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無記
佛學中有「十四無記」,也就是佛陀沒有正面回答弟子的十四種問題,包括「涅槃後是生是死」等等宇宙終極問題。
摘自慈怡法師主編之《佛學大辭典》:「(十四無記)又作十四不可記、十四難。乃十四種之不記答,為佛四記答中之捨置記答。即對於外道以顛倒之見來問難之十四種事,而佛則捨置不答。十四種,即:(一)世間常,(二)世間無常,(三)世間亦常亦無常,(四)世間非常非無常,(五)世間有邊,(六)世間無邊,(七)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八)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九)如來死後有,(十)如來死後無,(十一)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十二)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異。」
這讓我想到了孔子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論語》中那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是務實的理想家,他尊重世上存在著各種能量與可能性,但他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不願意妄下斷論,尤其是經他評估後,無助於促進現世修為、提升實際生活品質的事,他不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多花時間去討論,所以子路問事鬼,孔子就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想討論死亡的議題,孔子則回說:「未知生,焉知死?」
佛陀也是,有些議題他並沒有多作討論,然而,必須知道的是,佛陀和孔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思想富有「形而上」層次。佛陀向外推行所悟之道時,有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立基於當時印度人普遍相信的生死輪迴之說,提出「終止業力」的概念。
佛學基石「緣起性空」
那麼,如何終止業力?佛陀所謂的修行,是要修到什麼境界?
佛家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熊逸講佛學時,認為佛經卷帙浩瀚,然而佛經的「原創性觀點」其實可以一言以蔽之:「緣起性空」。
佛家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受「因果律」的支配,是瞬息萬變的「聚合體」,也就是萬事萬物並沒有「自性」,都是在「因果律」的支配下,由不同的小單位物質組合而成,這個組合充滿變化,也就是「緣起緣滅」。
例如,什麼是「家」呢?如果說兩個人成「家」,那麼,兩個人相約住在一起,就是這個「家」的「緣起」。而後有孩子、有新成員,家庭成員持續變多,再然後孩子離巢、成員凋零,「家」的樣貌一直在變化,組成這個「家」的因緣持續變動著,聚散無常,「家」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性」存在,這就是「性空」。
佛學傳到中國時,曾經有人創造了「心無義」的概念到處傳法,這件事被南朝劉義慶歸到了《世說新語》中的「假譎篇」去,認為是虛假欺詐的事情。然而,「心無義」雖然被視為「假佛學」,卻已深入人心。
「心無義」被詬病的地方在哪裡呢?除了創造的初心是為了牟利之外,最主要的是對於「不執著」的認知層次與佛學本源不同。
佛家所謂的「不存在」並非指事物真的不存在,而是指萬事萬物都沒有「自性」,變化無常,也就是「緣起性空」的概念。而「心無義」則沒有從「緣起性空」的角度去認知萬事萬物,而是認為,美女是迷人的,名牌包包是漂亮的,名車是高貴的,我們面對這些外物,要做的,就是轉變心態告訴自己:求不得會痛苦,守不住會痛苦,那就不要在乎,不要執著。
熊逸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待「心無義」時,如是說:
今天很多佛學讀物、高僧講座,還有佛教版的心靈雞湯,講的不都是這套道理嗎?放到《世說新語》的時代,當時的人們卻覺得這套道理不過是當初愍度為了填飽肚子才想出來糊弄人權宜之計。
挑戰感官是困難的,「緣起性空」對一般人而言較難理解,而「心無義」的概念之所以至今仍備受推廣,就在於,它不挑戰感官與世俗認知,而且強調了「轉變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然而,這仍然是在二元論的世界中浮沉,和「緣起性空」相去甚遠。
回到一開始提及的「十四無記」。從《佛學大辭典》中的紀錄可以發現,十四無記都是關於「二元論」的議題。
這裡想引用老子的一段話: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佛陀之所以對於這些問題不給予正面的回答,是否就是因為「緣起性空」呢?生死、有無、長短、高下……這些概念都是人們試圖透過有限的語言,來表達對宇宙的有限認知,而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卻總是受制於五感的解讀,以為實有、實無,但一切不過「緣起性空」,凡事只有當下一剎那──而就連這個「剎那」想要表示的短促時間感,也是我們試圖透過語言,描述著自身對於宇宙有限的認知──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我們認識宇宙的維度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侷限呢?
《金剛經》裡提到「佛無說法」,佛陀既已說法,卻也什麼都沒說。那麼,「十四無記」佛陀看似沒有說明,是否,其實也是說了呢?
人們問:「無我,那麼是誰在輪迴?」也許,無我,即有我,這個「我」有著各種能量的成全,且同時這些能量也會有生滅、聚散,不論我們肉眼看得到或看不到;也許,所謂的「輪迴」,不過是佛陀順應古印度眾人們的信仰,為其「無解的遊戲世界」(無法跳脫的六道輪迴)提供一個解法:誰說,就非得要一直玩這種遊戲呢?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