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天華語
這次非常榮幸能參雜學校兩天一夜的共識營,認識一群正在努力經營台灣地方創生的夥伴,一步步將教育觀點切入,真正落實「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的概念。無論是體制內外的教育,亦或台灣傳統文化的創新等,都是我們能夠拜師借鏡的典範。
尤其,在擁有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學習的來源不再受到限制。全球疫情衝擊,線上教學自2020年開始成為教育趨勢,無國界限制與便捷的優勢,學習主題的多樣性,成為新一世代孩子學習的選擇。
線上課程結合地方文化
TentenKid創立在元宇宙的世代,秉持著持續創造海外的僑生與自學生「想學而學」的學習動機,同時尋找如何將線上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讓學習變得更豐富有趣。於是,我們在夏天展開全新的教學企劃,夏日實境互動同樂會,保留線上課程的便利,同時兼備實體課程的優點,體現「Learning by Doing」從中做學的價值。
兩天一夜的行程中,我們一起體驗了當地舞龍技團,了解傳統文化與落地生根推廣及持續創造的努力,我們感受到:
實際的體驗,團長帶著大家一起體驗舞龍的跑位,透過實際端著棍子,揮動舞龍的身節,講解力道的強弱、方向的擺放,並分享舞龍文化的傳統。
文化的推廣,團長分享不同場合會使用不同顏色的龍,其材質也會影響祂的價值,並演繹舞龍的特技、講解節慶的狀況,以及各舞團合作慶典時的經驗。
形象的轉譯,團長提到如何讓現代家庭提高參與的意願,若平常透過傳統的方式,家長對舞龍的刻板印象會讓孩子參加的難度提高。但團隊透過大眾可以接受的「校園」作為串連窗口,將舞龍導入社團,順理成章成為一個可以被選擇的項目。團長能將在自身條件與目標的全盤了解後,做出創新的革命,延續了舞龍文化持續傳承的可能,真的是非常令人佩服。
創造文化永續,透過校園的窗口串連,舞龍的傳統文化再次被看見,顛覆家長們舊有觀念,讓這份文化延伸出永續的可能,也締造更多承接傳統的人才。
我想,從體驗出發,將文化的種子種在每個人的心中,理解並延伸,再創造回到體驗,循環不息。這次的舞龍體驗,馬上感受到「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的獨特學習魅力。
華語與台語的連動關係
在我們教學華語的過程中,常聽到海外生活的二代、三代家長,受到原生家庭的「尋根之旅、歸根落葉」觀念影響,他們希望孩子對台灣保有文化認同,對土地產生依戀感,同時能與家中長輩對話,因此衍生華語與台語並進的需求。常常問我們會不會有台語教學,讓這些海外長大的僑生可以與台灣的長輩對話。正當我們在評估其教學的可行性時,透過共識營我們認識到長期專注於台語學習的團隊,「台灣話tâi-uân-uē」,該團隊設計的桌遊可以透過主題性桌遊的方式,落實語言從家庭為首,若我們有機會合作,或許能凝聚一群學習台語與華語的同好者,成為一股從台灣發出的語言力量。
這兩天的共識營中,聽著地瓜校長講述著雜學校對未來教育的模樣,以及現場教育創生前輩的心血與努力,心中滿滿的教育魂呼喊到最高點。以往教育裡有著一套穩定可遵循的教綱,但萬一與自己的孩子興趣取向分歧時,當家長的我們能有其他選擇嗎?在參加完這兩天的共識營後,我們預見未來的教育體制,能讓每一位學習者,有機會擁有獨立性與批判性的選擇機會。當我們把學校的藩籬慢慢的拆除,將學習回歸到體驗;當分數不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時,我們就能對自己所嚮往追求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