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無所不在的排序,為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有限世界中的抉擇

這一篇,我想談一下有關「排序」的話題。

排序是一種經常出現的思維模式,它的存在如此理所當然,以致我們常常忽略它。

排序不是什麼深奧的大學問或技術活。比方來說,桌上有幾個大小不一的石頭,你把它們一個一個拿起來,觀察、把玩一陣子之後,然後把最小的石頭放在最左邊,接著把第二小的放在它右邊,以此類推,石頭按照從小到從大的順序,從左到右整齊地排成一排。

你從左往右一看,可以清楚地看到石頭呈現著一種愈變愈大的整齊劃一感,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升冪排序(ascending)」。

反之,如果你把最大的石頭放在最左邊,第二大的放在它右邊,如此依序排下來,最右邊就會是最小的石頭。此時你從左看到到右,一樣可以看到一個整齊的規律,只是變成由大到小。這種從大排列到小的排序方式就是「降冪排序(descending)」。

石頭的本質沒有變,只是排列順序改變了之後,在我們的眼裡就呈現出新的樣貌。

我們可以說所謂的排序,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重新排列所有元素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依據特定的法則,來重新呈現事物」。

對我們人類而言,排序的更深層意義可以這麼解釋:「讓我們的思維朝著特定的方向流動」。



深植文化與意識中的排序

人類許多的思考框架,都運用到了排序。

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數東西的時候,常用的 1、2、3、4…… 等自然數的數列。2 比 1 大,所以 2 接在 1 的後面;而 3 又比 2 大,所以在 2 的後面……這就是上面講的升冪排序。

有的時候數列並不代表著彼此之間有大小或數量上的差異,像是學校裡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會有一個座號,從 1 號、2 號開始一直編下去,這些號碼不代表著同學們彼此間身高或體重等外在條件上的不同,也不代表誰優誰劣,單純就是讓校方管理方便而配給的編號而已。

數列也不一定是用數字來表示,像是中國古代的甲、乙、丙、丁等「天干」,和子、丑、寅、卯等「地支」,就是在阿拉伯數字系統傳進來之前,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系統。

而十二地支又各自有一種代表動物,像是「子」對應的是「鼠」、「丑」對應的是「牛」……也就是我們中華文化圈所熟知的十二生肖。

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其深植於文化裡、呈現特定順序的序列概念。像是英語圈裡的 26 個英文字母表(Alphabet),或是日語中的 50 音。當你講 A、B、C、D 的時候,懂英文的人都知道接下來就是 E、F、G;當你提到鼠、牛、虎、兔,華人都會知道你接下來要講龍、蛇、馬、羊。

為什麼 A 的後面是 B,排在鼠後面的是牛,而不是其他的呢?不為什麼,因為千百年來大家都這麼約定俗成而已。

在人類的意識之中,肯定會有某些事物呈現某種特定而不變的規則與順序。這些特定的規則,有可能是先後順序,也可能是彼此之間的大小比較,也有可能只是基於一種習慣,但總之會有個特定的順序。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排出個順序。

這樣子的排序思維,幫我們處理各種事物。



排序:時間與優先順序

舉例來說,在工作職場裡,處理制式化事務時經常會使用到「SOP(標準操作程序)」,它本身就是一種排列思維的應用。

好的管理者在制定 SOP 時,會將整體工作拆分成一個個較為細小的步驟,並按照先後順序排列。必須第一個完成哪個步驟、隨後才可進行哪個其他步驟……這些都會透過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任何剛進這個工作崗位的新人只要看 SOP 之後,都可以迅速達成一定的熟練度和工作品質。

另一個例子是「行程表(Schedule)」,可說是時間管理的基本工具,幫助我們安排與組織日復一日的任務項目。時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必定會依序發生的事物,把工作與任務與時間段綁定、並且在行程表上視覺化的方式排列而呈現,是最直觀也最基本的時間管理方式。

以上是本身就經過排序的思考框架案例,另外也有些思考框架則是幫助人類排列事物的順序,像是同樣也在時間管理上經常運用到的「艾森豪決策矩陣(Eisenhower Decision Matrix)」。

raw-image

(以上圖片摘自於《超級思維》)

如圖所示,它透過「重要度」與「緊急度」兩個維度,劃分出了「重要且緊急」、「重要而不緊急」、「不重要而緊急」和「不重要且不緊急」四個象限。然後,依據這四個象限把所有的工作任務分門別類,來訂定出哪些任務的優先順位要排第一、哪些要排第二、第三……以此類推,排出一個待辦工作清表,這本身就是一個序列。

如果有任務被歸類在「不重要且不緊急」的象限裡,建議完全排除於序列之外,避免去處理它。這也是排序的一部分。



上下階層關係 & 與優先順序

排序也不只是先來後到的順序,也可以是上下從屬的階層關係。

例如說,心理學家在試圖瞭解人類內心最深層的原動力之時,發展出了「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將人類各種對於心理上與物質上的需求劃分出了不同層級。這個理論認為,如果要完全發揮人類的潛能,必須先滿足他/她各種層級的基本需求。

raw-image

(以上圖片摘自於《超級思維》)

從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也就是維持基本生命運作的食物與水開始,再上一層則是尋求足夠庇護與舒適感的「安全感需求」,再往上層則是「愛與歸屬感需求」、以及「自尊需求」,最頂端的一層才是人類的最高級別原動力:「自我實現」。

這個理論認為,真的要讓一個人有動力去最高境界的自我實現,就必須滿足他所有以下層級的需求。尤其是生理需求,在其他基本需求如果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再怎麼跟他提倡高大上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都是高談闊論。

有的時候,這個理論也代表著優先順序,在不同的情況下裡,人類的基本需求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決定了精力和資源主要該花費在哪個部分。

例如說當戰亂發生,我們處在一個顛沛流離的特殊狀況,連下一頓飯在哪裡都不知道,這個時候我們的第一要務是確保足夠的食物和乾淨水源,什麼戀愛、歸屬感和自我實現,都不是眼前生存問題還沒搞定之前該想的事。

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結語

為什麼人會需要去排東西的順序呢?以上舉的許多例子都指向一個答案:「因為有限」。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們每次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不能同時做所有事情。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並沒有無窮無盡的時間來慢慢地做所有的事情,總有一天我們的時間會到……

因為有限,所以人學會了「取捨」。因為要取捨,必須要學會排出優先順序。

為何人會去對事物排序?除了讓自己有限的思緒和能力朝向特定的方向流動,我想有時也許是基於一種無奈。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eorge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George的其他內容
2023/12/12
首先,感謝各位持續支持我的作品。 本專欄的系列連載,後續只會更新在我於這個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上所建立的同名專題刊物「George本質思考筆記」裡,將不繼續在方格子刊登。 喜歡這個創作主題的朋友,我誠摯邀請你點選以下連結免費訂閱。訂閱之後,不但每周會收到最新的作品更新,並且
Thumbnail
2023/12/12
首先,感謝各位持續支持我的作品。 本專欄的系列連載,後續只會更新在我於這個電子報平台 Substack 上所建立的同名專題刊物「George本質思考筆記」裡,將不繼續在方格子刊登。 喜歡這個創作主題的朋友,我誠摯邀請你點選以下連結免費訂閱。訂閱之後,不但每周會收到最新的作品更新,並且
Thumbnail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04
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2023/12/04
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九 為能清晰說明,我們給範疇次序標號 (即置頂的 1-5),使整個推導過程看似一個矩陣﹕ 1.4.1_5.3 艾杜凱維茨的推導矩陣 第 2 行的 gr:1 (C1, C2) 是說 gr 用於第 1 行的 C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九 為能清晰說明,我們給範疇次序標號 (即置頂的 1-5),使整個推導過程看似一個矩陣﹕ 1.4.1_5.3 艾杜凱維茨的推導矩陣 第 2 行的 gr:1 (C1, C2) 是說 gr 用於第 1 行的 C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七 指派範疇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設定推導規則。 推導規則的作用是對某一給定的表式63 進行判定,看它是否一個貫通的表式(或詞構)。就上述英語例句而言,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單向通則 (general rule)﹕6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七 指派範疇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設定推導規則。 推導規則的作用是對某一給定的表式63 進行判定,看它是否一個貫通的表式(或詞構)。就上述英語例句而言,我們只需一個簡單的單向通則 (general rule)﹕6
Thumbnail
遞迴 (recurrence) 即是不停地返回自己的意思。 遞 = 依次;迴 = 返回。
Thumbnail
遞迴 (recurrence) 即是不停地返回自己的意思。 遞 = 依次;迴 = 返回。
Thumbnail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Thumbnail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Thumbnail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Thumbnail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Thumbnail
美國猶他大學數學系與機械系的研究團隊,利用排成「八卦陣形」的超音波換能器(ultrasound transducer)驅動懸浮在水中的奈米碳顆粒,讓它們排列成有如藝術家艾雪(M. C. Escher)的作品般的圖樣,未來將可以用來製造具有各種應用潛力的準晶體材料。
Thumbnail
美國猶他大學數學系與機械系的研究團隊,利用排成「八卦陣形」的超音波換能器(ultrasound transducer)驅動懸浮在水中的奈米碳顆粒,讓它們排列成有如藝術家艾雪(M. C. Escher)的作品般的圖樣,未來將可以用來製造具有各種應用潛力的準晶體材料。
Thumbnail
數學在五年級另外的項目,比較瑣碎又需要重視的,筆者認為有兩個:1.用符號代表數(就是未知數的概念) 2. 單位的的了解。未知數就是未來國中方程式的基礎,筆者親身經歷到的困境是,國一上來的新生,對於未知數沒有概念。你會覺得怎麼可能,小學不是教過了?
Thumbnail
數學在五年級另外的項目,比較瑣碎又需要重視的,筆者認為有兩個:1.用符號代表數(就是未知數的概念) 2. 單位的的了解。未知數就是未來國中方程式的基礎,筆者親身經歷到的困境是,國一上來的新生,對於未知數沒有概念。你會覺得怎麼可能,小學不是教過了?
Thumbnail
拉丁文的「石頭」(calculus) 為何成為英文單字「計算」(calculate)的語源?「神明」與方形又有什麼關係,歡迎一起來探索方形開啟的數學門。
Thumbnail
拉丁文的「石頭」(calculus) 為何成為英文單字「計算」(calculate)的語源?「神明」與方形又有什麼關係,歡迎一起來探索方形開啟的數學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