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夏者,假也」這四個字怎麼理解呢? 成書於元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這樣一段話:“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上述文字實際上有關於”物候“的論述。
那麼「夏者,假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看「夏」字:
西漢《禮記·鄉飲酒》中說:“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
西漢揚雄《方言·一》對夏的解釋:“秦晉之間,凡物壯大謂之嘏(ㄐㄧㄚˇ大、遠。通「
遐」。),或曰夏。 “又雲:”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而愛偉之謂之夏。 ”
東漢《爾雅·釋話》中說:“夏,大也。 ”
東漢末年成書的《釋名》中說:“夏者,假也。 寬假萬物,使生長也。 ”
清代成書的《說文通訓定聲》引《三禮義守》對夏的解釋:「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 ”
我們再來看「假」字:
《爾雅·釋訌》:“假,大也。 ”
《尚書·大禹謨》:“不自滿假。 ”(不自滿,不自大)
通過上述的註釋,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夏者,假也」是“夏天,萬物壯大繁茂”的意思。 有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假」字的讀音是古額切(有點台語發音),讀格,而不是讀假。
學思
夏日天地之氣允許萬物成長繁秀開出最大美之花。也就是陽氣至夏而極盛,所以夏日的熱,是讓生長極至的必要條件,方能有秋日的果實。
所以黃帝內經教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這樣的太陽是大不是毒,所以別討厭,更不能因此避著陽光。小者妨礙自己氣機的流動,大者錯過為所愛奮鬥的季節!
「假」假,也可作「暫時」之意,法律上有「假扣押」,非「假的扣押」,而是「暫時予以扣押」。《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為鎮壓楚國,遣使請漢王劉邦封「假王」(暫時封王),劉邦怒氣方起,張良躡其足,乃悟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劉邦就是利用「假」字的不同解釋,化解一場危機,後世津津樂道!「假象」情事,也是暫時現象;「放假」也終將過去!
假的留不住,真的是流轉不息!大的未必假,假的都大(假話、假乳)。
立夏只是個標碑,過了,就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