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MEDIUM經歷一波大改版,MEDIUM流失一大票中文作者群,原先還算熱鬧的臉書社團
Medium中文寫作者聯誼會也變成一攤死水。
這波改版有許多作者流量喪失(甚至歸零),導致作者群決定轉移陣地。自己也是重災戶之一,從原先月流量破萬掉到只剩不到一千,因此在去年的文章《
MEDIUM經營四年的後台數據分析報告》檢討中提到:自己在2022到2023年MEDIUM經營的重點目標-
恢復到改制前月流量破萬的水準。
因此在一年一次的後台數據分析的時刻,總結後發現自己的流量壓根救不起來,跟去年維持差不多的水準。因此從年初開始,自己開始在思考:是否該放棄MEDIUM平台,重新找尋一個更適合的棲地來經營個人品牌。
至於詳情為何?接下來的篇幅,就留給我的後台數據吧。
數據資料簡介
數據的收集從2018年3月18日第一篇文章開始,持續到2023年03月31日為止。數據維度根據後台數據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
- MEDIUM每日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
- 每篇文章累計至今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閱讀率(Read Ratio)。
今年就不提供每篇文章的拍手人數(Fans)以及拍手次數(Claps),因為數字奇差無比,可忽略不計。
至於更深入的研究,像是每篇文章的後台數據,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就不再贅言闡述。
MEDIUM整體數據
根據後臺數據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五年來每個月的數據變化:
高峰期為2020年10月,月瀏覽量首次破萬,隨著改版流量崩跌,之後月流量維持在2000–4000之間。
相對的閱讀率與流量成反比,在2021年4月改版以前,隨著流量的提升,閱讀率也從初期的6成,來到當時的13%左右。到了2023年的情況是流量沒有回升,閱讀率卻跌到11%,創下經營以來的最低點。
與過往流量和閱讀量成反比的狀況不同,這次面臨的是兩組數據雙雙下降。
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可憐的「拍手人數」,不論流量還是閱讀量如何波動,仍像隻死魚樣在地平線上不動,偶爾才有點起伏(有波動的時候,通常都是自己去社群上曝光)。
看完五年來的變化後,我們再來看平台經營至今所累積的整體數據。
後台數據總覽
截至23年3月31日為止,MEDIUM累積後台數據如下表:
MEDIUM後台數據總覽(上);185篇文章平均分攤後的數據(下)
總流量突破20萬大關,閱讀量將近4萬,平均閱讀率約22.6%,共累積615個拍手人數。
自從去年七月NFT夢幻滅後,回歸每周一更的頻率,一整年文章從145篇提升至185篇,沒意外今年將突破兩百篇。
將總量平均攤到每篇文章來看,由於每篇文章的實際情況與平均落差太大,要嘛不是流量保證,不然就是乏人問津,就跟「一對夫妻每人平均有一顆睪丸」一樣,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各項數據上的第一名
老樣子來比較各篇文章的總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次數(Fans),來看看各項後臺數據前幾名的分別是哪些文章。
總流量(Views)排名
總閱讀量排名
與去年上榜文章相同,不同的是第三、四名順序對調。
閱讀率排名的部分,由於有幾篇文章的閱讀率不合理,以及流量較小的文章容易有閱讀率變化大、數據容易失準的問題,就不再列出討論。
拍手人數排名
MEDIUM不像社群網站的按讚或是網購平台的星級評價,而是使用拍手數當作對文章的肯定。拍手數可以分成三種來看:
- 有多少人拍手:後臺數據看到的Fans就是拍手人數;
- 文章被拍了幾下:一個人可以在一篇文章拍手1–50下,每篇文章左下方跟文末都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總拍手數;
- 每個人拍了幾下:文章末端的拍手數,可以點開來看每位讀者拍了幾下。
過去一年,新文章幾乎沒有什麼掌聲,且本人平台經營五年來,都面臨拍手數量很低的情形,因此今年只看整體拍手人數(Fans)的排名:
MEDIUM後台數據結論
這次分析結論,與去年差異不大:
- 不論流量跟閱讀量在這五年來如何變化,拍手人數還是處於個位數,必須考量該如何將文章曝光在「對的」平台打對「受眾」。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華語市場太小,且不用會員就能看免費文章,因此要讀者特地申請會員與作者互動的誘因不大。
- MEDIUM整體文章的流量與閱讀量,雖然可以攤到每篇文章看「平均」貢獻度,實際上還是擺脫不了20–80法則。雖然內文沒有完整呈現,但是不論整體還是各別分類,80%的流量與閱讀量,都是來自前20%的文章所貢獻。
寫作至今,也有讀者建議可以將文章開專欄分類,評估再三後,決定先採「多平台」的方式分散曝光自己的文章。若想根據分類來看文章,可以點閱我在方格子經營的頁面:
Patrick.Wong。
逐漸將MEDIUM的文章轉移到性質相近的平台上,這不表示我已經放棄MEDIUM,目前MEDIUM會繼續保持這樣的亂中有序,以及當作文章首發的第一站,確保讀者能看到熱騰騰的首發文章。
最後一次的MEDIUM後台分析
目前經營MEDIUM的最大挫折,是文章寫完了,但是看的人太少!在過去一年所發表的文章中,沒有一篇流量破百,我的MEDIUM基本上都是靠老本在撐的。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給人看的,但是現在MEDIUM的SEO效果不如以往,現在反倒是我在方格子的月流量破萬:
為什麼新文章流量都不好?赫然發現去年發在MEDIUM的文章,許多篇都無法在GOOGLE搜尋到,也難怪同樣一篇文章,流量都只到方格子,都沒有帶到MEDIUM上。
另外我也發現,即便文章有出現在GOOGLE的搜尋,也發現方格子的排行開始跑到MEDIUM上面!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探討MEDIUM後台數據的面向不如往年,不是我不做,而是根本沒數據讓我去做分析!(數據太少,等於得到的結果會與去年結論相似度極高)
倘若未來仍維持現狀,那麼MEDIUM除了是文章的存放地、累積作品集外,沒有了數據的支持,那麼後續也沒有做後台數據分析的必要性。
除非未來敝人的MEDIUM後台數據有發生突破性的轉變,不然這將是我根據MEDIUM後台數據的基礎上,最後一次的數據分析檢討。
不是MEDIUM不好,而是我變了
MEDIUM很好,論介面還是編輯模式,我仍認為勝於方格子與Matters許多。但近年來確實看到方格子的優化與興起,Matters則因為加幣貨幣市場熱潮過去後,社群萎縮許多。
今年以前,自己的主軸仍是以累積作品集的「打底階段」為主,但今年的狀況有些變化,自己在文章《
2023,將是我產品力爆發的一年》提到:隨著自己經手的產品要上市,才意識到不重視個人品牌的缺點出來了,「
網路聲量不足」可能會變成影響銷量多寡的關鍵成敗因素。因此人生下個十年的目標:
當初自己以寫作主題多變為由,先以「內容為主,佛系行銷」的方式經營文字與個人品牌,因此不論是在社群還是粉絲經營上都沒很積極,等到自己的產品要問世了才發現「要是有粉絲、社群、讀者借力使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所以,接下來在逐漸淡出MEDIUM之後,我將轉往方格子?Matters?還是要開設部落格?自架網站?該駐紮在哪個地方,敝人未有定論,只能邊走、邊做、邊想。
反正現在世界變化很快,不急著我太早下一個明知道會過時的結論。
唯一不變的是,未來路上,仍會持續筆耕。
延伸閱讀
私心推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