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學家艾莉西亞在土耳其找到一只名為「夜鶯之眼」的瓶子,她擦拭瓶身,喚出瓶中精靈。精靈請求艾莉西亞許下三個願望,才能讓他得到自由,但艾莉西亞覺得自己的人生美滿,無需再有願望。為能說服艾莉西亞許願,精靈娓娓道來他的生命故事⋯⋯
沒有慾望的艾莉西亞,碰上依賴人類慾望而生的精靈,一個衝突的組合。精靈為了逃離下一個百年或千年的囚禁,必須撩動艾莉西亞心底的慾望。艾莉西亞是敘事學家,對於故事有著熱情,精靈利用故事吸(勾)引艾莉西亞的注意,再自然不過。而最動人的故事,往往從自身出發,一如文字或影像創作者,總有一(多)部作品回探他們自己的人生。
精靈的第一個故事是「苦戀」,他戀上美麗的示巴女王,卻敵不過女王對所羅門王的愛。精靈的第二個故事是「徒勞無功」,精靈努力規勸瓶子的主人要看清現狀,小心愛情帶來的傷害,精靈的用心用情遭到忽視,瓶子被鎮壓在石板底下,不見天日,精靈只能努力製造騷動,希望有人能發現瓶子,但身為階下囚與被噤聲的角色,他像個隱形人,彷彿並不存在世上,畢竟,有誰真正給予弱勢者應有的關注?精靈的第三個故事是「恐懼」,瓶子輾轉落入聰穎的女子扎菲爾手中,扎菲爾渴望知識與完美的性愛,精靈滿足了她的需求。表面上精靈是授予者,實際上,當精靈戀上扎菲爾,他的付出反倒變成自身慾望的展現。扎菲爾就像《安妮霍爾》的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或是《雲端情人》的人工智慧,出於對知識的渴求而戀愛,卻也因為知識拓展了眼界,想要擁有更寬廣的可能性。迷戀扎菲爾的精靈不想失去愛人,拒絕讓扎菲爾許下第三個願望,他的自私沒有讓這段愛情變得穩固,反而帶來了毀滅(並延長精靈的禁閉期)。
經歷數千年的苦難,精靈學會了教訓,這次他執意要獲得解脫,而讓他重獲自由的關鍵,來自艾莉西亞。人們為何會被故事(戲劇/電影/小說/音樂)所吸引?單純喜歡聆聽精彩刺激的故事?或者,我們在故事中窺見自身渴望卻無力實現的夢想?人們藉由虛構的故事來填補內心空缺的所在,但越是癡迷於故事的人,內心是否越空洞?精靈的故事喚醒艾莉西亞壓抑多年的孤獨感,喚醒了艾莉西亞想要找到靈魂伴侶的慾望。反過來看,原本對自由已經不抱希望的精靈,也在艾莉西亞擦拭「夜鶯之眼」那一刻,慾望(獲得自由)瞬間被喚醒。
人類文明依賴慾望而行,人類文明卻也常常因為慾望而變得黑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有的事情都是雙面刃。愛情帶來救贖,也可能帶來毀滅。希望帶來生機,也可能摧毀生機。精靈喚醒艾莉西亞的慾望,也可能反被艾莉西亞的慾望所傷。艾莉西亞在精靈的故事中,找到她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原型:智識的交流,肉體的歡愉,以及相符的興趣(活了千百年的精靈有「說不完的故事」,這當然是敘事學家的終極美夢),她向精靈許願,希望精靈能愛上她,理解她的孤獨,陪伴在她身邊。
事實上,艾莉西亞與精靈故事中的主人翁,常常會出現相似的反應與習慣,反映出艾莉西亞與精靈在精神層面的契合,只是欠缺自信的艾莉西亞看不見兩人之間的連結,覺得必須藉由魔法的幫助,才能強化她與精靈的關係,一如當初精靈不敢讓扎菲爾許下第三個願望一樣。
精靈在訴說他和扎菲爾的故事時,曾問艾莉西亞:「徹底愛上一個人,怎麼會是錯的?」愛情不是單方面的我愛你就足夠,強求來的愛,終究會變成毒藥。精靈愛上扎菲爾,卻沒有意識到他對扎菲爾的傷害。艾莉西亞愛上精靈,一時間也被「幸福美滿」的假象所蒙蔽,看不見兩人關係裡的不對等,直到精靈的身體變得孱弱,奄奄一息,她才明白:徹底愛一個人,也是會傷人的啊。
歷經三千年的磨難,精靈始終找不到能夠放他自由的人,不是被他人背叛,就是自己背叛了他人。《臥虎藏龍》的李慕白對俞秀蓮說:「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鬆開,妳擁有的是一切。」艾莉西亞最終給予精靈他等待許久的自由,那其實也是艾莉西亞給予自己的禮物(不再被害怕失去愛情的焦慮所挾持)。艾莉西亞和精靈之間不再有契約綁定,放開手(但真心擁抱對方),自此擁有了一切。我們再回看精靈的對白:「徹底愛上一個人,怎麼會是錯的?」徹底愛上一個人,確實沒錯,錯的或許只是愛人的方式。
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導演的《三千年的渴望》,改編自 A·S·拜厄特(A. S. Byatt)的短篇故事《夜鶯眼中的惡靈(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儘管沒有前作《瘋狂麥斯:憤怒道》帶來大鳴大放、爽快刺激的感受,但這部由許多個小故事串連起來的影片,既是一部「小」巧精緻的作品,見證精靈與不同人類相戀的愛情故事(每一段戀曲都是愛情的一種樣貌),亦是一部瑰麗「大」器的作品,穿梭千百年,思索著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此外,《三千年的渴望》的攝影、美術與視覺效果精美得令人讚嘆、Junkie XL 充滿異國風情的配樂,非常地搶耳,而飾演艾莉西亞的蒂妲.史雲頓 (Tilda Swinton)和飾演精靈的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a),對戲火花四射,搭配起來的效果意外地好。
全文劇照提供:車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