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休息不一定得停下——讀宋曉東《此刻,告別你的混亂人生》

2021/05/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休息是件困難的事嗎?對於正因焦慮而長期服藥的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下定決心讓自己放一天假的時候,我知道自己該好好休息,但若真的耍廢整日,又會在睡前湧上強烈的愧疚感,接著失眠,隔天帶著疲憊開始新的一輪工作。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一種癮在手裡心底蔓開,慣性焦慮者的意識裡突發一場轟烈的派對,賓客全是不請自來。幾年前對朋友說了不得體的話、兔子籠還沒清、在網路上無意瀏覽到卻刺進心裡的評論,時間線碎裂,每個故事自顧自地播放,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休息竟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這本書提供了靜態以外的另一種解套,那就是「行動」。大腦的休息,不一定得是清空,轉換注意力,進入「心流」,讓腦的其他部分活動,也可以達到休息的效果。這讓我想到另一本書,枡野俊明寫的《你所擔心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裡,提及過度的思慮,讓我們總為自己的幻想受苦,而行動,正是去擁抱那九成的可能性。大腦是可塑的,藉由不斷的訓練,讓大腦習慣「這些想法大部分都不會成真」,這會比在不斷在腦中進行自我說服來得更加有效。這是對思緒迴路進行一種根本上的改造,起初會有些困難,但思考路徑一旦建立完成,往後面對事情時,大腦就會自動往這路徑上走。
或許你會想「這件事哪有這麼簡單能做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本書一個很棒的特色,那就是書中幾乎每個篇章都提供了明確的思考節點,讓讀者可以一步一步跟著做。例如在〈你是思維反芻的受害者嗎?〉中,就分有三步驟,分別是「一、識別自己的『思維反芻』」、「二、鼓起直接面對問題的勇氣」、「三、採用具體行動去化解焦慮」,每個標題也都有如何去引導自己思考的示範。內含的九大篇章裡,從自我探索、家庭記憶、人際關係等皆有涵蓋。老實說作者對於每個題目的探討並不深入,因此我會把這本定位成工具書,適合放在身邊,時不時拿來翻閱。因為在剛開始做這些練習的時候,總需要有人在旁不斷提醒,在既有的思維之外,我們還能怎麼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河野若悠
河野若悠
比起風景更愛看動物的眼睛,那裡面有世界最初的模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