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書,是一本在台灣少數可見到,有關「性」諮商的第一線諮商心理師呂嘉惠的《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
身為一位自高中時期就開始接受規律諮商輔導的「輔導室常客」,對於晤談室裡的一切可說是再了解不過。對我而言,諮商的大概流程是這樣的:案主(尋求幫助的一方)與心理師一進到隱密的晤談室,推開門後,各自在大多時候互相垂直的沙發就坐,空氣中的分子緩緩慢了速度,案主心裡面對於各種記憶碎片與煩惱的隱微會在這個空間中,一絲絲地透出光芒與幽暗;心理師(輔導者)的工作常常是引導案主梳理這些案主一人無法獨自承擔的感受,將這些不好獨自想清楚的事物一一釐清。在褪去那些無意識的轉化及洗滌案主的心理動力,經過崎嶇(通常啦)的諮商路程過後,最後一次的結案晤談來臨,雙方有緣再相見。(在達到諮商目標後,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要繼續談,再重新開始另一段諮商的意思。)
回到這本書,心理師與案主方的應對進退中,存在非常多心理師內心在面對案主/案主家人的內心話,相當吸引我們這種甚是關心「心理師腦袋到底在打著什麼算盤」的好奇寶寶。在晤談室中,一句話、一個小動作、甚至是眼神的一個飄移都可以觸動許多連鎖反應與情緒,心理師除了要一邊觀察案主,一邊注意案主以外,還要隨時留意自身狀態的移情等等,實則一份不容易的專業。
書中被孩子視為「豬哥」的案主爸爸,七十五歲卻依然風流,尤其是在老婆過世後,更是在性上面花錢,最後二女兒受不了,又氣又擔憂地動員全家,將老先生帶去諮商所,開始了性諮商。一開始幾次,老先生跟心理師討論的性,大多還停留在「能力」與「這樣應不應該」上,漸漸地,老先生心底的暗潮洶湧浮了上來,心理師也順著這股洋流,動著船槳,與老先生在這片海上找尋那塊,大家都祈望可以到達的彼岸。性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更有可能是對於複雜情緒的一層包裝,性從來都不是重點,也一直都是重點。
這是本不管心理界內與界外,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樂趣的一本書;對於一些諮商的基本規則也會提及,沒有當過案主也可以輕鬆上手。如果你已經是心理人,卻還沒見識過性諮商的模樣,那本書歡迎你來一窺究竟。
============
書會在2020年9/18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