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買這本書的期待是,知道如何抓取書中重點,但作者說出的幾個觀點卻讓我獲得意外的驚喜。
一、閱讀要避開什麼?
1. 避開「完美主義」:書,不一定要讀完。
有些書,其實不需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像是作者提到的「管理學,高達一千多頁的經典書籍」,不需要從頭到尾都看完,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得要知道去哪裡找答案即可。但是身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每本書都想要讀完、做完筆記、寫完心得,才能安心的放到一邊去。事實就是,這樣讀書,要麻放棄,要麻只會讀得完簡單的書。其實,只要能從書中學到一到兩個觀念,真正落實在生活上,比起讀完上百本的書卻沒有改變生活,來得重要許多。
2. 避開「自我陶醉線」:再次確認自己的信念,對於改變沒有幫助。
看到這裡,我直接笑出來,因為我就是最常畫線在「作者跟我想法相同」的地方,這樣的閱讀,只是在確認自己的想法跟作者相符,但是卻沒有辦法增加不同觀點或價值觀的思考面向。以前,我覺得主觀是一個缺點,但是後來我漸漸明白,我想要的也不是全然客觀,而是「客觀傾聽,主觀決策」。可以客觀的吸收不同的建議或是想法,但是最終以自己主觀的評斷去做決策,畢竟,承擔成敗跟後果的人,是自己。
二、如何閱讀?
這裡我將本書所提及的「如何閱讀」總結成兩個方向:
1. 找原因:各產業的第一瓶
人們總是不停地追求「成功」,好像「成功」就像海賊王的大秘寶一樣,得到了就等於擁有全世界,但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同,往往成功人士的經驗,也難以複製。與其羨慕成功人士擁有的成果,不如去尋找擁有這個成果的「原因」,作者提到 Goodwill 創辦人折口雅博著作裡提到的「第一瓶」理論。也就是,在保齡球的規則裡,正中央最前面的那一瓶,稱為第一瓶,一定要打到它,才有機會全倒。
作者提到,他所認為的各產業的第一瓶如下:
製造業:暢銷商品
經銷商:強力的下游數量
零售商:品項
對於我所處的產業中,「餐飲業」。
作者提到第一瓶是「口味」。我的理解是,「口味」是「暢銷商品」的特點之一。對於現在在做的鴨血豆腐生意,我們其實是「製造業」,因為製作出鴨血豆腐這一個「暢銷商品」,讓我們得以存活到現在,所以延續著這個概念,開發越來越多的「暢銷商品」,就成了「製造業」這端的首要目標。
但是想了想,我們將研發出來的「暢銷商品」再販售給「通路」,是否也就屬於經銷商,這個階段的我們,也就是在找尋「強力的下游」,希望我們的商品可以因為強大的下游,把銷售額衝高,所以我們目前也在努力尋找「肉舖」或是其他種跟我們產品有辦法緊密配合的廠商。
最後來到零售商,我們在網路上販售,是不是也算是一種零售商?對於零售商,作者提到第一瓶是「品項」。這個階段的我們,致力於研發更多的品項,提供更完整的選擇,又或者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整合「肉品」「蔬菜」「火鍋料」,變成一間讓消費者可以把火鍋搬回家的火鍋供應商?
想到這邊就覺得非常有趣,這可能也是身為上游廠商的優勢,可以上下整合,也多虧了網路電商所賜,經營通路的入門門檻大幅降低,雖然電商其實後續一直產生的費用也很可觀,但是畢竟剛開始不需要丟一大筆錢去囤貨跟裝潢店面,其他廣告投放跟網站架設當作長期生意攤提,好像就沒有這麼痛苦了。
2. 找搭配:贏家就是創造差異
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找搭配。
a. 結合「富人行銷」的「書店」
日本的代官山書店,主打客群為:有錢、有閒又有一定教育水準的成年顧客,利用選書方式(不放置單價較低且客群年齡層低的漫畫)、選點(開在高收入族群聚集的住宅區)、營業時間至凌晨兩點、設置停車場(鎖定有車的客戶)、打造時尚尖端的氛圍(鎖定有錢人)。都是跳脫單純經營書店的思維。
b. 談「節稅」的賣車業務員
作者把中古保時捷比喻成節稅聖品,因此用這個角度切入的賣車業務員,自然相較於其他業務員在「說服度」上多了很多利基。
我心中最經典的例子是:Apple,結合了藝術品跟冷冰冰的電腦科技用品,
當兩個看似完全不相干的產業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來的火花可能遠大過單一領域做到極致的商品。
作者的舉例停留在這裡,對我而言,要怎麼找到差異以及把剛需結合呢?我認為很多差異的產生,其實是因緣際會,但是共同點是:什麼是每個人都愛的?怎麼把每個人都喜歡的領域結合到自己的產品上?那就要回到「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裡面所提到的:八大生命原力
1. 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
2. 享受食物和飲料
3. 免於恐懼、痛苦和危險
4. 尋求性伴侶
5. 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
6. 優越感、贏過別人、與人攀比
7. 照顧和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8. 獲得社會認同
唯有能夠找出人性的剛需和自身產品做結合,無論這個剛需是來自於哪一個產業或面相,都很有機會變成自己產品的第一瓶。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瓶,並打出漂亮的全倒。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
椪皮仔的粉絲專頁,喜歡吃麻辣鴨血與豆腐的捧有,歡迎加入
椪一下的臉書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