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來到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三我們要分享的是「幸福教養」。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父母行動卡第6張:「善用邏輯結果」。
有學習正向教養的夥伴,對於「邏輯結果」應該不陌生吧!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那麼我要先跟你分享的是,相對於邏輯結果之外的另一個名詞,叫做「自然結果」。
所謂的「自然結果」,就是在每一個行為的發生之後,應該都會有一個自然的結果會產生。比如說,我吃了東西,所以我肚子會飽;我不吃東西,我肚子會餓,這個就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我們稱它叫做「自然結果」。
但是在孩子的行為當中,有一些行為我們並沒有辦法讓自然結果發生,或者我們沒有辦法去承擔這個自然結果所造成的影響。
比如說,如果我們帶孩子到公園玩,但孩子忽然跑到馬路上去,自然結果可能就是會被車子撞到,我們並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自然結果,這時候就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叫做「邏輯結果」,只是邏輯結果並不是自然發生的,它是需要大人運用智慧來設計的。
而且既然有「邏輯」兩個字,就代表他和行為要有邏輯的相關。
那為什麼在這張卡片要寫成「善用」邏輯結果,而不是運用邏輯結果呢?
這就是因為我們發現很多的邏輯結果,其實會變成是一種「偽裝的處罰」。
比如說:當孩子不吃飯,其實它的自然結果就是肚子會餓。
如果爸爸、媽媽願意讓孩子自己去面對跟承擔這樣的自然結果,父母只要陪伴就好,那孩子就會發現到:原來我的選擇會讓我自己的身體飢餓,而飢餓是不舒服的,所以或許下次我就要多吃一點東西,那這就是孩子從自然結果當中的發現。
可是有的父母因為不想讓孩子挨餓,畢竟現在孩子都生的少,怎麼忍心讓孩子受苦呢?所以就會在這件事情上面想要設計邏輯結果。
比如說孩子不吃飯,父母就說:「你不吃飯,等一下就不可以看電視哦!」
欸?為什麼吃飯跟電視會連在一起?像這樣子沒有邏輯的關聯,所以它並不能算是邏輯結果,它其實就是一種處罰,就是用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我們把它取消了,來強迫或威脅孩子去做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
有的父母會說:「不然如果孩子不吃飯,那就不可以吃點心!」這樣總是有邏輯關聯了吧?
但從孩子的角度,飯或者是點心,對他來說都是食物,那每一個人對於食物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偏好,我們當然可以想像到孩子會比較喜歡吃點心,而不喜歡吃正餐。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把點心收起來說:「你不吃正餐、你不吃飯,就不可以吃點心!」其實對孩子來講,他也是會感受到被我們強迫了。
雖然它有邏輯的關聯,可是這是從大人的邏輯角度,而不是孩子的邏輯角度。
所以談到這裡,或許大家就能理解了。其實我們很鼓勵爸媽可以多多地運用行為的「自然結果」,也就是讓它自然而然的發生。
當然也有夥伴會問到說:「可是他都不吃正餐,他就跑去吃零食跟點心啊!」
這邊我們就來想一想,為什麼家裡面會有零食跟點心呢?是不是我們也無止盡的提供給孩子了?
或許在這裡,我們可以做一下情境上的調整,也就是減少家裡面的零食和點心。
並且讓孩子知道為什麼爸爸媽媽會認為,正餐對他的身體是重要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功課、一起去瞭解,到底身體需要哪些營養?
為什麼有一些食物,爸爸媽媽會認為,它對你的身體健康沒有幫助?
不要只是爸媽跟孩子講,或者,不要只是爸媽去規定孩子可以吃什麼,或不能吃什麼,而是帶著孩子從小就能夠去認識食物,然後找到對他的身體有幫助的食物。
我印象很深,在綠豆跟粉圓大概是三、四歲左右的時候,他們那一陣子很喜歡吃糖。
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的糖,其實都是添加了人工甘味劑,或者有一些化學的成分在當中。所以我們就帶著孩子一起去認識什麼是糖。
我們也一起去製作糖,然後我們也帶著他去賣場,看不同糖果的包裝上面的說明。
然後漸漸地,他們就會發現到說,原來會有一些食物的添加劑、或者會有一些色素。
他們也就知道說,這種人工的添加劑或者是色素,其實對他的身體並不好,這是從哪裡看到的?其實有很多的影片,有很多的新聞,他其實都會談到,我們就跟孩子一起做學習。
然後我們還到科教館,去走那一條消化的步道,也就是從嘴巴進去,然後最後從肛門出來,孩子印象都很深。所以他就知道,原來食物進到他的身體裡,會經過這一段歷程。
其實多數的孩子都是想要讓自己的身體好的,可是他又想要吃糖怎麼辦呢?所以,除了我們自己做糖果之外,我們也帶著他去挑我們認為比較健康的糖果。
我記得當時的他們最後做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在糖果上面有寫100,那或許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糖果。為什麼?因為當時他們還不認識字。可是他們就知道說,有的糖果它是百分之百由果汁所提煉成糖果的,那這可能比較沒有添加物。
或者他們也會看背後,如果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那他們就不會買,因為他們就是說這添加物應該很多。
所以,隨著他們對於文字的能力越來越好,其實他們後來在買食物之前,他們也都會習慣的看一下,這個食物的成分有哪些?
這個就是我們在邏輯結果以外的,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我們可以透過陪伴,跟孩子一起去理解他的身體,其實是他自己要照顧跟負責的。爸爸、媽媽是在他小的時候陪伴他跟提供它一些足夠的食物,可是也要帶著他去了解,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那再回到邏輯結果來說,其實當年我剛開始學習正向教養,我很愛用邏輯結果,因為在學正向教養之前,我是會處罰孩子的,邏輯結果好像就幫我開了另外一扇窗,就是我可以不用處罰,可是好像達到一樣的效果。
夥伴們應該就了解了,其實當時我所做的都是「偽裝的處罰」,也就是我在處罰的外面包上了這個叫邏輯結果,我並沒有真正的跟孩子去討論,我也沒有理解孩子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行為,然後我就自以為是,用自己的智慧來設計出自己認為很滿意的邏輯結果。
隨著我跟孩子慢慢的都在成長,到了大概2、3年之後,我們就發現其實多數的邏輯結果,它都不是真的邏輯結果,它真的都是一個偽裝的處罰,所以後來,我就跟孩子說,基本上,我們就不要用這個邏輯結果,我們就是共同的來面對不同的行為,我們來想出解決的方法。
所以邏輯結果我們用「善用」,就是要提醒大家,它還是有的機會是可以使用到的,只是最好跟孩子要經過一起的討論,然後雙方都要能夠同意,而且是不在委屈的情況下。
比如說,我們有的夥伴會說,像他的現在孩子比較大了,然後會跟他約定使用手機、平板的時間。比如說,原本約定一天就是用一個小時,但他的孩子就用了超時,到了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他就跟孩子約定說:「如果你超時多久,那你明天就不能用手機跟平板!」
你覺得這是邏輯結果嗎?「你今天超時,所以不能用」,看起來,好像有邏輯對嗎?然後孩子在當下,其實他也同意了,因為其實他也想當個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想要當個好孩子,所以他也知道自己超時了,所以他也同意了這個做法。
所以隔天呢?孩子的確就沒有使用平板跟手機,因為被爸媽收起來了,但是當平板跟手機再交回給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反而會再次的超時,而且甚至會更嚴重的超時。或者到了之後,他會想盡辦法不讓爸媽知道他超時了。
這反而違反了就是親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還有孩子的自主自律,其實都受到了打擊跟影響,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就是因為這樣的所謂的「邏輯結果」,其實它並沒有去符合孩子的需要。
孩子到底他在用手機、在用平板,他在滿足的需要是什麼?其實爸爸媽媽是可以陪伴孩子,透過對話來互相的理解的,然後孩子到底需要多長的時間,並不是爸媽說了算,怎麼去找到那個中間的平衡點?其實是需要親子之間的溝通。
所以也不是說,我們跟孩子約定了某一項邏輯結果,孩子也同意了,那這個邏輯結果就是可以執行的。
所以我覺得,有另外一個可以觀察的方向,就是當我們這個邏輯結果使用了之後,原本的那個行為——通常都是不良行為,那個不良行為有沒有獲得改善?
就像剛才我舉的例子,如果今天邏輯結果是「你今天超時,明天就不要用」,這個邏輯結果如果是有效的,應該孩子從明天開始之後,他就不會超時的使用手機跟平板了。
那如果孩子還是繼續的超時使用。其實我們就知道說,這個邏輯結果是無效的,或者在孩子的心中,孩子其實認為它是一種偽裝的處罰。
談到這裡,你應該真的會發現邏輯結果真的是不好設計、真的是不好應用,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我們大量的讓自然結果發生,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行為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跟他去坦承我們的感受。
比如說,他不吃飯、他手機超時,我們的真實感受是什麼?我們有擔心嗎?我們有害怕嗎?我們有自責嗎?還是我們有挫敗呢?這些感受都可以跟孩子做分享,然後再去尋求彼此的共識,去找到說,他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然後又不覺得我們在限制他。
更重要的是,他願意愛他自己,我想,這才是我們父母教養孩子,最希望達到的境界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父母行動卡的「善用邏輯結果」,真的要善用,或者能不用就不要用,我們一起跟孩子用智慧,來一起面對生活上的大大小小的問題跟挑戰。
祝福你,也祝福你的孩子。
綠豆大的幸福拼圖,每天晚上會錄製一個短的拼圖和大家分享,如果你喜歡,歡迎訂閱我的頻道,也歡迎你分享給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學習幸福、邁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