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標籤的何去何從
看完《叛將風雲》後,之中有許多探討的元素,首先分析男主角爾溫(Irwin),他因違背總統而被拔除軍銜接受軍法審判,當他進入監獄時他說:「自己僅想回家陪家人。」劇中女兒認為爾溫並無做到父親與爺爺的責任,在現實爾溫被捕入軍事監獄,家人因他是犯人有所影響,電影中並無針對這個部分多作呈現,筆者將「階級概念」應用到我們生活中,若有著良好背景的人,獲得更多階級的好處,人會習慣地階級的誤差判斷,失去客觀地觀察真實樣態,爾溫家人因他在社群中就被扣上標籤,而失去認識他們的真實性,目前若跳脫標籤只有兩種方法離開社會體系,另一為改名隱身消失。
別人所設的信念框架
當爾溫在監獄時不自覺地把將軍魅力,領導軍事監獄各個犯人,成為獄中的地下長官,他提出監獄典獄長溫特上校的管理質疑,找出其他囚犯擔任團隊大將,讓溫特越受到威脅焦慮時,打壓爾溫進行不公平打壓,促成爾溫抓住各個囚犯的強制通行點(OPP),以「自由」與「人權」當作囚犯的抗爭核心,如果要在監獄中擁有人權,先將有限資源盤點重組與創新,把溫特上校作為惡勢力,讓囚犯在無聊監獄中動起來,達到他們在監獄中活著的信念,眼前的不公平讓他們的內心力量被呼喚起來。
造局框架與地方創生
COVID-19疫情兩年當中,改變了台灣人的許多生活習慣,疫情如同在監獄的管理者,使得許多觀光產業的工作者失去機會,但溫爾這樣的角色可能是「人」與「非人」,人可能是社區營造的領袖、里長或是地方文化館館長等,非人可能是政府政策或是技術等,若地方創生找到適合的強制通行點(溫爾),給予聚落一個發展方向,恰似給予囚犯在服役期間一個生存動力,好的地方政策幫助聚落增強返鄉青年的慾望,在疫情下減緩城鄉的差距,或許也是邊陲聚落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