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概述
今天是我入職國小補習班擔任三、四年級課輔老師的第二天,主要的工作時程就是,走路去路程耗時一分鐘的國小接小朋友到補習班,接著就是趕在六點前幫一班25個人的班級檢查他們的作業、輔導他們完成不會的題目,晚上六點到九點的時間幫忙分擔補習班內的行政瑣事,如倒垃圾、訂明日晚餐、擦黑板、掃地等。
為什麼跑去當課輔老師?
和朋友聊到近況時,朋友詢問我:「所以你現在在做什麼工作啊?」告訴他我目前任職於國小補習班後,他便回覆我:「欸!不要誤人子弟好不好!」
雖然從高中以來都對教育抱有熱忱,但成為一位「正式老師」,卻是我一直以來所抗拒的,很矛盾吧!想做教育卻壓根不想當老師,而當週遭人對於我的志願有所懷疑時,我總是回覆他們:「做教育又不一定要當老師」。我可以是一位跑教育線的記者,我可以是拍有關社會議題紀錄片的導演,或是像上一份工作一樣,我是一位在高教的環境裡主責地方教育的行政人員。
臺灣社會有一股「理所當然」讓我感到害怕,我害怕我的非主流是不是太異想天開,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探究後才發現:「別人的都是故事,自己的才是人生」。很多時候,先入為主的判斷、線性思考,都會讓我們誤以為眼前的事物都是一個樣貌,忘了去探究其中的獨一無二。
對於不想當老師的我,會在現在這個人生階段跑去當課輔老師,可能也就是機緣吧,也算是從上一份高壓的工作解脫後的重新梳理,因為我真的很愛小孩啊,接他們放學的時候真的會心花怒放,看著他們心想:「你們都要好好長大啊」。
當老師的矛盾
對於現職為師的我來說,內心真的有千百種的矛盾啊!當他們捉弄同學、不斷分心、在教室裡到處亂跑時,時常想要用「吼」的,讓他們安靜下來,但同時,我實在不想用這種不溝通的形式,讓他們以「相信權威」的前提,來達到我的目的:「讓他們乖一點」,但是乖一點到底有什麼用?太乖的人只會越容易服從體制,但是體制不能用來服從,體制應該僅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準則。
每天下班後的反思
由於我沒有接受過師培的專業訓練,我會在對他們使用任何語詞時反覆再三,也會在每天騎車回家的路上、淋浴時、睡前,不斷反思今天的我,是不是有說錯話的地方。我怕我一時的無心、偏心,造成孩子們的委屈與彆扭,我想盡可能的在與他們接觸時,適時傳達一些人生的價值觀,在輔導數學時,教他們題目的閱讀理解,在練習生字時,教他們象形字的由來。我想告訴他們好多好多,想讓他們長成一個溫暖的人,懂得傾聽、懂得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