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因為借書系統停擺,於是在書架上瀏覽那些放了很久,卻一直沒有讀的書。看到這本《白雪烏鴉》,就想起去年朋友和我推薦,說「現在讀會很有感!」沒想到又過了一年,台灣人在慌亂中迎來只能待在家的日子,心想著在自己對這場攪亂世界的瘟疫終於有體感的此刻,讀起來應該更深刻吧?
這本《白雪烏鴉》是基於部分現實寫成,故事圍繞在1910年發生在哈爾濱的鼠疫(史稱東北鼠疫),而裡面出現的防疫長官伍連德和其事蹟也皆是真人真事。故事落腳在傅家甸,一個與俄國比鄰,互通有無的小村。某天突然發現有人路倒街頭,剛開始大家以為是喝完酒走回家路上不小心凍死的,但往後幾日,類似死狀開始大量發生。朝廷令當地回報,卻遭民官敷衍,連村民也不當一回事。畢竟身居在這嚴寒惡地,還怕看見死人嗎?一陣子就自己過了。直到漸入深冬,土壤發凍,掘墓人的鏟子再不能打進土裡一吋時,大夥眼看散置在墳場的棺材,可能埋完得明年夏天,才發現大事不妙。那些橫亂的木箱甚至不能稱為棺材,早先,棺材行就因訂單大量湧入,成品粗枝濫造。部分民家買不到棺材,又不敢讓屍體在家中過久,遂拿現有的木板釘一釘,就把人抬到了墳場。有些屍體整隻手都露在外頭,指甲透出的黑斑預示著今年傅家甸將因缺乏危機感而遭受厄運。
令我驚訝的是,即便事件過了百年,在科學教育普及的現代,這些情節居然有種最近剛上演的既視感!伍連德奉命趕至當地後,經調查公佈當地鼠疫並不是以往經老鼠傳播的腺鼠疫,而是以空氣為媒介的肺鼠疫時,村民都認為這個朝廷派來的官瘋了!怎麼可能呼吸就會死?而當他引進科學方法,要求大家戴口罩、把染疫的人關到火車車廂隔離、將屍體集中焚化,每個舉動都再再觸及村民的道德底線,一度搞得官民關係劍拔弩張。所幸當地仕紳大力緩頰,村民看親戚五十都快死光了也不是辦法,姑且信他一回,才願意乖乖配合。入春後死亡人數真的漸少了,甚至歸零,村民才感佩這個朝廷派來的官是真帶有兩把刷子。
面對未知、卻無孔不入的敵人時,無知致命、消極致命、牽掛亦致命。凜冬的大雪落盡後傅家甸的人大半成了灰。活下的人在清明時為亡者舉辦了一次公祭,燃燒的紙錢在空中飄飛,沒想到初春正豔,天卻落下黑雪。面對空蕩的家屋,缺了一塊的生活仍在適應,不禁令人疑惑,同盡和獨活,究竟哪個更折磨?
書籍資訊:《白雪烏鴉》 遲子建 著 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