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愛美、還是需要工作夥伴,種植物吧!
爸爸和姑姑都是植物達人,一起踏青時,都會沿路跟我分享「這是XX花」、「那是YY果」,而向來「植物冷漠」的我,常常敷衍的用「喔」,結束這回合。
就「喔」了這麼多年,慢慢開始對植物產生興趣,在路上逛街時,也會注意身旁的花花草草,這才發現,其實植物,尤其是觀葉植物,早已是許多住家和店家裝潢的一部分。
最紅的就是「龜背芋」和「鹿角蕨」了,曾拜訪嘉義的《
空氣圖書館》,裏頭滿滿的鹿角蕨,儼然是鹿角蕨博物館,走在裡面彷彿置身叢林,卻又不用擔心蚊蟲叮咬,非常符合都市人喜歡接觸大自然、又怕被叮怕曬的不合理期待。
我曾觀察過家裡附近的髮廊和咖啡館,沒有放幾盆龜背芋的還真不多,不論放的是真植物還是假植物,總之,在空間裡擺盆植物已經是顯學。
我喜歡這些植物與空間所創造出來的美感,簡單有型、搶眼卻不干擾。因此搬家時,就特別注意家中的採光和位置,並挑選了幾盆合適的植物。
自從開始遠距工作後,這幾盆植物意外的成為生活必須。每天早上醒來跟他們打打招呼,周末時擦擦葉子,出遠門回家時摸摸土,看看需不需要澆水,已成了例行公事,彷彿多了幾位需要關心的「室友」。
帶來放鬆和意義感
養植物對於遠距工作、居家辦公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抒壓。每當開會開的煩躁、或是疲憊,我就會轉頭看看,看到植物們這麼安穩的存在著,我的心彷彿也跟著安定了下來。
我還漸漸懂了不用凡事都得追求意義,曾在《
公主向前走》中讀過在「迷失旅人營地」中的花,因為自己都不用工作、又不能結出可以吃的果子,而覺得不知所措。
開始當植人後,我已經完全理解花花草草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因為他們擁有只是站在那裡,便讓人感到心情愉悅、放鬆的魔力。
學習用對方式愛:更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採光
以前沒有養植物的時候,從來沒有注意過家裡的採光,譬如家裡哪些地方、何時會有陽光?由於每種植物對於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喜歡盡情被照射,有的喜歡散射光,有的喜歡躲在陰暗角落,如果能對家中的採光足夠了解,便能挑選出可以在家裡住的舒服,待的長長久久的植物。
每種植物都有自己偏愛的環境,不能隨自己喜好擺放,否則植物就會長不好,無精打采,甚至直接死給你看。
我慢慢摸索出用對方想要的方式照顧他們。比方龜背竹,喜歡散射光,不能直射太陽,便為他安排落地窗內的角落;來自亞熱帶,喜歡陽光充足的天堂鳥,就大膽地放在光線最強的窗邊;而超級好養的地瓜葉,就隨興放在陽台牆邊,即使沒有曬到太陽,不需特別照顧,也是頭好壯壯。
不要太黏膩的關係,讓他一個人靜一靜
和寵物不同,植物不需要陪伴,不喜歡我們為他做太多。記得有陣子,陽台門一開,都是小黑蟲,觀察了一下,發現源自盆栽裡的土。部分葉片也顯得枯黃。上網查了一下後,自己研判應該是水澆太多,植物快被淹死了。
幸好一切都還來的及,經過休養期,減少澆水、剪掉枯黃或不健康的枝葉,陽台終於恢復生氣。
慢慢明白,植物可以每天欣賞,但並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
愛他,就不要勉強他。人家喜歡獨處,就讓他一個人靜一靜。
像極了愛情(?)
感受生命力
三月的時候,家裡來了新成員,是一盆路邊買的小盆栽,只有一個手掌大,很可愛。
某個禮拜天一早醒來,竟然發現他快死了!全身癱軟的掛在盆栽上,還搭配著旁邊已經掉下來的好幾片枯黃葉子,好像在說:「我就廢、別來管我」,一臉沒救了的樣子。
跟「綠手指」完全扯不上關係、種植資歷不過一年的我,心想該怎麼幫他呢?看了看窗外,天氣陰陰的,說不定是缺陽光,就把植物燈打開了。又想起好像看過文章裡面曾經教的方法:將手指插入盆栽的土壤裡,如果很乾,就是缺水。果然,很乾燥的感覺,於是拿了澆花器,把水澆透。
東想想、西想想,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就回頭做自己事情了。
四個小時回來,小盆栽竟然生意盎然,站的好挺拔!
我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植物的反應很慢、變化也很細微,要一點一滴的耐心等待,數天、數周、數月後才能看到明顯差別。沒想到這次急救,竟然可以在小時內看到成效。
「還是要對人家有點信心馬!」習慣悲觀的我拍拍自己的肩膀,給自己鼓勵。
後記
就這樣,過去「植物冷漠」的我意外開始嘗試種植物,而且發現蠻喜歡的!雖然稱不上綠手指,這段探索旅程本身充滿樂趣,已經讓人很滿足。
養株植物吧,為在家工作的自己找個出口。如果減少了人與人的連結,就用植物連結,用生命療癒生命。
📌想收到獨家相關文章?時事評論、學習資源、生活發現: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