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是一本雜誌重要的收入,我以前工作的《健康世界》月刊每期都有十多頁的彩色廣告,其中有不少是醫藥食品保健類的廣告。在和廣告經理共事聊天中,也知道了這類廣告的一些眉角:所有的廣告都在挖空心思宣揚自己的產品有多好,但政府管理單位為了保護消費者,則會對誇大不實的廣告祭出罰則,其中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的是禁用「最」字,譬如「最好」「最美」「最有效」「最先進」「最優秀」「最佳選擇」等等,其他像「世界第一」「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之類也都在禁止之列。
覺得它有意思,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邏輯思辯問題。你說你「最好」,根據的是什麼?在這個世界上,跟你類似的東西不計其數(不用說古往今來了),你都一一分析研究過嗎?而且每樣東西都有好幾個面向,每個面向你都考慮比較過嗎?如果沒有,那麼你說的「最好」,不僅是誇大不實,而且還是存心「欺騙世人」。
有些人也許會說這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故意找碴,但有關單位如果根據這個「最」字來處罰你,你也只能自知「理虧」,而難以「狡辯」。不過若換在其他地方用「最」字,特別是跟人情相關的領域,譬如「最珍貴的禮物」「最纏綿悱惻的戀情」「最幸福的人生」「最完美的人格」,大家不僅不以為怪,反而會認為少了個「最」字就不動聽,甚至沒誠意。很少人想過,這樣的「最」其實是沒有經過動腦、言不由衷的虛詞。
近年來,我已不斷提醒自己,在寫文章時盡量避免再用「最」字,但也許積習難改,還是經常會疏忽掉;不過在思考跟自己相關的問題時,少做「最」方面的考量則已有些進步。我不再費心去思考、盤算什麼才是對我「最好」「最明智」「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或選擇,改而認為「不錯就好」。結果,「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還可以啦!」成了我在這些場合最常說的話。
妻子有時候會說我的要求或品味越來越低,我倒是覺得這已成為我越來越喜歡的人生哲學之一。因為我越來越覺得「想要最好的」只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它可能逼得我精疲力竭或者發瘋。雖然說,我們通常只能在自己所接觸的有限數量裡選出「最好」的,它看似簡單,但若認真思考,就會變得非常複雜,我們根本難以「決定」或「確信」哪一個才是客觀上「最好」的。
假設有一個推銷員,要到南部的十個(有限)鄉鎮推銷某種新產品,在出發前,他攤開地圖,心裡盤算著:「要怎麼走才是最省錢又最省時的路程?」也就是說他想挑一條「最好」的路。理論上,當然有這樣一條路,但要將它找出來,就必須先分析往返這十個鄉鎮所有可能的走法,而它們一共有一八一、四四○種走法,每種走法又都牽涉到各種不同的情況。那他要怎麼去分析,找出最好的路徑呢?
大腦或直覺會告訴他,做這種分析是不明智的,甚至可以說是愚蠢的。一個務實的辦法是:他看看地圖,心中大略估量一下,就決定了要怎麼走。他找出來的顯然不是最省錢又最省時或最好的路徑,但無疑是一條不錯或相當好的路徑,而這也才是他明智的選擇。
當然,有些選擇我們不會太在意,但即使面對的是相當嚴肅的問題,我們其實也不必去苦苦思索什麼才是最好的。不僅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更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有足夠的資料和時間去從事最完整的比較和判讀。我們的大腦拙於或不習慣花相當長的時間去找出最好的選擇或答案,但卻擅長迅速地找到不錯的選擇或答案,這其實是一種進化上的優勢。
事實上,上帝(或造物主)對什麼是「最好的」也興趣不高,它所創造的生物及其器官,如果加以比較,即可知道沒有一種稱得上是最好的,但能夠活存下來的,卻都是不錯或相當好的。也許,這才是自然和生命的真諦。
所謂「最好的」,就像「最大數」,看似存在,卻根本不可求,它不過是個惑人的弔詭罷了。如果我陷入這個弔詭,凡事要求最好的,那可能會因一再地費心尋找、盤算、比較和等待,而為自己製造沒完沒了的壓力。所以我決定放輕鬆點。人生,需要的不是最好,而是不錯就好。
有一個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說:有一天,蘇格拉底帶著一群弟子來到一個很大的蘋果園,對他們說:「你們到園子裡,從這頭走到那頭,各自去挑選、摘一顆自認為最好的蘋果,但不能走回頭路,也不能作第二次選擇。」過了一段時間,弟子們陸續走出蘋果園,有的手上拿著一顆蘋果,有的卻兩手空空,但大家都顯得怏怏不樂。
已在那裡等候他們的蘇格拉底問弟子為什麼愁眉苦臉?一個兩手空空的弟子說:「我進了園子不久,就發現一顆很不錯的蘋果,我本已決定要摘下它,但心想等一下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所以就放棄了。想不到這種情況一再重複,我一直想找到最好的,但卻覺得看到的蘋果越來越不中意,所以出了園子還沒摘下一顆讓我覺得最好的。老師,您就讓我重新來過,再作一次選擇吧!」
另一個在手上那著一顆蘋果的弟子則說:「我進園子不久,就發現一顆很不錯的蘋果,立刻決定將它摘下來。但一路上,卻又一再發現比它更大更好的蘋果,讓我越來越後悔,真想把原先認為最好的這顆丟掉!老師,請您也讓我重新來過,再作一次選擇吧!」
有人認為這個故事的重點在告訴我們,人生不能重來,選擇要慎重,更要把握時機,以免留下遺憾;而在作了選擇後,就不要再後悔。但對我來說,它的重點在於不要被「最好的蘋果」這樣的想法所迷惑。不管是選擇蘋果、房子、配偶或工作,「不錯就好」,要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心滿意足」,不要再東張西望,去留意還有沒有「更好」的?當然有!而且還一大堆,就像約翰生博士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少有五萬個女人可以讓你過幸福的生活。」你越是比較,越想找到「最好」的,就會讓你越失望、越後悔、越痛苦。
希臘特爾菲神廟的神諭說「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對此感到惶恐,他反躬自省,覺得那很可能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無知」,神才會這樣說。什麼是「最幸福的人生」「最美滿的婚姻」「最高善的人格」?我想我們最好還是先承認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無知」吧!
歡迎光臨我在方格子的三個專題:
《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
《創意100擊》
《變態心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