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未來還有出書機會,一些值得改進與注意的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終於到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也將為我的澳洲打工度假正式劃下休止符。

這次不聊感謝、前言、後記、出版流程,而是來說說:要是人生還有下次出書的機會,該如何淬鍊這次出版的經驗,將那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下本書上更加完善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把重點記下來,以免下次出書已是十年後,記憶體有限的腦袋也已經忘了一乾二淨。

前言就不再囉唆,直接進入正篇吧!

網路聲量不足

隨著作品上市,才意識到不重視個人品牌、沒認真經營社群的缺點出來了。

當初自己以寫作主題多變為由,採「內容為主,佛系行銷」的方式經營文字與個人品牌,因此不論是在社群還是粉絲經營上都沒很積極,等到作品要問世了才發現「要是有粉絲、社群、讀者」借力使力」那該有多好!自己也不用擔心著作會乏人問津。

「網路聲量」成了關鍵成敗因素,除了在自己的版面曝光外,也努力在澳洲打工相關的社群中行銷自己的著作,盡可能擴大觸及潛在TA機會的可能。

書籍上市後,持續透過MEDIUM以及VOCUS分享出版經驗,以及分享其他推薦人對澳洲打工的看法,希望透過「跨界」來吸引更多對澳洲打工有興趣的受眾,期望他們在看完文章後有共鳴,透過買書解鎖更多內容。

種種做法,要不為了增加曝光的廣度,以提升接觸潛在TA的管道;抑或是增加對澳洲打工有興趣的TA共鳴度,透過文章獲得公信力,讓願意支持的讀者購書;以及盡可能增加長尾效益以及長尾關鍵字,盡可能拉長新書上市的蜜月期。

隨著作品出版上市,意識到自己在佛系經營社群、個人品牌所造成的曝光與銷售劣勢,因此下個十年的人生里程碑:

產品之後,開始學習個人品牌的經營。

設計領域的知識量明顯不足

本身是典型的理工直男,在研究所跨到商學範疇,替代役碰點法條,澳洲務農採番茄,人生對設計壓根是一點概念也沒有,更不論最基礎的設計理論。

唯一惡補設計概念,只有在討論機車造型與顏色的時候,沾到一點點點工業設計的表面皮毛,免強能跟設計師做些簡單的溝通。

因此出版社再跟我提案關於封面用紙、內頁用紙、內文美編、封面設計、字體配色等等,我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只能完全被動地請出版社給建議。

基本上出版社也只會給A案,最多就再加一個備選的B案,但對一個沒概念的理工男來說,什麼「雪白畫刊」、「雪銅紙+亮面」就只是無意義的國字,湊在一起意味著什麼,就跟數學一樣-不懂就是不懂,不會就是不會。

即便用上GOOGLE搜尋,了解名字背後代表的材質、用途、呈現效果等,我也不知道要是不滿意A、B案,還有哪些方案可以選擇?就算GOOGLE後,他跑出CDEF案,只會讓我更頭大,因為出版社也沒提供我這些選項,我也不太可能真的一個個來回去做詢問與確認。

沒看到實體,也沒摸到質感與觸感,僅憑GOOGLE看到的圖片,你怎確定出版社認知中的,跟GOOGLE給你看的是同一件事?

我不確定能請出版社將所有可能潛在的方案,用提供樣紙或效果呈現的方式,並佐以出版社過往的專業經歷,讓我這外行人更容易去做判斷。至少我沒嘗試過,出版社也沒給我太多時間做背景知識建立,以及提供任何樣本給我做參考。

GOOGLE過許多輪後,設計相關的事情仍得不到解答,因為我沒有鑑別的能力。最終,與其煩惱這麼多,我選擇尊重專業(選擇投降),「依貴社建議」變成我的萬用回答。

未來有時間,自己可以學習一些設計體系方面的理論與知識,不只與美編溝通可以更順暢,在職場上與設計專業溝通,也可以加強用詞精準與縮短認知代溝。

拉不到出版贊助

先前的文章《〈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贊助企劃內容大公開》提到自己開一條支線任務-希望拉個出版贊助幫自己的書籍加分。

倘若能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如意算盤打得精,現實卻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其次,藉著這次拉贊助的經驗,發現弔詭的事:

以我的身分,無法幫贊助方與出版社搭上線。

我去談出版贊助,等於我是無償幫出版社打「零」工,贊助方有疑問,我卻拿不到任何資料去清除贊助方的疑慮,必須出版社出面跟他們談。

想牽線沒有方案,要具體合作細節也拿不出內容,完全在吃自己的人脈。

即便贊助案談成了,出版社拿到了實際的好處,我仍要無償做收尾。

贊助方是想贊助我,但不論是透過金錢、購書或是提供贈品等方式來贊助出版,都是給了出版社,而不是直接給我。

可是贊助企劃是我提的,因此後續還有收尾的工作等著我去收拾。像是結案報告,合作效益的相關數據,過程中要是出包,到時候出事的是我,而非出版社。

後面想通責任歸屬的風險與問題後,忽然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一件都沒談成!

未來將透過加強社群經營,以及提升個人品牌,來增加自身籌碼。唯有自身強大,方可調動相匹配的資源(人脈、名勢、金權、物資等)來達成目的。

時程過於緊湊,學的太少

原訂九月出書的計畫,提前至五月出版,最終進度超前,四月底就提前上市,等於壓縮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

如果把五個月的時間拿來好好應用,或許我就能夠「做中學」到更多知識,而不是囫圇吞棗,走了個過場,淪為空洞的表面功夫。

光是封面與內頁用紙,倘若時間允許下,我就可以多學一點紙材相關的知識,未來遇到討論用紙之類的情境,起碼略懂略懂。知道除了A跟B的選項外,其實還有CDEF可以選擇,它們又分別有怎樣的紋理與質感,效果呈現與用途為何…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書籍尺寸、內容美編、排版格式、字體字色等等,這些項目如果從產品專案來看,就是「產品規格」中的「架構定義」,大框架訂下來,再來就是把內容填進去。

這些出版過程中遇到的項目,對非領域的業外人而言,在對外缺乏了解,對內缺乏專業的情況下,脫離了文字內容的舒適圈,只能在恐慌區中毫無頭緒。

未來如果還有出書機會,心有餘力也足,放慢出版時程,花點時間學習自己領域外的知識,或許能有不錯的收穫。

出版社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安插廣告頁

以為所有進度都在自己的掌握中,直到〈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出版上市後,才發現出版社瞞著我,在書籍的最後一頁,安插了與澳洲打工度假毫無關聯的廣告頁,嚴重破壞整本書的氛圍!

重點是事前毫不知情,就連我當時在談出版贊助時,出版社在過程中也從未告知,即便之後贊助的事情告吹,出版社也沒有跟我說過:「它們已經找到贊助商」之類的對話紀錄。

這也是我在整個出版過程中覺得最詫異的事,以為書籍上架後整個專案可以圓滿落幕,最後竟成了我難以忘懷的終章,與整本書格格不入的廣告頁,是我認為整本書中最大的敗筆。

木已成舟,無法挽為,只能提醒自己,假如未來還有出書之際,絕對要注意出版社偷渡內容而不與作者告知。

總結

不論未來是否還有出書的機會,找一個持續推動自己進步的動力才是主因。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那些現在看似用不到、堆積起來的基石,不到人生的某個時刻,是看不到它寶貴的價值。

即使最後沒有結果,在追隨自己興趣做事的當下,體驗過程本身所帶來的快樂,以及享受努力而習得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以有限人生的角度來說,也不能說有所損失阿!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 Steven Paul Jobs.

〈出版系列〉的文章,沒意外的話將在本篇劃上ENDING,隨著人生進到下個階段,未來將陸續開起〈紐西蘭〉以及〈職場經驗談〉系列的相關文章。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延伸閱讀-與出版相關

延伸閱讀-與寫作相關

延伸閱讀-個人觀點相關

avatar-img
248會員
47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籌備出版的過程中,萌生找「出版贊助」的想法!對我來說,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 如意算盤打得精,直到現實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場失敗的贊助企劃:小蝦米的我,贊助企劃暫時得不到企業的青睞
敝人的拙作〈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之所以能準時、順利出版上市,出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幫助,本文特別列出致謝的人員名單:感謝自己、出版社、推薦人、朋友團與老婆大人。
投稿到了面談這一關,表示出版社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出版社想多了解作者的經歷與大綱內容,以評估是否與出版社定位相符,以及出版此書是否「有利可圖」。 出版社不是慈善機構,出書是為了「營利」,而不是幫投稿者一圓出書夢。透過面談,進一步確認作者的來歷與稿件內容,與出版社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及商業利益相一致。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被出版社邀稿的名氣與文筆,只得靠毛遂自薦投稿求一個出書的機會,那麼我當初投稿的流程,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投稿後接著就是漫長且焦慮的等待,總希望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能被伯樂相中。不論最後是被看中還是被拒絕,出書與否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出版社手上,基本上就是「我得,我幸;不得,我命」。
從高中開始,自己一直都有個「出書夢」,直到23年4月底,我的書〈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總算於各大通路陸續上市。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將這段出版的心路歷程寫成一篇文章作為紀錄,以供後人參考,與未來的我回憶之用。 出書不是終點,而是人生下個階段的起點,該如何活用這張牌,是我現階段的主要思考點。
先前的文章《嘿!我出書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提到自己出書了,想支持的讀者,本文結尾會再附上買書連結,歡迎舊雨新知給予支持。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梳理這半年多來的信箱往來以及LINE的對話紀錄,簡單分享從投稿到出版上市,以時間序列的方式呈現各階段所經歷的主要流程。
籌備出版的過程中,萌生找「出版贊助」的想法!對我來說,獲得出版贊助,不僅是對這本書給予肯定,也是對個人提案力的一次考驗,以及個人品牌的一個展現。 如意算盤打得精,直到現實賞了記耳光,才知道要企業拿資源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場失敗的贊助企劃:小蝦米的我,贊助企劃暫時得不到企業的青睞
敝人的拙作〈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之所以能準時、順利出版上市,出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幫助,本文特別列出致謝的人員名單:感謝自己、出版社、推薦人、朋友團與老婆大人。
投稿到了面談這一關,表示出版社對你的作品有興趣。出版社想多了解作者的經歷與大綱內容,以評估是否與出版社定位相符,以及出版此書是否「有利可圖」。 出版社不是慈善機構,出書是為了「營利」,而不是幫投稿者一圓出書夢。透過面談,進一步確認作者的來歷與稿件內容,與出版社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及商業利益相一致。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被出版社邀稿的名氣與文筆,只得靠毛遂自薦投稿求一個出書的機會,那麼我當初投稿的流程,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投稿後接著就是漫長且焦慮的等待,總希望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能被伯樂相中。不論最後是被看中還是被拒絕,出書與否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出版社手上,基本上就是「我得,我幸;不得,我命」。
從高中開始,自己一直都有個「出書夢」,直到23年4月底,我的書〈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總算於各大通路陸續上市。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將這段出版的心路歷程寫成一篇文章作為紀錄,以供後人參考,與未來的我回憶之用。 出書不是終點,而是人生下個階段的起點,該如何活用這張牌,是我現階段的主要思考點。
先前的文章《嘿!我出書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提到自己出書了,想支持的讀者,本文結尾會再附上買書連結,歡迎舊雨新知給予支持。 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梳理這半年多來的信箱往來以及LINE的對話紀錄,簡單分享從投稿到出版上市,以時間序列的方式呈現各階段所經歷的主要流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透過書來體驗不同版本的人生,那麼在面對轉職、離職的挑戰時,我們能有更多機會去瞭解自己的可能性,甚至開創一個自己也未曾想像過的精彩旅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當我決定要撰寫人生攻略時,我很快地遇到了第一個顯而易見的難題:人生沒有攻略。人生當然沒有攻略,每個人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不同,我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需要多樣的方法解決。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攻略。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寫作和網路創業的路途上,我常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回去上班?」然而,《點子就要秀出來 Show Your Work!》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透過網路分享我們的創作內容並贏得喜愛。這是知識工作者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勇敢展示自己的創意,並透過每日分享,持續吸引和啟發他人。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透過書來體驗不同版本的人生,那麼在面對轉職、離職的挑戰時,我們能有更多機會去瞭解自己的可能性,甚至開創一個自己也未曾想像過的精彩旅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畢業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一開始生活不順遂,找不到收入,但逐漸調整心態並開始接受小時數的打工,變得更有韌性。文章會提到如何降低支出、尋找工作的策略、與不同工作的體驗。作者回顧十年前的心態,希望再次擁有「better than nothing」的心態,敢於嘗試,建立新生活。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當我決定要撰寫人生攻略時,我很快地遇到了第一個顯而易見的難題:人生沒有攻略。人生當然沒有攻略,每個人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不同,我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需要多樣的方法解決。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攻略。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