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失序建構論小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書上讀到一件讓我感興趣的事。內容提到在精神失序的理論中,有一種方法叫「建構論」,裡面提到David Rosehan在1973做過的一個實驗:他和其他7名假病人,分別謊報自己聽見奇怪的聲音,到不同的精神病院要求入院。雖然入院後他們就回到一般人的行為模式,但除了一人之外,其餘七人都被判定有精神分裂症而分別住了7到52天。而當這些假病人要求出院時,醫護人員皆認為這些人「妄想症」加劇,甚至發明了新的詞彙來形容這些症狀。
Rasehan對於此實驗的結論是「精神疾病的標籤有自己的壽命和影響。一旦形成病人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形象,一般人也期待他將繼續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因此,精神疾病的標籤,經常成為病人及家屬、朋友自我實現的預言。在他人期待之下,病人最後也承認這種診斷,表現出相應行為。」
關於標籤的壽命和自我強化。我想到之前上情緒管理課的時候,講師提到「經過測量,一個情緒的發生與消滅,平均為九十秒。但我們很常在這段時間內主動再去開啟下一個輪迴,讓這些感受不斷疊加。這個狀況可以透過正念來清空腦內想法獲得改善,但不一定有效,如果真的忍無可忍,還是要發洩出來比較好。」以及我自己的經驗,在我為精神擺盪而困擾的時候,曾透過大量的閱讀來尋求解答。但每看完一本書,總會有種「這個症狀我也有」的感覺,有一段期間,覺得自己混身是病。現在想來,會不會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其實不斷地在經歷被理論和個案說服,從而自我強化的過程呢?迴圈的起點,或許可以從「害怕誤會」開始。我永遠相信,單一事件的結果,必是多項變因之總和。每當發生事情時,深怕自己的思慮不夠全面,進而誤會、傷害了對方,於是不停想尋找一個圓滿的解釋。因為害怕討厭一個人,而那負面的情緒又找不到具體結論或可令我信服的標的做投射,於是開始自我毀滅。下結論似乎就等於偏頗,以至於我把耽溺於負面情緒這件事,視為一種追尋的象徵,因為我還在尋找答案的路上前進,所以我不快樂。所以我必須不快樂。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或許精神疾患者是真的需要幫助與扶持,但真的是因為他們有「病」嗎?我們是否為了建立規則,在無意中將某些事物嚴重化了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長時間凝視著衰老,似乎能夠體會為何有人會說「一切都是借來的」,該還時,誰都逃不掉。只能在那不斷飛馳的間隙裡偷一點是一點。
信宏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個粉絲專頁,也時常上傳溫暖的家庭照。雲端的明亮對比筆下的慘然無光,讀者的窺伺慾望被猛烈地勾起,跟著融入眼前這場名為日常的大戲。
每當我望向孩童或動物的眼睛,總會想從他們眼眸中,那純粹又深邃的黑暗裡,讀取某種存在於這個宇宙,早在被定義之前就已存在的東西。 ⠀⠀⠀⠀⠀⠀⠀⠀⠀⠀⠀⠀ 那份尚未被灌注蠱毒的純粹,是否就是所謂生命的本質?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長時間凝視著衰老,似乎能夠體會為何有人會說「一切都是借來的」,該還時,誰都逃不掉。只能在那不斷飛馳的間隙裡偷一點是一點。
信宏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個粉絲專頁,也時常上傳溫暖的家庭照。雲端的明亮對比筆下的慘然無光,讀者的窺伺慾望被猛烈地勾起,跟著融入眼前這場名為日常的大戲。
每當我望向孩童或動物的眼睛,總會想從他們眼眸中,那純粹又深邃的黑暗裡,讀取某種存在於這個宇宙,早在被定義之前就已存在的東西。 ⠀⠀⠀⠀⠀⠀⠀⠀⠀⠀⠀⠀ 那份尚未被灌注蠱毒的純粹,是否就是所謂生命的本質?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這些年隨著資訊的發達跟醫學的進步,不管是國內或者是國外,越來越多殺人犯最終都會經過殺人犯是否有患有精神疾病來需不需要減刑而被廣為討論。 很奇怪的是,每一個殺人犯都彷彿有病似的,且都會用這個當藉口來尋求減刑動作,這才是讓所有乖乖遵守法律的人不爽的原因。 那麼我們反過頭思考一個問題,精神疾病是否是一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Thumbnail
社交平台帶動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KOL 翻譯為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由於社交平台臉書、Line、Youtube的廣泛使用,現代溝通的管道已經轉移到這些平台上,與過去的大眾傳媒比較,形成了較封閉、同質性更高的「同溫層」。
這幾天在台鐵上發生了一位中年男子因爭執拿刀捅了警察的肚子導致臟器外露,經急救仍因失血過多於翌早宣告不治。而後來的發展就是這位男子有精神病史,而未續追蹤,而媒體也追上了兇嫌的家裡,兇嫌的妻子下跪道歉。這樣的情節宛如戲劇,且就宛如前陣子造成相當共鳴的《與惡》,差別在於《與惡》裡面沒有設定社會大眾觀
Thumbnail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傷難過,卻又難以讓你放下,是因為他們提供的那些負面安撫,讓你感到安心與熟悉。」 這篇 Review paper 必須與上一篇提到的 強迫性重複 ,一起進行探討,算是延伸性的issue。 根據 Sigmund Freud 的論調,驅樂避苦 是人的本能,但現實裡我們卻是不斷重複那些傷害
Thumbnail
事實跟模糊分立兩端,人們多半活在其中,從事一種虛構的精神生產...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這些年隨著資訊的發達跟醫學的進步,不管是國內或者是國外,越來越多殺人犯最終都會經過殺人犯是否有患有精神疾病來需不需要減刑而被廣為討論。 很奇怪的是,每一個殺人犯都彷彿有病似的,且都會用這個當藉口來尋求減刑動作,這才是讓所有乖乖遵守法律的人不爽的原因。 那麼我們反過頭思考一個問題,精神疾病是否是一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Thumbnail
社交平台帶動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KOL 翻譯為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由於社交平台臉書、Line、Youtube的廣泛使用,現代溝通的管道已經轉移到這些平台上,與過去的大眾傳媒比較,形成了較封閉、同質性更高的「同溫層」。
這幾天在台鐵上發生了一位中年男子因爭執拿刀捅了警察的肚子導致臟器外露,經急救仍因失血過多於翌早宣告不治。而後來的發展就是這位男子有精神病史,而未續追蹤,而媒體也追上了兇嫌的家裡,兇嫌的妻子下跪道歉。這樣的情節宛如戲劇,且就宛如前陣子造成相當共鳴的《與惡》,差別在於《與惡》裡面沒有設定社會大眾觀
Thumbnail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傷難過,卻又難以讓你放下,是因為他們提供的那些負面安撫,讓你感到安心與熟悉。」 這篇 Review paper 必須與上一篇提到的 強迫性重複 ,一起進行探討,算是延伸性的issue。 根據 Sigmund Freud 的論調,驅樂避苦 是人的本能,但現實裡我們卻是不斷重複那些傷害
Thumbnail
事實跟模糊分立兩端,人們多半活在其中,從事一種虛構的精神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