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正是夏季送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
傳說粽子是楚國的屈原投江之後,人們因為同情屈原這樣的不幸遭遇及懷念屈原的憂時愛國情操,就便用葉子包了米丟進河裡餵魚、餵蝦,希望魚蝦不要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但實際上粽子卻是在屈原投江後至少八九百年才出現的,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粽子可能和屈原並無太大的關係,不過這也無損人們在端午節時包粽子的習慣。而粽子在台灣可不止只有端午節才會出現,如七月普度、九月重陽都有綁粽的習俗。
台灣包粽子有分南部和北部的包法,各有各的特色,在影片中展示的是,台灣南部粽子的傳統製法,從處理粽葉、米的處理、炒料、包粽子、煮粽子…等,工續繁多,從小到大,只知道粽子好吃,這次與家人一起包粽子,才知道原來一顆粽子的工序是如此繁多呀!
Tips:
1.粽葉習慣煮過後,再洗過,會較乾淨。 2.包粽子的方法很多,影片呈現的是我們家一直以來的包粽流程,配料部分隨個人喜好,並非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