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破浪男女》:人生苦海的上岸指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文/卓晏頡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前半句意思是,把假當成真的時候,真的就變假的了,電影「破浪男女」引用來自紅樓夢的這段話,我認為也是用來理解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概念。

人生中所有痛苦的來源,或許就是分不清真假,錯把假的當成真的,誤將真的當成假的,戲中吳慷仁說他劈過腿、說過謊,那時候他的人生活在痛苦之中,後來他開始都說真話,他發現他不再痛苦。

電影裡四名主角,兩男兩女,各自有其人生的痛苦與哀傷,他們因身處在「約炮圈」而結緣,性與約炮,只是電影用以扣合眾生痛苦與快樂、虛假與真實的媒介,透過性的愉悅來彰顯快樂或痛苦都無法幫助人們辨識真實或虛假,而是相反地,在約炮的過程中,虛假與痛苦,甚至都可能是快樂的來源。但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只是呈現出一種快樂與痛苦交織的人間眾生相,還同時指引出一個方向:戲裡吳慷仁說,他也想當好人,殺死過去的自己,是不是就可以重新開始了呢?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人生的過去與現在,彷彿就像是一種前世與今生,殺死過去的自己如同投胎轉世,過去的自己停留在前世,新的自己即為今生。不論過去發生多少痛苦或快樂,不論自己犯過多少錯,那些悔恨或遺憾讓人分不清真假,為了逃避或懷念過去,而深陷徬徨痛苦之中。如同電影中約炮圈的男男女女,為了逃避過去自己犯的錯,或因為曾經受的傷,而流連歡場追尋極樂,但他們即使身處其中,卻諷刺地無法自拔地追求真愛。

電影透過許多虛實交錯的鏡頭,例如明明是隔著手機與電腦的對話,在下一秒人卻出現在旁邊,以致於出現女主角裸身坐在佛像前的場景。另一位女主角則是透過沉浸在性虐待的痛苦之中,不斷回憶過去的苦樂經驗而追尋滿足,她在過程被以紅色布條矇住雙眼,似乎象徵傳統民俗信仰與陰間溝通的法術一般;到了電影後段,她不斷重複回憶中曾經男伴的台詞,並從被動化為主動──過去與現在,男與女的形象彷彿重合在一起。

真實與虛假的邊界,以及前世與今生的象徵就透過電影的這些鏡頭與場景,進入觀眾的想像,在觀眾的視角中得以反思,這些看似難以分辨的虛實,似乎明明是如此鮮明。我們不會將裸身坐在佛像前當成是電影中真實發生的事,而只是導演呈現對話的手法,但我們人生中,何嘗不是在網路中的對話想像真實,想像對方正處在我們身邊?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而前世與今生,似乎又不僅僅是一種跨越生命生死的想像,甚至透過過去的男相與現在的女相重合,彰顯在現世中的前世今生,殺死過去的自己便成為劃破前世今生的利刃。

從這裡扣合前面敘述的:這部電影帶出的人生兩大核心主題,難辨真假造成眾生在苦海浮沉,指引的道路便是殺死過去的自己。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陷入難辨真假的人生苦海中,是因為過去的自己成為現在自己的包袱,不論是過去犯的錯,或是曾經遭受的痛苦,為了逃避那些後悔、絕望的情緒,反而將其視為自己的宿命。例如開始相信自己本就是壞人,或者自己本就該受傷,是不值得獲得幸福的人等等。過去因此成為枷鎖,但將過去視為現在的真實則是一種虛假,當認清過去不代表現在,那牢困自身彷彿真實的枷鎖,將會化為幻影。

認清過去的污穢骯髒並清理,認清過去的痛苦、過去的錯誤都是真實存在的骯髒污穢,將其留在過去,新的自己一概不留,彷彿是殺死過去的自己一樣,如此一來不但辨明真假,更能脫離苦海上岸,重新做一個好人。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破浪男女》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最後還想提一開始引述的那段話,後半句「無為有處有還無」,在電影中可能因為細節過多,還有受限個人專注力、想像力跟經驗不足,還難以參透,但我猜片中吳慷仁在女主角身體上彈奏的那段沒有名字的歌曲,或許就在象徵這段話。

True or False or 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證明存在與否的內容或形式,或許當我們說出名號的時候,便是一切皆成幻夢的時候。

「破浪男女」真的是從各方面都超乎想像的電影。


全文劇照:台北双喜電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Thumbnail
你常常覺得人生沒有選擇嗎?常常都是覺得被迫的嗎? 都是因為別人這樣、環境那樣, 所以自己只能有這樣的結果? 最近才終於慢慢理解了受害者模式, 以前身邊的人常常有這種模式, 從小到大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模式, 即使大學學過類似的心理學, 可我身在其中, 自己運用的淋漓盡致, 還渾然不覺
Thumbnail
這篇散文講述了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失戀後,如何通過自我療癒和成長,最終走出陰霾的故事。描述了失戀的痛苦和煎熬,以及在療癒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這篇散文講述了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失戀後,如何通過自我療癒和成長,最終走出陰霾的故事。描述了失戀的痛苦和煎熬,以及在療癒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自我療癒力量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低潮期所經歷的挫折感和沉迷於社交媒體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書寫和閱讀來梳理情緒和填補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自我療癒力量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低潮期所經歷的挫折感和沉迷於社交媒體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書寫和閱讀來梳理情緒和填補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你能勝過? 因為你不想被自己無法預測的痛苦,掌控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裡都可能是受害者,但在那之後,你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是人品跟性情的展現。󠀠
Thumbnail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裡都可能是受害者,但在那之後,你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是人品跟性情的展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