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第六跟第七天:無所不在的善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感謝上天,

感謝無所不在的善念,

我居然買到了兩套!

1. 原版的1818年再版的

2. 再版的1755年原版的

Samuel Johnson'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755年,Dr. Johnson 以一人之力,七年之功,忍住沒用 google, 光靠實力,就找出大約 114000 筆引經據典的文學名句。最常引述的是Shakespeare, Dryden, Milton.

蛤?是啊。

舉例:厲害的害。

唐詩宋詞元曲明傳奇清小說,您想得出幾句名言裡有這個字的?

-

我不是在亂開玩笑;是這個神人奇人實在太神奇了。

他收了42773個字。

光是 take 這個字,就給出了 134 個解釋,花了8000字說明。

-

這樣的人才,這樣的字典,花了七年,工資多少?

以現在幣值,月薪臺幣12萬4千元。

-

這樣的字典,那樣的年代,花了七年,一本多少?

以現在幣值,不貴,臺幣一千一百萬而已。

-

蛤?是啊。

編纂字典的工資,比第一本的出版成本還低。

-

那本字典,長寬是46乘以51公分,用當年最棒的紙張印製。

我當然買不起1755年原版的;我連在哪裡都不知道。

我買的是再版的;

一樣很大本,便宜很多個零。

-

但是當年的 s 印刷起來根本就像 f(我試翻了幾頁)

然後 i 跟 j 基本上被視為同一個字母(我還沒搞懂全貌)

所以我本人,跟將來被我揀選來跟我在古董字典組共同奮鬥的同仁,應該都會看到眼花。

於是,我就買了1818年出版的修訂版;

而這本迄今也205年的「新」字典,

就現代多了,好讀多了。

當然,也貴多了。

-

管他的。

我今天能找到,已經奇蹟了;

我上次看到的,是那兩本高高大大的1755年原版的再版;

我嫌太大太重,又不敢問價錢,去看了好幾次,希望老奶奶可以看我可憐,算我便宜一點,我看她不為所動,就想說那不如下次...

下次?

下次就 Covid 了啦。

這都快四年前的事了。

-

今天去找,老奶奶還是同一個人,更老了;

但那本字典,別說不見蹤影了,

她根本毫無印象。

不是我的破日文,

不是她的破英文,

是根本見鬼了。

他們家本來從大門口的跳樓貨

到櫃台後的壓箱貨(我就是在那看到1755的),

多的是各種字典。

-

今天去,沒半本字典。

真是見鬼了。

-

所以,這次,

我不要再路過走過又錯過了。

-

至於,

我怎麼又會買到1755年的兩大本?

而且同時買到1818年的四小本?

那,真的又是另一個神奇故事了。

raw-image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麼大的題目,我們來小小做; 小小做,累積成兆上億,也就大了; 更何況,這題目,從來沒人小小做。 大大做,也沒有。 都馬是亂亂做,草草做。 大話說很多;大餅畫很多;大多是夢囈。
若不能耍賴,幹嘛當小孩? 若不能耍廢,幹嘛要榮退? 我退休的第四天,沒幹啥。 沒幹啥?不行嗎?
2023年8月3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有沒聽到風聲?放假了今天!)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我承認閃過念頭,申請颱風假的國賠,因為公司開門就是多少多少萬要出去,可是今天政府不讓開門。) 我在想 January 20
2023年8月2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 我在想 December, 1984. 在公開場合,我常戲稱自己是1, 3, 5年級在臺灣,2, 4, 6年級在德州、加州、科羅拉多州。 細究起
2023年8月1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 我在想 May, 1983. 我們舉家剛到Austin, 我一句英文也不會。大我兩歲的哥哥,去上另一間4到6年級的小學,害我一個黃人在一群白人裡。
這麼大的題目,我們來小小做; 小小做,累積成兆上億,也就大了; 更何況,這題目,從來沒人小小做。 大大做,也沒有。 都馬是亂亂做,草草做。 大話說很多;大餅畫很多;大多是夢囈。
若不能耍賴,幹嘛當小孩? 若不能耍廢,幹嘛要榮退? 我退休的第四天,沒幹啥。 沒幹啥?不行嗎?
2023年8月3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有沒聽到風聲?放假了今天!)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我承認閃過念頭,申請颱風假的國賠,因為公司開門就是多少多少萬要出去,可是今天政府不讓開門。) 我在想 January 20
2023年8月2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 我在想 December, 1984. 在公開場合,我常戲稱自己是1, 3, 5年級在臺灣,2, 4, 6年級在德州、加州、科羅拉多州。 細究起
2023年8月1號,我如常地早起,如常地盥洗,如常地沏茶,如常地安靜。 反常地不想公司營運,不想資金水位,不想各種紅塵滾滾裡的恆沙跟棋盤演練。 我在想 May, 1983. 我們舉家剛到Austin, 我一句英文也不會。大我兩歲的哥哥,去上另一間4到6年級的小學,害我一個黃人在一群白人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約莫一個鐘頭以前,我送走了52本舊書,稍作休息後,隨手整理起來,明日中午,預計再送出50本,這樣六月初前往宜蘭的時候,至少才能達成贈書500本的目標。剛才,我找到三本有紀念價值的舊書,它們是我1989年在高円寺的舊書店購買的。我簡列如下:   1.《英米文学史講座 第三卷 ルネサンス》(研究社,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
看大師級研究者的文章有種感覺:20歲前後看,讚嘆多於領悟,霧裡看花的成分仍舊不少;30歲前後看,讚嘆與領悟並肩,有種「終於讀懂大師好在哪」的敬佩;30歲以後(的我),算是真的看懂了一些書,也能有自己對於典籍的詮釋,這時讀學術作品,就彷彿是大師和你肩走在花園,一路上告訴你哪株花開得美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Thumbnail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Thumbnail
老夫被老教授買下來後,就像是到了「天堂」一般。 每一天,老教授都會讀書,而嗜書如命的他也很常買書,常常出門逛個街,回來又多了許多夥伴。 三月十日星期天,我重新見到從未想過能再次見到的......
今天下午,我遇見了兩件好事。   其一,專程至士林胡思書店拜會「來自花蓮退休(日籍)教授的藏書專區」,因為店內書櫃裡有我需求的日文書籍。在那裡,經過大約40分鐘翻閱,有些書我已有而略過,如《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植民地》(8卷本),最後我選購了15冊,可謂大有收穫。對我而言,騰不出時間和旅費,無法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回想起來,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閱讀中國古典作品。果其不然,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退步了不少,幸好這個系列附設了詞語注釋和全文翻譯,所以我順利將這本積壓多年的《世説新語》讀完啦啦啦! 話說我自小就覺得古人的生活佚事非常有趣,他們的事蹟經常令我這位現代人大為震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約莫一個鐘頭以前,我送走了52本舊書,稍作休息後,隨手整理起來,明日中午,預計再送出50本,這樣六月初前往宜蘭的時候,至少才能達成贈書500本的目標。剛才,我找到三本有紀念價值的舊書,它們是我1989年在高円寺的舊書店購買的。我簡列如下:   1.《英米文学史講座 第三卷 ルネサンス》(研究社,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
看大師級研究者的文章有種感覺:20歲前後看,讚嘆多於領悟,霧裡看花的成分仍舊不少;30歲前後看,讚嘆與領悟並肩,有種「終於讀懂大師好在哪」的敬佩;30歲以後(的我),算是真的看懂了一些書,也能有自己對於典籍的詮釋,這時讀學術作品,就彷彿是大師和你肩走在花園,一路上告訴你哪株花開得美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Thumbnail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Thumbnail
老夫被老教授買下來後,就像是到了「天堂」一般。 每一天,老教授都會讀書,而嗜書如命的他也很常買書,常常出門逛個街,回來又多了許多夥伴。 三月十日星期天,我重新見到從未想過能再次見到的......
今天下午,我遇見了兩件好事。   其一,專程至士林胡思書店拜會「來自花蓮退休(日籍)教授的藏書專區」,因為店內書櫃裡有我需求的日文書籍。在那裡,經過大約40分鐘翻閱,有些書我已有而略過,如《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植民地》(8卷本),最後我選購了15冊,可謂大有收穫。對我而言,騰不出時間和旅費,無法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回想起來,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閱讀中國古典作品。果其不然,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退步了不少,幸好這個系列附設了詞語注釋和全文翻譯,所以我順利將這本積壓多年的《世説新語》讀完啦啦啦! 話說我自小就覺得古人的生活佚事非常有趣,他們的事蹟經常令我這位現代人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