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登費雪(Brendan Fraser)以《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成為2023年奧斯卡影帝。今天我不是要討論布萊登費雪的人生故事,而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一些真實感受。
內容有些許劇透,如果想要從頭感受這部電影,可以看完後再來看這篇觀後感。
與宗教無關
片中出現了來到家門的傳教士,藉由這個角色探討了教會文化。不過,我不認為電影的重點在宗教議題上,這只是一個媒介。我很喜歡傳教士這個角色,藉由這個角色,我了解到偽裝自己的好與壞,藉由躲在宗教這面盾牌後面,可以不需要面對什麼,又會面臨到什麼樣的自我審判。
一千個理由
布萊登費雪飾演的主角查理,因為無法面對哀痛與悔恨,暴食到上百公斤,外觀十分引人側目。他不打開視訊鏡頭,不面對人群,連自己的Pizza都請外送員放著就好。
他有個九年未見的女兒,女兒失去父愛,無法輕易接受他。女兒有諸多的行為讓人費解,甚至連親身媽媽都說女兒其實很邪惡。查理非常喜愛女兒八年級時寫的文章,字字明亮透徹,他堅信女兒是天使一般的人,他無法再找到更完美的女兒。
之前寫過
一千個理由這篇文章,提到想愛一個人、想恨一個人時,我們都找得到一千個理由。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看到同樣的行為,不同人在同一個人身上找到的各種愛他/她恨他/她的理由,不管這個角色終身成就如何,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看見了愛的力量。
誠實面對人生
查理是個非常喜歡分析文章的人,但同時他也是個“很社會化”的人。他是教寫文章的老師,他懂得這個社會需要怎樣的文章。他的教學目的,起初也只是教出能寫出社會需要的好文章的學生。但漸漸的,認知到自己命不久已,和女兒相處,與女兒連結越深,他越感受到誠實面對自己的必要性。
我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和社會相牴觸的想法與做法,有人多、有人隱瞞的好罷了。如果是因為自己的不一樣,而完全與社會脫節,並不是一個很健康的作法。畢竟人是群體動物,我們有渴望愛人與被愛的慾望。如何在學習社會化途中,保留一份屬於自己的空間,誠實面對自己,這部電影又再次拋出了這個問題給觀眾。
愛真能治癒一切?
如果說這部電影不在於宗教,那就是在討論“拯救”。
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遇過、想過,或看過這樣的電影講過這句話:
我們天生想關心他人,想拯救他人。但這份愛,真的能救到人?
電影拋出了一個令我深省的問題:「或許有些人我們就是救不了。」
當頭棒喝,我這樣反思著:
一個人的命運,由他與他的因緣主宰(講太深又會扯到宗教議題,但我想講的只是,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其實我們真正需要做的,就是不去主宰他人的人生,也不要去審判自己,因為沒救到誰而悔恨。
愛能治癒,用熾熱的心相信一個人,可以給那個人強大的力量。但足不足以扭轉一個人的命運,要看當事人。
-
這部電影像是慢性的哀傷病,一點一點的醞釀悲傷,一點一點的思考人生反思自己。我非常喜歡,整部電影的場景與時間軸很單一,但卻完全不無聊,透過出場的角色與發生的衝突,我看到查理的整個人生,也看到了許多社會面貌。
懊悔、不懊悔,選擇、不選擇,接受、不接受,每個個角色,都有他出現的意義,都有我身邊的人與自己的影子。Bravo!
感謝您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