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旅程裡,別做自己的陌生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終點,相較之下,活著的這段期間,在宇宙中僅只是一瞬。然而,隨著人生不斷前進,我們背負著過往的遺憾與對未來的追求,活得越來越重。對於死亡這個終點,也開始帶著幾分雜思,它究竟遺憾還是解脫呢?
拉丁文裡有句memento mori,翻作中文叫「勿忘人終逝」,許多西洋靜物畫裡,會在鮮花、水果旁畫上一顆骷髏頭,便是這句話的象徵。勿忘人終有一死,思考死的同時,才是真正思考著生。本書即是岸見一郎在與死亡交錯的生命歷程裡,對於為什麼活著的省思。岸見的母親在他大學的時候生了重病,以致他必須休學照顧,母親卻在三個月後病逝;大學甫畢業不久,父親得了失智症,他開始每天陪著這個遺忘他是誰的人。岸見並沒有因此放棄升學,父親過世後,岸見也憑著多年苦讀當上了教授,某天教完課返家的路上突然心肌梗塞,搶救回來後半身不良於行。
閱讀至此,不免會讓人想努力有什麼用呢?即便一次又一次在應做與想做之事繳出漂亮的成績,世界並沒有因此變得溫柔。這時的岸見,想起了他以前和父親的對話。
──
臨終前的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於是我在父親醒來時和他開玩笑說
「假如你都在睡的話,那我也不必過來了吧?」
父親卻回我
「因為你來我才能安心睡著。」
這時的岸見對父親來說,早已是個陌生人了。但父親仍因眼前這個人的陪伴感到溫暖,而岸見也開始察覺「即便只是活著就有其意義」。
作為對照,在閱讀書中〈「實用性」的無用〉篇時,我想起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裡的父親。並思考著他在說出「你去死!你還是個人哪,書不讀,試不考,去逛公園────」、「你不想讀書,想做什麼呀,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廢物一個,無恥!」這樣的話時,心裡想著什麼?主角之於父親的「意義」在哪?否則望子成龍之心怎會扭曲成如此惡言?人是否一定要「有用」才值得活?而這個「有用」,又是對誰而言呢?
歷經戰亂的人,光是活著就抱持莫大的感恩,曾被診斷過重病的人,會對待自己的身體如信仰般虔誠。但人卻會在平安的時期,因為工業化社會事事講求實用的思維,開始拿生命的價值來秤斤論兩。這亦是此書帶給我最大的反思。〈寂寞的十七歲〉裡主角其實一直都想回應父親的期許,也做過努力,最後卻還是只能留下一句「我也想變好,我全都試了,但全都做不到。」但其實他做不到的,只是社會對於「生而為人」所設下的標準。
誠如那些勉人把握時光的字句,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我們真正能夠擁有的只有現在。每個當下都是許多過往積累的結果,但它不應成為某個目的的彩排。所謂的未來,只是腦內一連串幻想的建構,是否值得我們為此拋棄活著的實感?
書籍資訊:《人生雖苦,但還是值得活下去》 岸見一郎著 平安文化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但這個理論和我一直以來的立場相仿,「正常」一詞,從古至今都只是方便管理的便宜行事。最終還是回歸到工業化社會汲汲於揀選單一標準人才的需求。由於社會整體結構的改變,才讓現代醫學界定的瘋狂成為可能。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羅馬時代的拉丁文名言「勿忘你終有一死」的意義,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哲學家對於死亡的看法,提醒讀者不要在生活中糾結於無關緊要的瑣事,而是要珍惜生命中值得守護的時光。這篇文章通過引用名言和哲學家的見解,提醒讀者要懂得放下世俗的慾望,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羅馬時代的拉丁文名言「勿忘你終有一死」的意義,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哲學家對於死亡的看法,提醒讀者不要在生活中糾結於無關緊要的瑣事,而是要珍惜生命中值得守護的時光。這篇文章通過引用名言和哲學家的見解,提醒讀者要懂得放下世俗的慾望,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
Thumbnail
生死的問題一直讓人們困惑,如果有來世,我們能否記得今生的一切?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忘記,但我們或許應該感到幸運,因為這一生教會我們許多,我們珍惜並寫下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