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地方創生與生涯探索 Only實驗教育翻轉高雄前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七年前為了小兒子,開始投入實驗教育的Only實驗教育―自學生家庭陪伴系統創辦人蕭典義,自去年底開始,和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數位新創能量」計畫合作,要在高雄前鎮草衙(以下簡稱前草)推動教育創新。長期耕耘前草的蕭典義,能為地方、學校創造什麼火花?

一般人對前草的印象,可能是位於都市的繁榮之處,事實上,前草在前鎮漁港及夢時代旁,面積約4平方公里,有著「不山不市」的稱號。所謂不山不市,指的是都市裡的偏鄉,「我老婆都說,前草30年前常常是很多人眼中的毒窟、賭窟、流氓窟,」前草女婿蕭典義解釋,當地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弱勢學生,貧富相當差距大,這讓學生不只對未來缺乏想像,也對成長的土地缺少認同。

raw-image

用生涯探索和地方創生 讓前草動起來

要解決前草的問題,蕭典義認為,可以從108課綱「適性揚才,終身教育」的精神切入,也就是打破學校的界線,讓孩子走進社區,真正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未來才有可能回饋鄉里,「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ay)說過:『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他的想法是,要讓學生走入社區的企業,藉由體驗職人的工作,探索興趣、找尋方向,對大學的18學群有所聯想,例如看到奔走忙碌的里長,會自動想到法政學群,看到家裡附近的診所,則會想起醫藥衛生學群。因此,「走讀社區玩18學群」的計畫,就此誕生。

蕭典義認為,實踐計畫的最好方式,是結合地方創生的力量。他指的地方創生,並非某天可能離開地方的外來團隊,而是從社區自己長出的團隊,「要在社區做地方創生,一定要深耕社區的各行各業,讓他們加入,而且要有商業模式,能自給自足,這樣才能長久發展,」他堅持。

憑藉著這樣的想法,蕭典義開始一一拜訪前草的企業。他告訴在地老闆們,開放讓前草、甚至是其他地區的學生進店學習,能帶來人潮、讓生意變好,「我是給企業誘因,老闆聽到能提升營業額,往往會眼睛一亮,」儘管條件吸引人,但這件事仍算新穎,蕭典義找一間店平均要問五家店,才能獲得首肯。最終,前草的雲端廚房、美髮店、旅行社、手機行、記帳士、機車行和花枝丸觀光工廠等共10家在地企業,決定參與此次計畫。

另一方面,蕭典義也和前教育部生涯輔導與規劃中心主任秘書郭祥益教授合作,研發「學習歷程檔案」。蕭典義提到,學習歷程檔案研發過程繁瑣,牽涉人力資源、生涯、心理諮商等專業領域範疇,學生在參訪完企業後填寫,若發現適配率分數高於70%,則在這職場的機會較高。

raw-image

計畫目前先鎖定小六至國三的學生,讓學生在學校帶領下,或前往機車行,體驗機車維修技術員的日常,或造訪雲端廚房,體會熱食製作販售員的工作。不只學生有所學習,師長也頗有收穫,包括興仁國中、前鎮國中、前鎮國小鳳山中正國小、英明國中、復興國小及李惠銘等校長都樂意參與。

參與店家也給予正面回饋,像是「不煎炸雲端廚房」,便相當感謝這個計畫,計畫仍在進行時,就有學校開始訂起雲端廚房的滷肉飯、餛飩湯,提升業績後,老闆甚至有拓展分店的打算,未來並打算雇用在地學生,蕭典義也協助引進連鎖加盟的資源。

raw-image

在社區打造生態系 創造善的循環

從不煎炸雲端廚房的例子可以看出,蕭典義的終極目標,是要在社區打造生態系,創造善的循環,「我找來的店家,都不是傳統想像中的地方創生團隊,只有在地團隊才能在前草待下來,學生在探索社區的過程中,也會對成長的土地產生感情,等出社會後,會更願意回到故鄉、回饋鄰里,接下地方創生的棒子,」他解釋。

雜學校創辦人兼校長蘇仰志一路觀察,認為蕭典義做的事無人能取代,「蕭老師長期耕耘地方,很清楚學校的需求,也能連結在地團隊,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辦法。」

對於未來,蕭典義有滿腔熱情,他希望用第一年發展生涯探索的模板,第二年在前草全力推動,第三年則成功複製到全台,「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心力,做出未來台灣都能複製的模式,」他信心十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2
由扣扣老師陳子倢領軍、長期關注大南澳地區的「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自去年底起,與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新創數位能量」計畫合作,試著從108課綱出發,媒合合適的教育創新團隊,為南澳的學生、師長,完備情感、土地、冒險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Thumbnail
2021/07/22
由扣扣老師陳子倢領軍、長期關注大南澳地區的「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自去年底起,與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新創數位能量」計畫合作,試著從108課綱出發,媒合合適的教育創新團隊,為南澳的學生、師長,完備情感、土地、冒險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Thumbnail
2021/03/03
「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自己念書學習不是更有效率嗎?學這些到底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當下的自己很痛苦,更困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就是大學嗎?當時我並不打算休學,畢竟學歷還是很重要,但生命自然產生了行動⋯⋯
Thumbnail
2021/03/03
「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自己念書學習不是更有效率嗎?學這些到底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當下的自己很痛苦,更困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就是大學嗎?當時我並不打算休學,畢竟學歷還是很重要,但生命自然產生了行動⋯⋯
Thumbnail
2021/03/03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2021/03/03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地方創生火熱展開,促進優秀人才全台流動,各地創生團隊善用各自不同的專業,開啟新商業模式及一番戰場,已突破過去受地域限制的職癌涯想像。而家長可帶孩子與創生團隊進行真摯的生命互動,思考更多元的職涯議題,如「成功的定義」除了賺錢,能有更多元的價值實現,以及「我為何而工作」、「未來想在哪裡工作」。
Thumbnail
隨著地方創生火熱展開,促進優秀人才全台流動,各地創生團隊善用各自不同的專業,開啟新商業模式及一番戰場,已突破過去受地域限制的職癌涯想像。而家長可帶孩子與創生團隊進行真摯的生命互動,思考更多元的職涯議題,如「成功的定義」除了賺錢,能有更多元的價值實現,以及「我為何而工作」、「未來想在哪裡工作」。
Thumbnail
「老師,這裡好無聊喔!」一句話觸動讓一個人決定投入偏鄉教育!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陳子倢,在地處偏鄉的南澳推動課後照顧、入校陪伴與青年培力計畫,因她堅信,每一段學習都有意義,不只是在都市的孩子,鄉鎮的孩子也要有。而長年專注投入偏鄉教育領域的觀光教父嚴長壽,將在今年底遠見‧
Thumbnail
「老師,這裡好無聊喔!」一句話觸動讓一個人決定投入偏鄉教育! 作者: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陳子倢,在地處偏鄉的南澳推動課後照顧、入校陪伴與青年培力計畫,因她堅信,每一段學習都有意義,不只是在都市的孩子,鄉鎮的孩子也要有。而長年專注投入偏鄉教育領域的觀光教父嚴長壽,將在今年底遠見‧
Thumbnail
文 / 猴子冒險俱樂部 當初得知有這樣的活動時,我們團隊抱著姑且試試看的念頭,提出了參與活動的申請,原本預期自己會是地方創生的炮灰,沒有想到卻讓主辦單位看到了我們團隊。 何其有幸,能獲邀參加由雜學校舉辦的兩天一夜的北區共識營,畢竟來參與的團隊都是一方之優秀菁英。 主動出擊找出解方 「教育,是創生的最
Thumbnail
文 / 猴子冒險俱樂部 當初得知有這樣的活動時,我們團隊抱著姑且試試看的念頭,提出了參與活動的申請,原本預期自己會是地方創生的炮灰,沒有想到卻讓主辦單位看到了我們團隊。 何其有幸,能獲邀參加由雜學校舉辦的兩天一夜的北區共識營,畢竟來參與的團隊都是一方之優秀菁英。 主動出擊找出解方 「教育,是創生的最
Thumbnail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Thumbnail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Thumbnail
文 / 野冊編輯學校 從台南到桃園的遠行路上,除了是充滿著對異鄉城市的好奇,也是一段思索自己在教育路上到底能做什麼的旅程。 「教育,是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而這趟前往共識營的旅程,或許也將成為野冊決心往教育路線的最後一哩路。在共識營中,除了野冊跟雜學校外,還有逆風劇團、微光盒子、孩子的書屋,Only
Thumbnail
文 / 野冊編輯學校 從台南到桃園的遠行路上,除了是充滿著對異鄉城市的好奇,也是一段思索自己在教育路上到底能做什麼的旅程。 「教育,是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而這趟前往共識營的旅程,或許也將成為野冊決心往教育路線的最後一哩路。在共識營中,除了野冊跟雜學校外,還有逆風劇團、微光盒子、孩子的書屋,Only
Thumbnail
過年本來要去支援PAIA的活動,因為家裡的事情而無法前往,結果從蘇老師那邊知道有很多老師過去支援,搞得助教比學生還多,那我就安心了。 「他們從台東這麼遠來一趟,值得嗎? 孩子的家長會願意讓他們過來?」 我問蘇老師。老師接著回答說: 我接著再問: 「國高中生真的能懂AI嗎?」 裝睡的人叫不醒。
Thumbnail
過年本來要去支援PAIA的活動,因為家裡的事情而無法前往,結果從蘇老師那邊知道有很多老師過去支援,搞得助教比學生還多,那我就安心了。 「他們從台東這麼遠來一趟,值得嗎? 孩子的家長會願意讓他們過來?」 我問蘇老師。老師接著回答說: 我接著再問: 「國高中生真的能懂AI嗎?」 裝睡的人叫不醒。
Thumbnail
七年前為了小兒子,開始投入實驗教育的Only實驗教育―自學生家庭陪伴系統創辦人蕭典義,自去年底開始,和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數位新創能量」計畫合作,要在高雄前鎮草衙推動教育創新。長期耕耘前草的蕭典義,能為地方、學校創造什麼火花?
Thumbnail
七年前為了小兒子,開始投入實驗教育的Only實驗教育―自學生家庭陪伴系統創辦人蕭典義,自去年底開始,和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數位新創能量」計畫合作,要在高雄前鎮草衙推動教育創新。長期耕耘前草的蕭典義,能為地方、學校創造什麼火花?
Thumbnail
由扣扣老師陳子倢領軍、長期關注大南澳地區的「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自去年底起,與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新創數位能量」計畫合作,試著從108課綱出發,媒合合適的教育創新團隊,為南澳的學生、師長,完備情感、土地、冒險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Thumbnail
由扣扣老師陳子倢領軍、長期關注大南澳地區的「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自去年底起,與雜學校的國發會「提升教育新創數位能量」計畫合作,試著從108課綱出發,媒合合適的教育創新團隊,為南澳的學生、師長,完備情感、土地、冒險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Thumbnail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Thumbnail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Thumbnail
農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但隨著工業發展,台灣進入都市化時代,年輕人紛紛到五光十色的都市裡工作,造成台灣農業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2011年推出「大專生洄游農村」計劃。鼓勵年輕人到農村體驗,並實踐自己的計劃。
Thumbnail
農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但隨著工業發展,台灣進入都市化時代,年輕人紛紛到五光十色的都市裡工作,造成台灣農業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2011年推出「大專生洄游農村」計劃。鼓勵年輕人到農村體驗,並實踐自己的計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