味,或是甚麼對照性愛與死亡的詩意等等、那些非常「大人」的事,兩個青少年的性啟蒙竟然要跟後座的屍臭味掛勾,怎麼想都會洩盡《破處》在談的元陽──如果它真的存在。
電影中段,在那個反覆被強調的妓女/母親,以「屍體」的身分成為一個更完整的角色、正式登場之後,觀眾才有機會意識到,原來這或許不是一個「我要透過破處轉大人」的故事,而可能是「我離不開我的母親,所以我無法轉大人,我現在必須透過送走她的屍體,來向她告別」的玄妙故事。
基於角色的港台移民身分,電影故事可連結的範圍極廣。但先放下政治性的部分,我相信《破處》仍抓住一些有趣的思維方法,譬如沒辦法判斷場合決定要不要展示生活的阿烈,直覺性地展現出社群世代的焦慮感;擺攤女孩西施失敗的自我毀滅傾向,其實比以往常見的文藝呢喃還要真實一些;又或是兩個男主角,阿烈跟神器的男男關係,對「異男愛」有種既非男性惺惺相惜、也(或許)非同志情愫的奇妙中介描繪,他們對彼此的依賴成為奇妙的保護傘,是讓男孩可以不用真正成長為男人的心理防衛機制。
在故事裡越繞越深,《破處》最後給我的印象非常離奇,它描述的是一個男孩們缺乏母性照護後,在精神上集體溺斃,以致於「轉大人」三個字成為反諷的黑色故事。透過性、喧鬧與按讚關注追蹤,一個不可能被填補的母愛空缺被假性地覆蓋。在青春性喜劇裡,我們期待看到青春少年破浪而出,這些一概無法發生,反而溺在水裡。也只有在此時,全場皆以屍體形象存在的母親,才終於被解放。
在影廳側邊,我一直留神觀察著年輕觀眾的反應,我還是聽到笑聲跟喧鬧,那是在影廳很久沒有擠滿的情境中,有點讓人懷念的商業院線氛圍。我不禁會懷疑,我是不是太被電影尾段的展開引導,而過度詮釋一個可能單純的故事?是不是對觀眾來說,這就真的是一個簡單的性喜劇,有裸體有屍體、有草東有滴滴龍、賞花賞月賞秋香?電影看完之後,還可以互相問問彼此要不要幫忙解決元陽危機。《破處》在原先的類型期待上,是否真的能得普遍觀眾緣,我非常懷疑,但只能留給票房成績解答。
不論要怪罪在劇本或剪輯,《破處》有許多橋並未連好,那些許尷尬的時刻也讓我無法釋懷。但我仍覺得這具屍體越想越讓我發寒──載著象徵意義上的母親屍體,而永遠不可能被實現的「成人儀式」。散場燈亮時,我突然很想抓住問那些談笑離場的年輕男女,他們感受到這種焦慮嗎?如果沒有,那被這種焦慮感擊垮的我,又到底是發生了甚麼事?
全文劇照提供:双喜電影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騙子能懂愛情嗎?」婌姬不屑地看著伯爵。「騙子能懂愛情嗎?」秀子冷眼聽著伯爵的告白。角色扮演是虛假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反面的「誠實」,而在於遇到了「我的他/她」之後,才發現,原來我虛假的角色扮演,都是為了等待和成就與妳對戲的情意遊戲。
逐步地,我們藉由分析《痛苦》中的重要段落、理解莒哈絲──那些可能被我們輕易定義為對德國投懷送抱、不潔身自愛、沒有愛國情操的女人之一──最終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這對於莒哈絲、或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法國女人而言,無疑都是相當必要的。
《東成西就》這樣的片就跟廢文一樣,它對於一切都不認真,這件事讓我們覺得鬆了一口氣。我們特別可以拿博恩再製的 MV 與《東成西就》來比較:同樣都是用襲仿的方式來惡搞,可是博恩卻帶給我們一種緊張感,而《東成西就》比較像是「我就爛」。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喜劇、幽默的基調是建立在蘇黎曼本身的存在狀態上,在世界各地創造一種「巴勒斯坦式」的幽默,一種屬於蘇黎曼的幽默,他重新用自己的存在開拓「幽默」的語意。在存在上無法界定自己的蘇黎曼,遊走在各個界限的蘇黎曼,他的存在是否也能再帶來,甚至為台灣觀眾帶來界限折衝、交融與和解的重新想像?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
「騙子能懂愛情嗎?」婌姬不屑地看著伯爵。「騙子能懂愛情嗎?」秀子冷眼聽著伯爵的告白。角色扮演是虛假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反面的「誠實」,而在於遇到了「我的他/她」之後,才發現,原來我虛假的角色扮演,都是為了等待和成就與妳對戲的情意遊戲。
逐步地,我們藉由分析《痛苦》中的重要段落、理解莒哈絲──那些可能被我們輕易定義為對德國投懷送抱、不潔身自愛、沒有愛國情操的女人之一──最終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這對於莒哈絲、或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法國女人而言,無疑都是相當必要的。
《東成西就》這樣的片就跟廢文一樣,它對於一切都不認真,這件事讓我們覺得鬆了一口氣。我們特別可以拿博恩再製的 MV 與《東成西就》來比較:同樣都是用襲仿的方式來惡搞,可是博恩卻帶給我們一種緊張感,而《東成西就》比較像是「我就爛」。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喜劇、幽默的基調是建立在蘇黎曼本身的存在狀態上,在世界各地創造一種「巴勒斯坦式」的幽默,一種屬於蘇黎曼的幽默,他重新用自己的存在開拓「幽默」的語意。在存在上無法界定自己的蘇黎曼,遊走在各個界限的蘇黎曼,他的存在是否也能再帶來,甚至為台灣觀眾帶來界限折衝、交融與和解的重新想像?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Pubu焦點話題 自1966年出版《黃蜂》之後,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發揮驚人的創作能量,終於在半個世紀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各位《釀電影》訂閱會員,本月我們的 podcast 節目《電影釀的酒》聊的是重新上映的經典「愛在三部曲」,你也是這個系列的粉絲嗎?你的愛情關係也受到傑西與席琳的影響嗎?快來聽聽主編、釀編以及這次終於加入的釀編輯「心癢」一起討論這個系列吧!
Thumbnail
 我覺得哈維丹頓(雙面人)某個程度上,代表無臉群眾的雙面性,或著說,混沌性。而混沌的部份,諾蘭導演在第三集,將化為法外自治區的三不管高譚市,描述成一個民有民治的暴民聖地,他們的人民法庭主席,就是拿掉面具的稻草人(Cillian Murphy飾),這也是很好的參照點。  當丹頓說「你不是死得像個英雄
Thumbnail
死亡襲來時,心靈會發展出一套保護機制,藉由摧毀與攻擊他人找回掌握感,來把得知死訊時所引發的「失落與失能感」替換成「掌控與賦權感」,正反兩派雖然站在毀滅或拯救世界的兩端,卻都想挽救因為瀕臨死亡而失落的自我心靈。我想,諾蘭不只摺疊時間,更將處於兩極的自由與宿命交織成網,開演一場關於如何存活的信念辯駁戰。
Thumbnail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度,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看到了許多歷史上未經歷過的恐慌現象,醫療資源排擠、地區性歧視、大規模封城、股市融斷...有些事情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未見結果,這樣的情形下《屍速列車2:感染半島》這部片感覺特別符合時事。
Thumbnail
焦慮,壓倒愛情的那根稻草,人們在愛情中總被焦慮淹沒,安全感不足,剔除對方的不當行為,更是因為對於自我價值的信心低落,心中的恐懼與懷疑,如同詛咒般的耳邊細語,不斷述說著難以承受的焦慮真相,我們不值得被愛,即使談上一場非同小可的愛情,心底仍舊無法真正地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就是電影《怪胎》的主軸。
Thumbnail
如果說渴望被愛是人的天性,那麼不斷地不斷地渴望自己值得被愛則是一種妄想。這部台灣於2018年出版的小說《性感槍手》與其說是作者陶曉嫚作為一種報導文學式對八大行業的考察與紀錄,不如說正反映出台女文化中,典型的「被愛妄想症候群」與愛慕虛榮。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Pubu焦點話題 自1966年出版《黃蜂》之後,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發揮驚人的創作能量,終於在半個世紀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各位《釀電影》訂閱會員,本月我們的 podcast 節目《電影釀的酒》聊的是重新上映的經典「愛在三部曲」,你也是這個系列的粉絲嗎?你的愛情關係也受到傑西與席琳的影響嗎?快來聽聽主編、釀編以及這次終於加入的釀編輯「心癢」一起討論這個系列吧!
Thumbnail
 我覺得哈維丹頓(雙面人)某個程度上,代表無臉群眾的雙面性,或著說,混沌性。而混沌的部份,諾蘭導演在第三集,將化為法外自治區的三不管高譚市,描述成一個民有民治的暴民聖地,他們的人民法庭主席,就是拿掉面具的稻草人(Cillian Murphy飾),這也是很好的參照點。  當丹頓說「你不是死得像個英雄
Thumbnail
死亡襲來時,心靈會發展出一套保護機制,藉由摧毀與攻擊他人找回掌握感,來把得知死訊時所引發的「失落與失能感」替換成「掌控與賦權感」,正反兩派雖然站在毀滅或拯救世界的兩端,卻都想挽救因為瀕臨死亡而失落的自我心靈。我想,諾蘭不只摺疊時間,更將處於兩極的自由與宿命交織成網,開演一場關於如何存活的信念辯駁戰。
Thumbnail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度,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看到了許多歷史上未經歷過的恐慌現象,醫療資源排擠、地區性歧視、大規模封城、股市融斷...有些事情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未見結果,這樣的情形下《屍速列車2:感染半島》這部片感覺特別符合時事。
Thumbnail
焦慮,壓倒愛情的那根稻草,人們在愛情中總被焦慮淹沒,安全感不足,剔除對方的不當行為,更是因為對於自我價值的信心低落,心中的恐懼與懷疑,如同詛咒般的耳邊細語,不斷述說著難以承受的焦慮真相,我們不值得被愛,即使談上一場非同小可的愛情,心底仍舊無法真正地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就是電影《怪胎》的主軸。
Thumbnail
如果說渴望被愛是人的天性,那麼不斷地不斷地渴望自己值得被愛則是一種妄想。這部台灣於2018年出版的小說《性感槍手》與其說是作者陶曉嫚作為一種報導文學式對八大行業的考察與紀錄,不如說正反映出台女文化中,典型的「被愛妄想症候群」與愛慕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