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未來還有出書機會,一些值得改進與注意的地方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終於到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也將為我的澳洲打工度假正式劃下休止符。

這次不聊感謝、前言、後記、出版流程,而是來說說:要是人生還有下次出書的機會,該如何淬鍊這次出版的經驗,將那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下本書上更加完善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把重點記下來,以免下次出書已是十年後,記憶體有限的腦袋也已經忘了一乾二淨。

前言就不再囉唆,直接進入正篇吧!

網路聲量不足

隨著作品上市,才意識到不重視個人品牌、沒認真經營社群的缺點出來了。

當初自己以寫作主題多變為由,採「內容為主,佛系行銷」的方式經營文字與個人品牌,因此不論是在社群還是粉絲經營上都沒很積極,等到作品要問世了才發現「要是有粉絲、社群、讀者」借力使力」那該有多好!自己也不用擔心著作會乏人問津。

「網路聲量」成了關鍵成敗因素,除了在自己的版面曝光外,也努力在澳洲打工相關的社群中行銷自己的著作,盡可能擴大觸及潛在TA機會的可能。

書籍上市後,持續透過MEDIUM以及VOCUS分享出版經驗,以及分享其他推薦人對澳洲打工的看法,希望透過「跨界」來吸引更多對澳洲打工有興趣的受眾,期望他們在看完文章後有共鳴,透過買書解鎖更多內容。

種種做法,要不為了增加曝光的廣度,以提升接觸潛在TA的管道;抑或是增加對澳洲打工有興趣的TA共鳴度,透過文章獲得公信力,讓願意支持的讀者購書;以及盡可能增加長尾效益以及長尾關鍵字,盡可能拉長新書上市的蜜月期。

隨著作品出版上市,意識到自己在佛系經營社群、個人品牌所造成的曝光與銷售劣勢,因此下個十年的人生里程碑:

產品之後,開始學習個人品牌的經營。

設計領域的知識量明顯不足

本身是典型的理工直男,在研究所跨到商學範疇,替代役碰點法條,澳洲務農採番茄,人生對設計壓根是一點概念也沒有,更不論最基礎的設計理論。

唯一惡補設計概念,只有在討論機車造型與顏色的時候,沾到一點點點工業設計的表面皮毛,免強能跟設計師做些簡單的溝通。

因此出版社再跟我提案關於封面用紙、內頁用紙、內文美編、封面設計、字體配色等等,我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只能完全被動地請出版社給建議。

基本上出版社也只會給A案,最多就再加一個備選的B案,但對一個沒概念的理工男來說,什麼「雪白畫刊」、「雪銅紙+亮面」就只是無意義的國字,湊在一起意味著什麼,就跟數學一樣-不懂就是不懂,不會就是不會。

即便用上GOOGLE搜尋,了解名字背後代表的材質、用途、呈現效果等,我也不知道要是不滿意A、B案,還有哪些方案可以選擇?就算GOOGLE後,他跑出CDEF案,只會讓我更頭大,因為出版社也沒提供我這些選項,我也不太可能真的一個個來回去做詢問與確認。

沒看到實體,也沒摸到質感與觸感,僅憑GOOGLE看到的圖片,你怎確定出版社認知中的,跟GOOGLE給你看的是同一件事?

我不確定能請出版社將所有可能潛在的方案,用提供樣紙或效果呈現的方式,並佐以出版社過往的專業經歷,讓我這外行人更容易去做判斷。至少我沒嘗試過,出版社也沒給我太多時間做背景知識建立,以及提供任何樣本給我做參考。

GOOGLE過許多輪後,設計相關的事情仍得不到解答,因為我沒有鑑別的能力。最終,與其煩惱這麼多,我選擇尊重專業(選擇投降),「依貴社建議」變成我的萬用回答。

未來有時間,自己可以學習一些設計體系方面的理論與知識,不只與美編溝通可以更順暢,在職場上與設計專業溝通,也可以加強用詞精準與縮短認知代溝。

拉不到出版贊助

先前的文章《〈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贊助企劃內容大公開》提到自己開一條支線任務-希望拉個出版贊助幫自己的書籍加分。

倘若能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如意算盤打得精,現實卻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其次,藉著這次拉贊助的經驗,發現弔詭的事:

以我的身分,無法幫贊助方與出版社搭上線。

我去談出版贊助,等於我是無償幫出版社打「零」工,贊助方有疑問,我卻拿不到任何資料去清除贊助方的疑慮,必須出版社出面跟他們談。

想牽線沒有方案,要具體合作細節也拿不出內容,完全在吃自己的人脈。

即便贊助案談成了,出版社拿到了實際的好處,我仍要無償做收尾。

贊助方是想贊助我,但不論是透過金錢、購書或是提供贈品等方式來贊助出版,都是給了出版社,而不是直接給我。

可是贊助企劃是我提的,因此後續還有收尾的工作等著我去收拾。像是結案報告,合作效益的相關數據,過程中要是出包,到時候出事的是我,而非出版社。

後面想通責任歸屬的風險與問題後,忽然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一件都沒談成!

未來將透過加強社群經營,以及提升個人品牌,來增加自身籌碼。唯有自身強大,方可調動相匹配的資源(人脈、名勢、金權、物資等)來達成目的。

時程過於緊湊,學的太少

原訂九月出書的計畫,提前至五月出版,最終進度超前,四月底就提前上市,等於壓縮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

如果把五個月的時間拿來好好應用,或許我就能夠「做中學」到更多知識,而不是囫圇吞棗,走了個過場,淪為空洞的表面功夫。

光是封面與內頁用紙,倘若時間允許下,我就可以多學一點紙材相關的知識,未來遇到討論用紙之類的情境,起碼略懂略懂。知道除了A跟B的選項外,其實還有CDEF可以選擇,它們又分別有怎樣的紋理與質感,效果呈現與用途為何…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書籍尺寸、內容美編、排版格式、字體字色等等,這些項目如果從產品專案來看,就是「產品規格」中的「架構定義」,大框架訂下來,再來就是把內容填進去。

這些出版過程中遇到的項目,對非領域的業外人而言,在對外缺乏了解,對內缺乏專業的情況下,脫離了文字內容的舒適圈,只能在恐慌區中毫無頭緒。

未來如果還有出書機會,心有餘力也足,放慢出版時程,花點時間學習自己領域外的知識,或許能有不錯的收穫。

出版社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安插廣告頁

以為所有進度都在自己的掌握中,直到〈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上市後,才發現出版社瞞著我,在書籍的最後一頁,安插了與澳洲打工度假毫無關聯的廣告頁,嚴重破壞整本書的氛圍!

重點是事前毫不知情,就連我當時在談出版贊助時,出版社在過程中也從未告知,即便之後贊助的事情告吹,出版社也沒有跟我說過:「它們已經找到贊助商」之類的對話紀錄。

這也是我在整個出版過程中覺得最詫異的事,以為書籍上架後整個專案可以圓滿落幕,最後竟成了我難以忘懷的終章,與整本書格格不入的廣告頁,是我認為整本書中最大的敗筆。

木已成舟,無法挽為,只能提醒自己,假如未來還有出書之際,絕對要注意出版社偷渡內容而不與作者告知。

總結

不論未來是否還有出書的機會,找一個持續推動自己進步的動力才是主因。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那些現在看似用不到、堆積起來的基石,不到人生的某個時刻,是看不到它寶貴的價值。

即使最後沒有結果,在追隨自己興趣做事的當下,體驗過程本身所帶來的快樂,以及享受努力而習得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以有限人生的角度來說,也不能說有所損失阿!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 Steven Paul Jobs.

〈出版系列〉的文章,沒意外的話將在本篇劃上ENDING,隨著人生進到下個階段,未來將陸續開起〈紐西蘭〉以及〈職場經驗談〉系列的相關文章。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延伸閱讀-與出版相關

延伸閱讀-與寫作相關

延伸閱讀-個人觀點相關

237會員
455Content count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籌備出版的過程中,萌生找「出版贊助」的想法!對我來說,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 如意算盤打得精,直到現實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場失敗的贊助企劃:小蝦米的我,贊助企劃暫時得不到企業的青睞
敝人的拙作〈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之所以能準時、順利出版上市,出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幫助,本文特別列出致謝的人員名單:感謝自己、出版社、推薦人、朋友團與老婆大人。
投稿到了面談這一關,表示出版社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出版社想多了解作者的經歷與大綱內容,以評估是否與出版社定位相符,以及出版此書是否「有利可圖」。 出版社不是慈善機構,出書是為了「營利」,而不是幫投稿者一圓出書夢。透過面談,進一步確認作者的來歷與稿件內容,與出版社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及商業利益相一致。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被出版社邀稿的名氣與文筆,只得靠毛遂自薦投稿求一個出書的機會,那麼我當初投稿的流程,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投稿後接著就是漫長且焦慮的等待,總希望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能被伯樂相中。不論最後是被看中還是被拒絕,出書與否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出版社手上,基本上就是「我得,我幸;不得,我命」。
從高中開始,自己一直都有個「出書夢」,直到23年4月底,我的書〈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總算於各大通路陸續上市。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將這段出版的心路歷程寫成一篇文章作為紀錄,以供後人參考,與未來的我回憶之用。 出書不是終點,而是人生下個階段的起點,該如何活用這張牌,是我現階段的主要思考點。
先前的文章《嘿!我出書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提到自己出書了,想支持的讀者,本文結尾會再附上買書連結,歡迎舊雨新知給予支持。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梳理這半年多來的信箱往來以及LINE的對話紀錄,簡單分享從投稿到出版上市,以時間序列的方式呈現各階段所經歷的主要流程。
籌備出版的過程中,萌生找「出版贊助」的想法!對我來說,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 如意算盤打得精,直到現實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場失敗的贊助企劃:小蝦米的我,贊助企劃暫時得不到企業的青睞
敝人的拙作〈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之所以能準時、順利出版上市,出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幫助,本文特別列出致謝的人員名單:感謝自己、出版社、推薦人、朋友團與老婆大人。
投稿到了面談這一關,表示出版社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出版社想多了解作者的經歷與大綱內容,以評估是否與出版社定位相符,以及出版此書是否「有利可圖」。 出版社不是慈善機構,出書是為了「營利」,而不是幫投稿者一圓出書夢。透過面談,進一步確認作者的來歷與稿件內容,與出版社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及商業利益相一致。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被出版社邀稿的名氣與文筆,只得靠毛遂自薦投稿求一個出書的機會,那麼我當初投稿的流程,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投稿後接著就是漫長且焦慮的等待,總希望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能被伯樂相中。不論最後是被看中還是被拒絕,出書與否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出版社手上,基本上就是「我得,我幸;不得,我命」。
從高中開始,自己一直都有個「出書夢」,直到23年4月底,我的書〈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總算於各大通路陸續上市。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將這段出版的心路歷程寫成一篇文章作為紀錄,以供後人參考,與未來的我回憶之用。 出書不是終點,而是人生下個階段的起點,該如何活用這張牌,是我現階段的主要思考點。
先前的文章《嘿!我出書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提到自己出書了,想支持的讀者,本文結尾會再附上買書連結,歡迎舊雨新知給予支持。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梳理這半年多來的信箱往來以及LINE的對話紀錄,簡單分享從投稿到出版上市,以時間序列的方式呈現各階段所經歷的主要流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日本知名演員:安藤櫻、永山瑛太、中村獅童、田中裕子演出。從電影預告、電影前20幾分鐘,會讓人去猜測促成這場校園暴力的「怪物」是誰, 隨著層層剝開真相,卻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都活在一個就算只是好端端的生活,也可能被任何人當成怪物的世界。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聽著長老們的爭執不下,彼此指責,周老爺一怒將手中茶杯摔落地,隨著一聲破碎聲響之後,長老們安靜的看著,周老爺食指揉著太陽穴的青筋。 周老爺說道~誰讓你們這樣做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藍楹突破對於我們周家本是好事,如今我周家少了一名天驕,你們該當何罪? 你們還不給我快去找!就算死了也要把他給我找
Thumbnail
【倘若人生是一場有苦又曲折的路,那不放棄就是對抗它的解藥】 今天氣溫依然的酷冷,而剛好這天是個休假日,慶幸自己能夠來參加作家「大師兄」的戶外演講。先前網路上就收到消息大師兄會來田尾外演講,其實滿開心的,知道他好像都接校園比較多,這次田尾又距離我滿近的。 大師兄的所有書籍我都有看過,不令人意外是個暢銷
Thumbnail
好不容易充滿勇氣, 或許一點點也好, 為自己而戰鬥,
Thumbnail
當我們從敘事拆解這部電影,首先你會感到文不對題的斷裂,因為找不到哪處情節足以符合片名指稱的「好時光」(Good Time),於是你意會到這是個組詞,在Good、Time兩者會合成一個理解之前,其實重點在於一個沒有被提及關鍵「一個人如何體驗、度過」這段時光:人們不是不懂什麼是(一般定義中的)「好」..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我成長的地方,是被春秋遺忘的城市,只有幾日的冬日以及無盡的夏天。而我深信,這個四季如夏的城市,缺少了很多詩意。 別人春有百花,夏有蟬鳴,秋風落葉,冬雪漫天,而我只有一成不變的塵囂。我總是埋怨著,抱怨著,這個雖然應有盡有,唯獨缺少詩意的城市。 每每出門,微風與陽光總是恰到好處。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2021年7月30日,李登輝逝世一週年,不僅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台灣政治精英紛紛表態追悼,日本政界亦有所動作。7月2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登輝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希望能來台祭拜」。 如此表態,透露了安倍有意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出訪台灣。其亦同時向
Thumbnail
不同角色,一樣尊重 幾個禮拜前,我的主管跟大家說某天中午部門要一起聚餐當作尾牙,我的認知裡尾牙當然大家都要參加阿,也順便利用這個聚餐好好互相跟辛苦的同事們說聲感謝,就在聚餐當天早上,開例行週會時主管當著同事們的面問我有沒有要參加聚餐,我心裡突然一個大大的問號?想說主管怎麼會這樣問呢?就在我還沒反應過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日本知名演員:安藤櫻、永山瑛太、中村獅童、田中裕子演出。從電影預告、電影前20幾分鐘,會讓人去猜測促成這場校園暴力的「怪物」是誰, 隨著層層剝開真相,卻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都活在一個就算只是好端端的生活,也可能被任何人當成怪物的世界。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天氣簡直熱到讓人懷疑人生。 讓我突然想起前幾年讀過的散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的最後一篇〈倘若我們不再假裝〉 作者是強納森・法蘭岑,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 我喜歡讀批判性的文章,他的文字相當坦承,有自己獨到幽默的見解。 世界需要說真話的人,但是人們往往不願意相信真相。
聽著長老們的爭執不下,彼此指責,周老爺一怒將手中茶杯摔落地,隨著一聲破碎聲響之後,長老們安靜的看著,周老爺食指揉著太陽穴的青筋。 周老爺說道~誰讓你們這樣做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藍楹突破對於我們周家本是好事,如今我周家少了一名天驕,你們該當何罪? 你們還不給我快去找!就算死了也要把他給我找
Thumbnail
【倘若人生是一場有苦又曲折的路,那不放棄就是對抗它的解藥】 今天氣溫依然的酷冷,而剛好這天是個休假日,慶幸自己能夠來參加作家「大師兄」的戶外演講。先前網路上就收到消息大師兄會來田尾外演講,其實滿開心的,知道他好像都接校園比較多,這次田尾又距離我滿近的。 大師兄的所有書籍我都有看過,不令人意外是個暢銷
Thumbnail
好不容易充滿勇氣, 或許一點點也好, 為自己而戰鬥,
Thumbnail
當我們從敘事拆解這部電影,首先你會感到文不對題的斷裂,因為找不到哪處情節足以符合片名指稱的「好時光」(Good Time),於是你意會到這是個組詞,在Good、Time兩者會合成一個理解之前,其實重點在於一個沒有被提及關鍵「一個人如何體驗、度過」這段時光:人們不是不懂什麼是(一般定義中的)「好」..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我成長的地方,是被春秋遺忘的城市,只有幾日的冬日以及無盡的夏天。而我深信,這個四季如夏的城市,缺少了很多詩意。 別人春有百花,夏有蟬鳴,秋風落葉,冬雪漫天,而我只有一成不變的塵囂。我總是埋怨著,抱怨著,這個雖然應有盡有,唯獨缺少詩意的城市。 每每出門,微風與陽光總是恰到好處。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2021年7月30日,李登輝逝世一週年,不僅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台灣政治精英紛紛表態追悼,日本政界亦有所動作。7月2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表示,「世上沒有像李登輝那樣為日本著想的領導人,只要情況允許,希望能來台祭拜」。 如此表態,透露了安倍有意在新冠疫情趨緩後出訪台灣。其亦同時向
Thumbnail
不同角色,一樣尊重 幾個禮拜前,我的主管跟大家說某天中午部門要一起聚餐當作尾牙,我的認知裡尾牙當然大家都要參加阿,也順便利用這個聚餐好好互相跟辛苦的同事們說聲感謝,就在聚餐當天早上,開例行週會時主管當著同事們的面問我有沒有要參加聚餐,我心裡突然一個大大的問號?想說主管怎麼會這樣問呢?就在我還沒反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