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年創作成果發表會「從無到有:創作文本到出版的眉眉角角」
◆ 文字整理/鄭凱榕、姚旟荃
 ̄ ̄ ̄ ̄ ̄ ̄ ̄ ̄ ̄ ̄ ̄ ̄ ̄ ̄ ̄ ̄ ̄
時間:6/6(一) 16:45-17:45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 夢想沙龍
主講人:凌雲杉|本書作者
姜泰宇|《洗車人家》作家
 ̄ ̄ ̄ ̄ ̄ ̄ ̄ ̄ ̄ ̄ ̄ ̄ ̄ ̄ ̄ ̄ ̄
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助,今年已經邁入第六年,下一個年度的獎勵金即將在今年十月開始收件,可於線上申請(
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文化部除了提供青年創作的獎勵金,也協助成果進行出版或是媒合,並為出版的作品舉行成果發表會。創作是非常多元、各式各樣,在每個世代的作者,他們自身都有自己關注的議題,有所處時代下會有一些困境或不同的狀態,都會呈現他們的創作上。這也是造就了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才能長出來、獨一無二的台灣的新世代創作。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黃昏市場》的創作緣起
凌雲杉會寫《黃昏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念東華華文所需要畢業創作,想不出來就會去附近走一走。這個市場的原型就是家附近的永春市場,每次去逛菜市場時都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氣味是非常複雜的,就覺得好像可以在這裡寫點什麼來當作畢業創作的主題,也剛好遇到了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助覺得很棒就參加了。
凌雲杉說當決定創作的時候,也會去想寫出來的作品要放在哪裡被看見?思考後她覺得一定要選一個健康的管道,如文化部或各縣市的一些正規比賽等。獲選除了被肯定又有實質現金,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期限」,持續給自己一個目標。
有趣的市場田野調查
姜泰宇提及當看到書名《黃昏市場》時有非常大的聯想,市場聲音和氣味的複雜層次就是在此展現。他想知道雲杉在市場的時候有沒有做什麼有趣的田調?發生一些什麼特別的事情。凌雲杉見證了市場剛開始發展,到現在發展蓬勃,又如此富裕、繁榮,其實有些建築物已經不在,但依然很有感覺的變化,於是把它串成一些故事寫出來。姜泰宇也分享自己是桃園龜山人,笑稱繁榮到擁有兩間麥當勞的整個龜山創作才子中,他覺得只要一講到一些比較有情懷的東西,在寫作上面都會是非常動人的。
如果要提到田調的話,凌雲杉說市場的生活型態,比想像中更辛苦。雖然自己寫的是黃昏市場,但是市場是從早到傍晚的時候都有。早上七八點,這個市場就開始擺攤,到了晚上八九點結束。而濱江街批發市場凌晨大概三點鐘的時候就開市了。她假裝是市場人,觀察他們在做什麼。凌晨三點批發市場就很熱鬧,擺滿從中南部各地運上來的蔬果。在市場買到的蔬果,其實是攤商凌晨兩三點就要去批發市場準備的。而批發市場的蔬果又是更早從中南部農會寄上來,等於是在此之前,果農、菜農或是肉販就要準備好。
市場人的工作不只表面上看到的辛苦,比如說風吹日曬雨淋,更要面臨賣不出去、景氣不好。他們背後的那些付出,是凌雲杉在田調的時候才感覺到生活很不容易的這件事情。
《黃昏市場》是非常有氣味的一本書
姜泰宇覺得《黃昏市場》是非常有氣味的一本書,凌雲杉可以在很多細節呈現上讓他感受到這個氣味。他忍不住問雲杉,從國中就在此生活的永春市場,最推薦的食物是哪一間。凌雲杉最推薦的是炸雞,東加炸雞紅到網路上,覺得真的很好吃。書中寫到女主角因為一個人住,所以很享受到市場去採買熟食。凌雲杉說跟自己蠻像的,有時候去就覺得市場很熱鬧像是白天的小夜市,看哪裡排隊就會跟著去。
熱愛美食的姜泰宇也忍不住分享自家太太的娘家,後門一打開就是高雄的正義市場,美食非常多。他也分享自己關於市場的小故事。前一陣子他跟也是在賣魚的《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開玩笑:是不是有一天應該來安排一個大決鬥——一天工作完,到底是洗車工比較臭,還是魚販比較臭?林就直接跟姜說,你不要比,那個魚腥味真的太臭了。
影響雲杉最多的真實故事
《黃昏市場》書中影響凌雲杉最多的其實是一個真實故事——已不存在的攤位,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她在當安親班老師時,遇到一個學生的父母親跟阿公就在永春市場裡面擺攤,她發現小學生買晚餐很自然會賒帳,東西拿了就走,老闆就知道他媽會來付錢。這件事凌雲杉就記了下來,也成了在《黃昏市場》故事中的主要家庭原型。
這是一個三代故事,開頭是大家長阿公從南部北漂上來,凌雲杉自己的爸媽也是從南部北上,其實在他們那年代,很多人在南部鄉下結婚之後,騎機車北上打拼,想要追一個台北夢。那個時候的信義區荒涼,聽說現在的學校、百貨公司都是田。信義區從一個幾乎就是類鄉下狀態,一直到現在的繁榮狀態。她常常會覺得,回憶可能就是在建築裡,她覺得在那個黃昏市場裡的三代故事讓她有很強烈的感覺,再加上對這個故事有蠻多自己也很喜歡的設計,透過小學生來看這個三代家庭的興衰。故事裡的那棵大榕樹是真的長在市場邊,在颱風過後倒了,不過在過程中並沒有人受傷。但是在《黃昏市場》的故事中,安排家族中生代大唐因為那個意外過世,那是有寓意的,象徵一個家庭的消亡。
姜泰宇回應說,這就是イメージ(日)、image(英),是非常動人的。就像他在看這個作品時對這一棵樹特別有感情。你就眼看著他屹立不搖在那邊,有時候在人生的路上走著,會不自覺地覺得很多東西它都是永遠的,然後在短短一秒鐘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永遠這件事情。所以在這個部份的描寫,覺得真的非常好。
編劇 vs. 小說
姜泰宇說,凌雲杉是非常優秀的編劇,因為他也曾經短暫涉獵過編劇這個工作,知道真的是非常辛苦。在劇本跟小說的創作上,兩者差異性非常大,因為劇本創作可以清楚地在開頭就把場景甚至天氣直接用非常白描的方式敘述出來,但小說不行。小說必須要有技巧,如果你用那種方式寫的話,就不會變成小說。
姜泰宇問凌雲杉,如何在編劇跟小說的創作當中找到平衡,因為這真的非常的酷。凌雲杉說這對她來說也是困難的,她認為自從劇本寫得比較多一些的時候,就發現寫小說的不容易。劇本有格式的,就是日月、晨昏、地點、時間等。到了小說,就要形容氣味、光線等等,劇本跟小說就是兩個世界,但兩個世界都一樣喜歡。真要選的話,以寫作來說,凌雲杉比較喜歡劇本。她發現寫劇本很適合自己。她認為自己的文字剛好是簡潔的,而寫劇本剛好很適合這種簡潔的風格。
姜泰宇則覺得不管是影像也好文字也好,終究就是說故事。他有時候並不能理解小說跟散文之間的差別,後來慢慢懂了,也許這會是在虛構跟非虛構之間,也許是在文字、故事的編排性以及緻密性,都會有一些差異。姜泰宇問了凌雲杉是否喜歡寫散文,她回答,她比較喜歡虛構,覺得散文是一個非虛構文體,所以需要很大的勇氣。其實凌雲杉也有看姜泰宇的《洗車人家》,有時候會很驚訝震撼作者很誠實地在面對自己的心情,因此她很佩服可以寫散文的人。姜泰宇自己也是一個比較喜歡虛構的人。兩位創作者之所以會從小說開始出發,或是想要跨入編劇的這個工作,某一部份也是因為認同說故事這件事可以帶個這個社會一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