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第一人稱單數》中有篇〈謝肉祭〉(Carnaval),在這個短篇中提及女主角容貌極醜,但卻有種莫名的魅力。不曉得是怎樣的巧合,我剛好看到聯合報上前小日子社長劉冠伶的文章〈少年感〉也在談論「回春」這件事,就忍不住想要來整理一下自己對美與醜的觀點。
這樣講可能有點討厭,但我覺得我自己算是幸運的,除了自己的身材胖瘦有被拿來被討論過,五官的部分大多得到的都是讚賞。但因為人向來常會在意不足勝過在意自己已經擁有的部分,我有時候也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好胖喔!應該要減肥」這件事情上,然後因此在捏自己肉肉的肚子或看到自己橫向發展時覺得不太開心。
雖然我沒生過小孩,但我最近意外發現我在某些時刻臉部表情或舉手投足散發「媽媽味」,這樣講可能又要被有小孩的讀者討厭,覺得我有偏見。我本來腦中浮現的「媽媽形象」或所謂的「媽媽味」,就是大家會俗稱「大媽」或「歐巴桑」,概略說來就是歷經歲月風霜又帶著慈祥和藹眼神的臉龐,最近我感受到自己身上帶有的「媽媽味」就是這種。我以前好討厭自己變成這樣喔!總覺得一旦成為媽媽或帶有「媽媽味」,就彷彿自己的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感覺自己步入老化階段,開始有斑有紋,要想盡辦法保養了。但最近端詳自己的臉,意外地發現自己居然可以接受偶爾出現的「媽媽味」了!這是怎麼搞的?
我認為談論美醜這件事,向來談的除了包括要擁有志玲姐姐的眼睛鼻子臉蛋,或者宋慧喬、徐睿知的品味穿搭或子瑜的青春洋溢,更進一步的談,是在思考:怎麼讓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果辛勤減重,或者靠整形手術去拉皮、除斑、抽脂,風險可以承擔,也可以走向自己更滿意的樣子,那我覺得以上調整身型、外貌的方式的確沒什麼不好。但若是因為他人的評價,所以才去減重、整形,恐怕就得先問問自己: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現在的樣貌?如果不滿意,那就需要進一步問自己:怎麼了?我不滿意的是我外表哪一部分?還是不是外表,而是其他部分?如果滿意,也需沉澱一下自己,問問自己:那為什麼自己都滿意自己的外表了,還要去減重跟整形?別人的評價對我來說,這麼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媒體向來會將鎂光燈打在哪個女星產後迅速恢復體態,或吹捧怎樣運動或飲食才能塑造「女神」形象,回歸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大部分人不一定擁有這些「女神」們的身材或長相,那我們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嗎?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皮膚的顏色、眼睛的大小、臉上皺紋的多寡是我們自然而然長成的樣子,這就是我嗎?如果不喜歡,或許可以靠著化妝、穿搭、減重、整形去調整外型,但化妝、穿搭、減重或整形很難調整的,是我們內心對自己的接納程度、喜歡程度,還有我們怎麼看自己。
今年開始,我自己看自己的過程中,發現我的形象漸漸往「媽媽味」靠近,驚訝之餘,也逐漸欣然接受這樣的狀況。以前覺得大媽好醜,我不要當大媽!但現在看著鏡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我覺得蠻好的,或許是我也漸漸感受到「媽媽味」背後代表的溫暖又堅毅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帶著我突破很多難關,也可以在挫折當中安撫、穩定自己,與人相處上,也更能體會對方的難處,比起以前更溫婉地對待、回應每個人。這樣的「媽媽味」,我蠻喜歡的,也希望繼續保持,感覺其實自己這樣不醜,是美美、有魅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