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幾乎都是全球央行年會的新聞和分析,相信大家也都看過僅僅 8 分鐘的內容全文了。
而我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花了超過一半的篇幅在闡述 1970 停滯性通膨年代的教訓,並且不斷提及成功壓抑通脹的時任 Fed 主席保羅沃爾克。
當然這不是鮑威爾第一次提到這位抗通膨大神,持續提到歷史教訓也顯得他期許自己能擁有相同的歷史定位。
鮑威爾想從歷史教訓中學習經驗、達到「不貳過」的態度也獲得了前財政部長桑默斯的稱讚。然而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參考歷史的過程當中,同時需要留意「大環境背景」是否吻合。
現在確實和 1970 停滯性通膨年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也有極為不同的地方,就是「債務存量」和「逆全球化」。
美國 1980 年代的債務與 GDP 比率僅僅只有 30%,而現在是 125%,債務存量是天然的利率制約條件之一,持續升息造成的效果,在兩個時期並不會相同。
而我們知道 1980 年代也是「新自由主義」揭開序幕的時期,全球化正在邁向巔峰,而現在則是面臨 Just In Case 的冗余生產模式、各國貿易壁壘越來越厚實、地緣政治衝突愈發頻繁,若兩個時期大幅升息抗通膨,對美國乃至全球的影響肯定有所不同。
因此歷史背景不同,政策效果也會有不同的發酵和改變,我們也時常參考過往的歷史數據和事件,來盡可能的預測未來將發生的變化,但是「歷史背景」的隱藏前題,是最需要先思考的部分,否則就比較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唷!
財經捕手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