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招牌自己打

2021/05/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有些天生而來、有些後天培養。而後天,主要靠的就是教育和生命體悟。教育機會不可能公平,臺灣有的偏鄉連小學都沒有,上一趟學很不容易。都會區教育資源當然最多,臺大就是個例子。為什麼臺大有超過 80% 的學生來自六都?為何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學生比例就少?答案是很清楚的。​
教育資源,其實就是錢。現在孩子補習沒比過去少,但窮孩子就是沒錢補、沒錢上好學校、甚至下了課還得打工,唸書條件勢必較差。但話說,不公平的起點就一定造成不公平的結果嗎?未必!貧戶翻身、白手起家的例子不也比比皆是?以前的社會辛苦,許多窮孩子小學階段因為知道該幫父母一點忙,所以開始打工。社會富裕後,孩子幫忙家計的已經少多了。時代進步,日子確實比以前好。當有錢人變多的時候,其實貧窮線也同時跟著某個基準點拉上來。富裕家庭的孩子有資源補習、遊學、留學;但窮者,也「相對」沒過去那麼苦。機會,還是存在的。​
提過去,是與現在做對比。每個時代都一樣,想從社會階級翻身,就要付出極大努力。為什麼力爭上游的人值得讚嘆,因為例子太少,過程真的太艱辛。現在的升學制度除了考試、還有個甄試。但甄試過程裡,主考官考慮的不只是成績,還有學生背景。清華大學曾經率先實施過一個「繁星計畫」,我認為,這就是為偏鄉弱勢家庭的小孩提供機會的好理念。從清華的統計數字可以發現,繁星計畫的孩子素質比一般生差。但畢業後,變化最大的卻是這群人。這說明一件事,弱勢學子需要的就是機會。
再舉個例子,過去,苗栗學生考上臺大的機率不高。所以,許多人乾脆想辦法先上臺北讀高中去。我有個姪女就住苗栗、中學參加過橋牌世界大賽。如果只靠考試,這姪女進臺大機會應該很低。但透過甄試、因為擁有特殊專長,才爭取到進最高學府就讀的門票。結果,她的成績完全不輸同學們。​
談到這裡,講的是事實。所以,有錢人家的孩子競爭力強,沒什麼好不服氣的。出身好,容易成功也應該。現在的臺灣,雖然教育制度依舊不平等,但至少機會大家有,沒什麼好哀聲嘆氣的。想上頂大,(臺、清、交、成、政)競爭非常激烈;但如果只想讀大學,那又太簡單了。四年不擺爛,幾乎都能順利畢業。​​
不過畢了業,面對的就是更為殘酷的社會大學了。而職場、社會上學到的經驗,往往比學校教的更重要。大學提供基礎、通識教育,目的在啟發、讓學生開竅。大學畢業進職場,所學約莫足夠運用個兩、三年。接著,就是靠本事了。我講的競爭力不只是專業,更是想法、態度與人生觀。​
打個比方,土木系畢業的學生能蓋房子嗎?建築工地裡任何一個泥水匠可能都比你厲害。學了設計,建圖馬上就能用嗎?畢業後願意慢慢磨、慢慢學,才能練出真功夫。同樣道理,泥水匠如果願意苦學,有天也能成為大師傅。所以,知識來自兩個部分:一是學校教育,二是工作中的體悟。加起來,就是最寶貴的「經驗」。​
所以,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在職場上拚的就是經驗與智慧。那是一種透過時間累積、思考力的培養、以及各種學習的總和。這篇文寫給年紀大的,你別覺得自己是社會負擔,因為一輩子的經驗絕對可貴。還行的話,應該盡全力分享給下一代;寫給年輕人的是,到退休前,能學的都不該偷懶。人生如果不是為了享樂安逸而活,就該努力讓經驗成為自己的招牌。​
狼王張平
狼王張平
投身廣電媒體事業近五十年,退休後以「狼王」為名,從心所欲、隨筆遊走。關於媒體、職場、社會、政治與世界,狼王總有獨到看法。有些觀點,像是直接對著讀者潑冷水。但比起虛偽為文、潑盆冷水反而象徵著無數疑問的引導與參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