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三十年的棒球生涯,我敢說,每一天我都認真過日子。—陳金鋒
只是一段簡短的開頭介紹,卻在我腦海中迴盪許久。也許這段話由陳金鋒來說,格外有說服力、特別震撼人心吧。
「台灣棒球界有誰不認識鋒哥」,台灣首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並因此帶起台灣球員旅美之風潮。書中用側寫訪談的方式,"解壓縮"在棒球紀錄數字背後的陳金鋒。沒有造神、沒有八卦爆料,只有真誠的人間味。
陳金鋒教會我的十件事
回想兩年前,在正式收到公司的外派通知後,沒想到原本滿是期待的心情,卻漸漸地感到不安。第一個想到的問題,自然是「我真的有辦法在陌生的新環境中生存下來嗎?」;而在結束之後「我又可以為公司帶回來什麼東西呢?」。
就在煩惱不已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過去都有在關注棒球的我,何不向那些曾經出國取經的棒球好手們,請教一下他們的旅外經驗談呢?」
而我想到的第一個人選,就是平常在鏡頭前,總是惜字如金、語帶哲學的陳金鋒。
關於如何面對新環境與未知的挑戰,下面我想分享十件,陳金鋒用他的「棒球經」,告訴我的「人生事」。
一.先讓身體適應新環境
我花了兩年才適應小聯盟的環境。—陳金鋒
陳金鋒提到,開始的前兩年,人雖然來到了美國,但自己的身體就是不願意接受眼前的新環境,都是在很疲勞的狀態下過完整個球季。
其實即使是美國本土的球員,也需要去適應職業環境。而適應需要時間,若是先天條件好、調整速度又快的人,很快就能上大聯盟。
所以第一個功課,就是給自己一點耐心,調整生活的節奏,想辦法先讓身體適應新的環境。
二.找到自己的優勢
我最大優勢就是揮棒速度快。—陳金鋒
比起西方選手,我們在體格上面,或許很難像練到他們那樣粗壯,但在技巧性上我們佔有優勢。
在小聯盟時期的教練就曾對陳金鋒說:「不用擔心,因為你的揮棒速度比誰都快。」不要讓先天優勢被任何多餘的東西汙染,好好讓這副身體的運動能力,在毫無妨礙下盡情揮灑。
面對身邊的強者,總是會覺得自己有許多的不足。但可以換個方式想,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一面,不用盲目追趕自己沒有的能力,應該充分發揮原有的強項,創造最大的成果。
三.勇於嘗試
我做事情,不會有「遺憾」這兩個字。許多事,若不去做,才會有遺憾。—陳金鋒
從1997年的亞錦賽開始,陳金鋒連年接受國家徵召,代表台灣在國際賽征戰近20年。許多人心中不免想過「如果當年陳金鋒沒打那麼多國際賽,大聯盟之路會是怎麼樣呢?」
陳金鋒說到,每個人都先看到結果,再由結果往前回推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但推測,是未知的東西,沒有答案;如果你連去做的勇氣都沒有,你就連答案也看不到,「我覺得那才是遺憾吧」。
如果有想嘗試的事情,就試著去做看看吧。不出發就不知道能走到哪裡。
也只有先打到那顆球,狀況才會出現 。如果沒有打到那顆球,那就什麼狀況都沒有。—陳金鋒
四.從錯誤中學習
失敗的人「大於」成功的人。—陳金鋒
從2006年回到台灣職棒,陳金鋒就有調閱影片的習慣。其實在許多職業運動員都有這樣的習慣。無論贏球還是輸球,在比賽過程中,總是有可以檢討並改進的地方。
帳面上的數據不好,可能只是一時的,因為你會去檢討細節,不斷修正,每天缺點都變少一點,將來成功的機率就更大一些。大家看到的是失敗的外殼,裡面包著的可能是將來的成功。
學習把生命當作一場測驗,生活所面臨的每一個議題,都是成長的機會。不要被「結果」給綑綁住了。
五.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不用去想人家會怎麼罵你,人家也會罵你。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其他的,不用想。 —陳金鋒
當被問到哪次國際賽的壓力比較大時,陳金鋒說:「每次的壓力,都嘛很大。」長久以來,在這種贏球才是國球的氛圍下,陳金鋒的心法就是:「不用去想」。因為不管結果如何,一定會有球迷覺得中華隊做得不夠好,既然一定會有人開罵,去擔心別人怎麼罵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2006年陳金鋒加盟中職後,簽賭案仍未斷絕。面對外界懷疑的眼光,他也是秉持的同樣的心態。
「你實在沒有辦法理會那麼多事情,我覺得,你有沒有做壞事,你自己知道,所以,你也不用去想那麼多。」
他選擇用最笨的方式,挽回球迷的心。
「你只有繼續做啊,做到能讓人家感動,那就會變成真的。」
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走到哪裡、要往哪個方向走。但”不用去在意別人評價”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要能更加誠實的面對自己、更加客觀的審視自己。
六.團隊目標大於個人
我能講的是,到了球場,我們就是團隊。 —陳金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於待棒球這項團隊運動,陳金鋒認為,應該將個人考量放在團隊之後。你可以不喜歡其他人,別人也可能討厭你,但只要進了球場,比賽一開始,「你不喜歡我也沒關係」,只要把比賽共同完成,追求一致目標就好。等到比賽結束,離開球場,「你也可以繼續不喜歡我,沒關係」。
對陳金鋒而言,「勝利」是有層次的。個人成績是最底層的勝利,最高級等級,是團隊、是團體,是長久的、未來的勝利。
在追求個人表現的同時,也要將個人的目標連結上團隊的目標。當大家一起好時,自己也能受惠。
七.簡單化看事情
20歲,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就想通了—不要想太多。—陳金鋒
相信不少人聽過「球來就打」這句名言。這是旅美的時候,一位小聯盟教練告訴他的話:「See the ball, hit the ball。」
陳金鋒對於這句話的解讀是,把所有事情「簡單化」。當一踏上打擊區,心裡想著,我要把壘上的跑者給打回來、我要幫球隊贏球時,你就已經將思考放在另一個地方了。不斷想著「我要怎麼樣」,往往都不會有好結果。應該將思考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的地方,就只有一件事,球來就打。
沒有幫助的東西,就從腦袋裡一一去掉。面對緊張、壓力大的場面,越簡單的想法、往往越有效果。
上場之後,沒有怕。因為,怕,也是要面對;不怕,也是要面對。—陳金鋒
八.掌控好自己的節奏
要控制比賽之前,先控制自己。 —陳金鋒
打球,要自己去摸索如何不讓比賽控制你。當比賽變得混亂,你的節奏又被比賽牽著走時,整場球賽就在混亂中結束了。
還是同樣的觀念,先冷靜下來。任何比賽,沒有喜怒哀樂的改變。平常怎麼準備,比賽就怎麼準備。如果因為一個你認為很特別的比賽,而變得很特別,你就失去了自己。
「喔,今天要打總冠軍賽,我得要特別準備,難道你之前都沒有準備?」
想要有穩定的表現,平時就要做好準備。每一次的練習,都是在累積自己的自信。
九.低潮時,學會向前看
上場,就把你自己做好;沒上場,就把你自己準備好。—陳金鋒
人也不可能永遠站在巔峰上面,即使是中華隊的不動第四棒,也有下放二軍調整的時候。
對於此事,陳金鋒有不解,但沒有抱怨。「有時候我會想,難道二軍就不是球場嗎?難道二軍打的就不是棒球嗎?」
也就在那時候才搞清楚「什麼是棒球?」
只要站在球場上,它就是棒球。只要是棒球,就是努力去做好我該做的事。
待在小聯盟等待機會的經驗,誰最多呢?回想大聯盟時的時不我予,陳金鋒有自己一套看待逆境的方法,「我能講的只有說,我必須做得更好。」
「你是一直向前看的人?」
「慢慢學會的。」
接受現實並且採取行動吧! 在行動中找到機會,在機會中看到未來。
十.勇於請教
對於向教練「請教」這件事情,陳金鋒說到:「一開始,也不太會,可是慢慢地,你必須要去學習這種態度。」
在美職「溝通」的風氣比較普遍,教練除了是指導的角色,也扮演了旁觀者的角色。選手必須明白告訴教練自己的心裡的想法,一起找出相應的調整方式。
求助並不是弱者的表現,反而是一種積極的責任意識。抱持成長的觀點,承認自己的不足,是向前邁進的開始。
結語
比起描述成功,陳金鋒談論更多的,是面對失敗的哲學。可能因為棒球,就是一個高機率失敗的運動吧。
3成多的打擊率,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打者了。這也就意味著,每次的打擊,會有一半以上的出局機率。如何在失敗後,快速調整,面對下一個打席,就是職業棒球選手每天要面對的課題。
書中也揭露了陳金鋒在球場下,作為一名父親、一位丈夫以及叔姪之間的小故事,我想即使是不熟悉陳金鋒的人,也會有所感觸。
作為一個小小的棒球迷,每閱讀幾個段落,就會不自主的感動落淚。也許是回想起某場球賽的畫面、也許是腦中浮現鋒哥那簡短又冷冷的語氣。
回顧陳金鋒職棒生涯的成績,雖稱不上輝煌。但在那通訊相對不發達的年代,獨自一人在美職闖蕩7年,這樣的勇氣,讓人敬佩。同時,他也是在國際賽場上,讓大家相信,我們依舊還有希望的那一個人。
盡力吧,盡到沒力為止。—陳金鋒
如今陳金鋒的球員時代已經結束了,希望退休後,他也能持續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也期待他能以不同的身分,再開啟另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