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紀念作家幸佳慧的文章,藉由研習心得和大家聊聊
如何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第二篇,我想更深入分享
她的繪本作品是如何影響我的閱讀教學生涯,以及那些
高年級孩子青春易感的心靈。
緣起
英國讀寫能力協會(UK Literacy Association)自2007年開始,推動「閱讀的教師:建立悅讀社群」計畫,其計畫的主要推動者─泰瑞莎克瑞明教授認為,閱讀興趣低落是影響閱讀表現的重要因素,而培養愛閱讀的孩子,關鍵是...
愛閱讀的老師!
《親愛的》讀寫四部曲的發想,來自我個人對這本書的狂熱與喜愛。2009,幸佳慧剛出版這本繪本,
我曾邀請她到當時我服務的偏遠小校和孩子聊書,在她的啟蒙下,陸陸續續也為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導讀過,但我心裡明白,我只帶到最表層的思考,挖得還不夠深!
直到幾年前調到新學校,發現班上(五年級)有幾位單親的孩子,有的言談間充滿對媽媽的思念,有的則經常流露出複雜的神情,心裡裝了許多不能說的祕密....
那時,心中有一股聲音提醒著我:「時候到了!」讓我下了決心要好好研究《親愛的》,透過深度讀寫課程,幫助孩子融入故事,與角色互動,最後,藉由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找到心靈的出口。
2014調到新學校的第一年,為班上孩子辦了一場《親愛的》閱讀趴。佳慧當時知道我正在帶孩子聊書、寫書,主動提議要和孩子們見面,聊聊她的作品。
繪本故事大意
豌豆的媽媽過世了,她一肩扛起所有家務,不但要照顧家中的小動物,還得送飯給閣樓裡的「那個人」。「那個人」就是爸爸,他整天不吃不喝,無法從失去妻子的痛苦中走出來,為了排解心中的悲傷與思念,透過「飛鴿傳書」寫信給天堂的妻子。豌豆為了幫助父親走出陰霾,用媽媽的口吻寫了一封信給爸爸,最後,爸爸終於重新找到自我,父女倆深深擁抱。
繪本特色與價值
- 這是一本具懸疑性的繪本,作者運用許多暗示性的手法,表達豌豆母親過世、父親極度悲傷的事實,也軟化了沉重的生命議題。
- 透過紙條、日記,以豌豆、爸爸、媽媽不同的敘述口吻來鋪陳故事,藉此引發讀者更積極投入尋找故事的線索。
- 此外,在「媽媽的百寶箱」那幾頁,作者還特別安排了卡片和鏡子的設計,讓讀者閱讀時充滿驚喜,並且從驚喜中一步步接近故事的核心價值。
教學思考
首先,我從幾個方向來進行教學前的思考:
1. 故事的主旨是什麼?
2. 主角是誰?從哪裡看出這些角色的性格?
3. 動物們(配角)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
4. 故事裡有哪些重要的「物」?它們對整個故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5. 作者如何透過圖文設計鋪陳故事線索?
6. 作者創作繪本的意圖
7. 讀者感悟:繪本故事和讀者之間的生命連結
從以上的思考出發,我規畫了《親愛的》讀寫四部曲方向:
1. 我讀親愛的(根據「繪本內容」設計提問)
2. 我看親愛的(透視繪本形式及插畫特色)
3. 我想親愛的(延伸思考:探討主角性格、作者創作意圖、類推讀者生活經驗)
4. 我的親愛的(書寫孩子的生命故事)
最後,根據以上四大架構,完成「《親愛的》共讀手札」屏風書創作。
★ 首部曲:我讀親愛的
(一) 導讀前:
1.看看封面,猜猜看,這本書可能在講什麼樣的故事?
2.這是一本很特別的繪本,請跟著老師一頁一頁的往下翻,千萬不可以偷看喔!(師生輪讀,配上背景音樂)
(二) 導讀後:根據繪本內容做提問與討論,書寫「共讀心情小語」。
學生A: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帶有一點憂傷又有一點喜悅,這兩種感覺同時交錯,好神奇。這本書的情節和我本來猜測的內容完全不一樣,原來我以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繪本,但它不是,它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好書。
有的孩子非常好奇閣樓裡這位看起來頹廢喪志的"大叔"是誰。
學生B: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我有一種懸疑的感覺,因為故事一直到最後,爸爸才出現,前面都沒有提到爸爸這兩個字。透過老師提出來的問題,可以發現許多小細節,這讓我想起我跟老師借的《金銀島》裡面的一句話:「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讓我像吉姆一樣突然懂了這句話的意思。
繪本裡出現了好多紙條,可以根據這些線索引發孩子思考。
學生C:
那兩隻小狗叫大呆和小呆,我覺得牠們十分善解人意,還有那兩隻小雞(土豆和花生)是誰買的?為什麼想送給豌豆呢?我也很喜歡裡面那幾隻充滿人性的鴿子,從牠們和主角的互動就可以知道,故事裡的每一隻動物都很有人情味,豌豆和這些動物的感情就像親人一樣。
學生D:
當豌豆打開箱子的那一瞬間,我想她的心情也和我一樣興奮又緊張,就像找到寶藏一樣。裡面有很多豌豆的媽媽以前生活的點滴,裝滿了一整箱的回憶,有娃娃、故事書、照片、鏡子、禮服,這些都是媽媽的寶貝。我對鏡子最有感覺,因為那是好朋友留下來的東西,而我個人非常重視友誼。
卡片和鏡子的設計,讓孩子感到驚喜,也軟化了沉重的生命議題。
學生E:(這孩子因父母離異,每天都思念著媽媽。)
我對項鍊最有感覺,因為一顆顆的珍珠,讓我想起媽媽,我媽媽在我小的時候,曾送給我一條項鍊。看到豌豆地下室的箱子,我彷彿也能看見通道,一條通到媽媽那裡去的通道。
學生F:
豌豆是一個堅強又獨立的女孩,因為媽媽去世了,爸爸又傷心過度、提不起勁,所以她才需要做這麼多家事。我很佩服豌豆,儘管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她還是這麼樂觀,一肩扛起所有的家務,尤其當我看到豌豆代替媽媽寫那封信給爸爸的時候,覺得好感動!
學生G:
故事結局跟其他故事一樣都是happy ending,但是多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動,爸爸最後說:「失去媽媽的那天,爸爸也失去自己了..」我個人的解釋是「找不到自我」,因為當一個人失去最重要的人,會因為太難過而想要放棄自己。
學生H:
如果家裡有一個人不在了,就會像一塊破碎的餅乾,怎麼看都不完整。
學生I:
第一次和全班一起朗讀、討論一本書,感覺像參加國際研討會,一個人就像一個國家的代表,不但可以聆聽別人的意見或想法,還能學會尊重別人。
班上最坐不住的皮老大竟然拜託我下課讓他繼續寫心情小語,孩子真的愛上這本書了。
原來擔心孩子們對於書寫共讀手札這件事,會開始產生倦怠感....萬萬沒想到,竟然沒有人抱怨!尤其那些愛搗蛋、情緒不穩定或經常不交作業的孩子,反而更積極、更有動力去完成老師策畫的寫書計畫。
看到平常一下課就直奔球場的頑皮小鬼,對繪本這麼感興趣,甚至還利用吃飯前的空檔寫書,為師我瞬間淚光閃閃啊!我想,這就是佳慧的魔力吧!無論是她的文字,還是她推廣閱讀的熱情,都能引發讀者的內在革命,蛻變成另一個不凡的自己。
《親愛的》讀寫二部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