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是個很好的東西》​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了年紀,免不了講些人生大道理。有一說,這叫倚老賣老。輕鬆點講,「顯擺」一下畢生歷練、對朋友家人吹吹自己的故事、誇大三分,也挺有趣。但如果說時代變了,舊腦袋不值錢、經驗過時,那我就認為是偏見了。從經驗裡培養出來的「智慧」永遠不會過時,只是得順應世界變化不斷思考。​​
時髦的電腦、手機、 3C 家電軟硬體、系統,都很愛冠上「智慧」兩個字。當人工智慧成了王道,大腦似乎不太需要運動了。二十年前,手機、電腦的便利性與用途跟現在不同。時代變遷是必然,但有些道理,可能老人家看得更清晰。​
舊時代,小孩吃著父母做的冰棒,是趣味、也是炎炎夏日裡的親情回憶。現在冰品店林立,除了講究花俏口味、還得設計網美打卡的空間。 AI 冰箱自動製冰、風扇自然搖擺、吸塵器無線又靈巧、掃地機器人把客廳都抹乾淨了,科技真的厲害。但想想,換根掃把、用大同電扇吹風,日子就過不下去了嗎?​
當代社會過度倚賴科技,便利性來自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創意、一鍵處理最受歡迎。那,因為工具省下的時間,給人腦更多空間了沒?我們的視角是更開闊還是更侷限?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比以前更喜歡宅在家打電動、滑手機、追劇、放空,生活卻未必更為多采多姿。相較之下,閱讀減少、不愛動手,大家能隨著年紀增長提升自我嗎?​​
我這人老派歸老派,但有些提問或許值得思考。首先,過度智慧的生活是否必要?比方說,我年輕時出遠門、帶地圖找路很習慣。但現在手機導航太便利,若不用它,連常去的地方開起來都怕怕的。這算是進步嗎?​
​十年前,英國有個以計程車司機大腦作為樣本的研究。倫敦的黑頭計程車 (Black Cab) 造型特出,但職業司機得通過號稱地表最難的執照檢定(The Knowledge of London 知識大全測驗),才能取得全倫敦都可執業的綠牌(Green Badge)。這藍皮書裡有 320 條路線、將近三萬個地點。司機們必須倒背如流,才能在乘客上車後想到最快速與順暢的路。據說,想通過這套訓練,必須花上三、四年時間。​
當然,這些研究有不同的命題設定。但多數專家都認為人腦具有可塑性,成年後亦然。在人們學習新事物時,大腦結構都會產生改變。​
人腦有極大區域等待開發和刺激,但科技帶來的便利與聲光刺激變多、大腦需要發展、記憶與學習的機會相對變少了。另外,也因為科技,實體的人際互動虛擬化。有時,想好好聊個天或許都有困難。​
所以,我這文並非全然反科技。只是想問,因為便利而省下的時間都用哪兒去了?是更多學習,還是更為沈浸在同溫層?以前拖地是花時間、讓人汗流浹背。但如果姿勢正確,還可以鍛鍊身體肌肉。現在掃地機器人在忙,主人窩在床上滑手機發廢文。除了傷眼、似乎沒什麼時間交換價值。​
有人會問,大腦裝得了那麼多東西嗎?有兩個講法:一,人腦很難完全開發、潛力無窮。二是,你越不用腦,腦越不理你;你越用它,它越好用。刻板印象裡,印度人跟華人常笑美國人數學不好,找個幾毛錢還得用計算機。美國人說,我們靠收銀機就有答案了,還在跟你心算?​
印度人、華人算數真比美國人好,但這是大腦的基礎訓練。算數雖好,到了代數、函數再往上的時候就沒得比了。全球最頂尖的數學家與工程師,華人比例還是少。所以大腦的基礎數學訓練與更深度的思考,是兩碼事。​
從智慧、科技談到數學,回到倚老賣老這個詞。這篇文想講的是,智慧、科技、大腦,與一輩子累積的見識與思考力都有關連。終生沒把大腦學習與思考當回事的人,倚老賣老就是話說當年勇的程度罷了。為何古今中外智者多為老人?除了天賦,這些老人一輩子學習與思考的強度,與你我差異多大?這些,才足以讓老人們在顯擺時有點本錢。所以,我對倚老賣老還是正面肯定,但賣什麼、有沒得賣,可就看各人囉!​
0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狼王張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把創業當打怪,如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後台怎麼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活的名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場上,你有犯錯機會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你是我的榮耀 #百度是個好東西#你是我的榮耀 #百度是個好東西 #于途還是那個于途 十幾年前的于途,在QQ上面,讓晶晶自己去百度她提出的“探測器要多大的速度才能脫離地球引力”問題找答案。 十多年後的于途,在兩人互許男女朋友之後,讓晶晶自己去百度于途給她的“BDS”封號。 于途果然還是那個于途,成為男友前跟成為男友後,都是始終如一
Thumbnail
avatar
Marta Lin
2021-10-03
《「沒有東西」送給你》月讀心得|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想得到,而是看不見自己擁有的平凡有什麼好書中的悄悄話: 於是奇奇和小歐靜靜待在那裡,享受著沒有東西,和一切東西。 奇奇想送禮物給小歐,卻發現小歐什麼都有了,於是奇奇開始思考要送除了「什麼都有」的東西,最後奇奇決定送「沒有東西」給小歐。
Thumbnail
avatar
二月 IMMA
2021-09-29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那些很好很好的,可不可以不要呢?《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是吳曉樂的散文集,收錄她21篇作品。書中談訴許多作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下的摸索與掙扎。
Thumbnail
avatar
MaxJames
2021-07-11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讀書是最好的人生指南!會想讀這本書,很自然的跟自己在這邊寫讀書心得有關。本書的作者楊斯棓醫師,是台灣有名的KOL,並曾獲邀寫過上百本書的推薦序。做為一個心得寫作初心者,很希望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更好的去向讀者推薦一本書。
Thumbnail
avatar
MaxJames
2021-03-21
完全的理解並不存在,我們卻追求那不存在的東西:《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辯護之餘 #辯護之餘 致謝 @mplus 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66?fbclid=IwAR3JRmnSRSe2B8gmmjw7CtPRss0OSO3k0w3fNaXWkoUwA0V5gvx4QCA9aeA ----------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1-01-04
《日日是好日》—在不斷變質的日子裡,找到支撐日子的東西日日是好日,大概是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日子很容易變質,即使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也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尤其再加上許許多多無法控制的因素,除了天氣,更變化萬千的是每天遭遇到的人,還有自己。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19-02-08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讀《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p>這是一個由「太空船地球號協會」所發起的世界性的繪畫活動,他們試著去詢問世界各地的孩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請孩子畫在圖畫紙上。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樣性。</p>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