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當我把老頭、老太婆這種話說出口時,總有人睜大眼睛看著我,好像沒說熟齡、高齡、長者就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說自己是老頭呀。
有人說,希望可以保持活力,到老都不變。可是務實想想,這真的很難嘛。從生理到心理,該變的就會變。我五、六十歲的時候,打起羽球還算身手矯健,但現在時常腰酸背痛。每個星期,期待著打幾場高爾夫球舒展身心。這些,都是人老之後生理上的明顯改變。東西吃得少、事情容易忘,即便行動自如,也自知精力衰退。
不過現在人對「老」,倒是沒什麼嚴格的定義。媒體愛吹捧的美魔女,好像成了一種時尚目標。這算是對於「不老」的追求嗎?那請問了,到底幾歲算老呢?我天生白髮白眉,壯年之際,就有人覺得我老。好,有人說六十歲算老、政府規定六十五歲退休,但臺灣人平均壽命卻超過八十歲。這數字是否代表老這件事越來越晚到?還是說,老的時間變長了呢?以上所述關於老的說法不同—前者是「老」晚到,代表每個人青壯年時期變長;後者則是,天啊,老的時間延長了。這兩種觀念應該是不一樣的。
所謂「老比較晚到」,對比的是現代的醫療水準、生活方式與人類的思考模式。古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舊時代,能活到五十歲就很不錯了。現在要說「人生九十古來稀」,都有點勉強了。畢竟,九十歲以上的人可不算少。我常想,老的定義,是不是應該七十才開始。
對大部分人來說,七十歲以後生理的老化會比較明顯。當體力出現差異,生理就容易影響到心理。為什麼我以前可以,現在不行啦?老部屬常說我足智多謀、狼王一匹。但我也偶爾覺得好奇,這幾年,那顆狼王腦袋是否變笨了些?如果執意拿現在和以前比,或是用過去的心態思考現在,當然充滿挫折感。一旦你接受了現實,老,根本沒什麼好逃避的。
老的感覺是什麼?當你能夠 enjoy 老,就容易活得好;如果不能認知自己老,強求卻求不得,那不管是靠醫美或是外在追尋,就活得辛苦了。現代的健康觀點,提倡到老都要維持運動習慣,這當然不能說錯。但以路跑為例,如果期待七十歲老人跑的跟三十歲小伙子一樣快,那就為難自己了。人的一輩子,可能都在追求名次、地位、甚至逞強,臨老之際,好好放過自己吧。為自己而跑、跑得高興健康,不也快活?
有人逞強、有人對老化則是過度反應。想太多,就會自我設限這不能、那也不能,活得挺辛苦的。我覺得老是一種自然法則,不死、就必然變老。所以大家隨著年紀增長,都應該開始對老有所體認。應該活成什麼個老樣?自己去定義。老了,也必然有天面臨死亡。所以不要一天到晚擔心死,活在恐懼裡面,這也太折磨人了。
老了,定期體檢、預防性治療,滿好的。可是,很多人不是真有病,只是覺得身體變了、不適應、猛看病、猛檢查,一天到晚逛醫院。怕東怕西,不就是怕死嗎?必然會來的事假設過分憂慮,日子怎會過得好?與其擔心,不如積極點。別的我不敢說,但說到運動,我這老頭還是挺認真的。
狼王我不是沒病痛,退休後,看病時間也多了點。不過,有部分還是得靠自己努力。退休並非以年齡論斷,而是某些事不宜做,某些事可以。所以,老了之後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沒道理。一輩子工作與生活的經驗、對生命及體驗、對人生的態度,這些無形資產如果能夠提供晚輩參考,就能彰顯老人的價值。
把自己顧好,不要成為社會或家庭負擔,這就是老頭子跟老太婆的責任。這篇文老字提太多,年輕人可能不耐煩。不過,每個人都遇得到的。所以,好好斟酌老個字、好好面對它,就是健康的心態。我是個老頭,我就是個老頭。怎樣?何必拘泥社會框架,活出自己期待樣子不就得了。
不少晚輩說我退休後老得好看好樣、好個型男老頭,先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