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與惡的距離》?我還記得當初看這部劇的時候,對媒體業匆忙卻充實的模樣記憶猶新,每天都有新鮮的事情發生,每天都能夠站上第一線與時代接軌,雖然「嗜血」、「求快」罵名不斷,但心裡還是偷偷覺得那樣的生活蠻酷的。
幾年後輪到我畢業了。突然覺得自己對文字很喜歡,對接收新知、有影響力的工作氣氛很喜歡,但又想避開那些所謂「記者的罵名」,於是我來到數位原生的獨立媒體科技線擔任編輯。
許多新鮮人或準畢業生或許也對新聞編輯室的日常相當好奇,也會猶豫是否要進入這個產業。
以下我整理五點新聞編輯的必備特質,如果你都符合,恭喜你,可能天生就該吃這行飯!不符合的也沒關係,慢慢增加這部分的能力,或是讓用人主管看見你的潛力,也能走上編輯室之路。
但書說前頭,以下經驗也許不是放諸每個媒體都是如此,但大概念的能力要求應當類似,參考時請斟酌,還是要看你心儀目標媒體的實際風氣如何喔!
▍用邏輯敘事
一件事情要怎麼樣讓讀者快速看得懂,除了理解發生事件的人事時地物,還要傳遞出「為什麼這則新聞重要」、「這則新聞對世界趨勢有何影響」的價值,都是編輯的首要目標。
因此,文字的敘事能力在新聞寫作及事件評論中非常重要。有時候寫得太過冗長無法讓人短時間抓住重點,寫得太短又失去影響的價值,更何況還要在與同業間的出稿時間競賽中狹縫求生存,這之中的權衡都得仰賴編輯的判斷。
「能夠用邏輯敘事」絕對是編輯的第一能力。你可以試試看,從日常對話中怎麼和朋友闡述一件你認為很重要的新聞,或者是對於一件國際時事試著評論看看。當然,最好的練功方法就是培養寫作的習慣,多寫就有經驗,自然在論述上就會越來越上手,對文字的敏銳度也會更高。
▍能夠獨立作業
許多家媒體的「編輯」實際上其實是「採訪+編輯」的工作內容,從思考專題架構、與受訪者敲定訪談、寫訪綱、採訪、撰稿、上刊,通通都是一人作業。雖然在這些過程中可以問主管、同事的意見,但通常還是以自己的意見為主,自立自強地去完成諸多挑戰。
因此,不像其他公司可能由幾個同事組成專案小組,去執行並完成一項計畫。在編輯室,一個人就是一個小組。好處就是自由自在,但壞處就是必須自己堅強(?)。
▍對細節敏銳
編輯必須對每一份自己所撰寫的稿子負責任,一字一句都必須確認是資訊正確的、用字是合理的,才能夠上刊。
而在編輯室也常常需要幫同事、專欄作家核稿的狀況,不只是幫忙抓抓錯字、注意標點符號,也必須留意下標是否精準、hashtag/延伸閱讀的段落是否合宜,才能負責任地將文章送上網路世界。
粗心的下場,最直接的就是受到網友無情的「糾正」,如果錯誤嚴重,那麼這份指正可是會來得相當猛烈與情緒化的。為了避免這種難堪的場景出現,還是細心為上上策吧。
▍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
這點其實就是媒體業的核心與本質。
就是要對自己所播送的新聞產生好奇,進而研究背後脈絡,整理成一篇論述得宜的新聞或評論,再傳達到和你一樣對此議題好奇的讀者手中。因此,充滿好奇心絕對是傳播產業的第一要點。
在採訪的時候也是,對受訪者拋出來的回答要有敏銳度,從中抽絲剝繭找到讀者有興趣且有價值的內容,並透過問題讓受訪者回答出題目的核心,這也必須具備好奇心,不能對採訪只有交差了事的心態,才能做出精彩的報導。
▍勇於跨領域學習
編輯不一定永遠都只是寫同個題材的文章,總會遇到你不擅長的題目。
要在自己也對這個議題不熟的情況下,搞懂它、弄熟它,再轉化成讀者能夠吸收的文章送上新聞網站。除了必須擁有上一點提到的好奇心外,也必須要擁有敢走出舒適圈的想法,才能夠不故步自封,將自己視為一個流動的容器,乘載各式各樣的新知到讀者面前。
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我是科技線編輯,但一開始對這個領域超級無敵不熟。手機、網路趨勢還能應付,但科技巨頭財報、電動車的題材真的讓我一個頭、兩個大。這時候千萬不能出現「好想放棄」的念頭,而是試著從淺入深去梳理出一個脈絡,一開始不順暢沒關係,但重點是一定不能夠排斥!不排斥就是成功的一半!(血淚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