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持續以及人民的衛生觀念逐漸進步,從去年開始不管是電視廣告、Youtube、或是政府文案,都可以看到宣導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斷重複的洗手步驟七字訣:「內外夾攻大力丸」。
然而,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
身為在醫院工作超過十年的資深醫療工作者,在此提供幾點可以更加落實手部衛生的小撇步,供大家參考。
第一、 不要留指甲
有報導指出,藏在指甲縫裡的細菌是比抹布或是電梯扶手還髒的,而洗手七字訣中的「力(立)」,目的就是要徹底清洗指甲縫裡的髒汙。
人們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留著指甲,比如習慣用小指頭的長指甲挖耳朵特別舒服、好不容易做了美美的光療或指甲彩繪不想卸掉、沒有定期剪指甲的習慣、喜歡留指甲彈吉他或烏克麗麗或古箏等樂器時較為清脆的音色等。
相信我,我都懂。
只是在這個非常時期,這一個小小的習慣,這一點點深藏在長指甲縫裡那些洗不到的髒污,可能就會讓你即使努力洗手洗到手背皮膚脫皮過敏,卻仍然達不到足夠的清潔效果,功虧一簣。
第二、 用了五次以上乾洗手,就要洗一次手
疫情期間,大部分的人都會隨身攜帶乾洗手液。
雖然和不洗手比起來,乾洗手的清潔效果的確是比較好,但仍然比不上用肥皂洗手。
當你連續用了五次乾洗手,可能也表示手上的病菌已累積到一定的量,這也就是為什麼醫院裡雖然到處都可以看到乾洗手液,但醫療人員們在查完房或執行侵入性治療前,都還是需要濕洗手。
第三、 不要擦指甲油
在適當的指甲長度狀態(白色處小於0.5公分)下,指甲油對清潔手部並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
不過,考慮到針對最近頻繁出現在新聞報導中的「沉默缺氧」(silent hypoxia),也就是新冠肺炎常造成猝死的原因,有些人選擇購買指尖血氧機放置家中以備不時之需,殊不知指甲油、灰指甲等其實都會影響到血氧的判讀,緊急時再卸掉指甲油只會手忙腳亂,反而無法達到血氧機「即時監測」的目的了。
久病成良醫,台灣從去年開始疫情雖然不及世界各國嚴重,但是因為資訊發達以及各種衛教觀念的宣導,我們對於COVID-19的特性或多或少都有涉獵到。
近兩個月算是驗收我們努力一年多的成果,不管成績好壞,為了我們都嚮往的那個未來,我們再多努力一點、再多堅持一下,相信一切會越來越好的。
給親愛的讀者: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有時會想要寫一些和衛教或健康觀念有關的文章。
不管您是第一次看到我的文章或是之前就有看過,喜歡的話歡迎追蹤我或看看我的舊文章,也可以送一顆愛心或幫我拍拍手。
如果對我的文章有什麼意見或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文章(如之前舊文章的後續),也歡迎留言和我交流,這些都是我繼續創作的養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