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逐字內容,影片來源: 柯文哲 YouTube 頻道,【KP 國是會議】EP7.從科技改革奠定國家長期競爭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G4gqdBCuY
我必須強調,長期累積基礎研究的能量不 是只有國科會的責任,各部會也要負起責任,因為各部會也有它的法人研究機構,必須各部會在自己所負責的領域內去累積科技的能量,才能夠讓每一個部門都有足夠的發展。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柯文哲,我們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國是會議來探討台灣面臨的重大問題。那也希望在這個討論當中,請各位留言,固然我會有我的想法跟我的解方,但是我還是相信眾人的智慧會超越個人的智慧,所以大家一起討論,或許能夠找出更好的方法。
那我們今天來探討台灣的科技發展。
事實上台灣已經沒有人口紅利了,所以將來的經濟發展必須是依賴人才紅利。那人才紅利就必須靠教育,特別是台灣沒有什麼天然資源,也不是說處在一個很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變成這個營運中心或金融中心,像香港或新加坡。所以在台灣終究還是要靠所謂的腦力來賺錢而不是靠體力賺錢,那靠腦力賺錢就是要有一批良好素質的人才。
低薪資也是大家一直長期詬病的問題,不過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要解決低薪資有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社會上有許多高薪制的工作,當然是整個產業的改變;
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我具備去擔任高薪制工作的能力。這牽涉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它的困難、解決方案,這我們在其他地方有談論過,不過簡單的講,凡是牽涉到教育就三個問題:錢、老師跟學生。
學生當然是我們要有更多好的學生,不管是本土的或國際的,來支撐這個高等教育的發展。好的學生大概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好的學生大概,這高等教育不太可能發展。
再來是老師,我一直非常反對台灣那個老師的,那個大學老師薪水太低。薪水太低怎麼可能會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老師將來也不可能教出好的學生。
那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叫做,我們對大學的投資。就牽涉到錢的問題,事實上很明顯的,我們在台灣,在高等教育的投資太少了。你要知道先進的這種公司,它花在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的這種,大概佔整個成本,有這種高科技公司會佔到 15%,就算是最普通的公司,它也是 2%。那隨著這種公司的越科技化,所謂高獲利的公司,高科技的公司,它在 R&D 佔的百分比更高。那如果台灣將來要走向一個高科技產業、高獲利的這種產業,那你在 R&D 的這種投資不夠,也就是高等教育投資不夠,那也不太可能會有這種發展的機會。
這個 2024 科技預算,各部會提出大概是 1,600 億,那經過刪減後,最後大概是 1,438 億,所以在 2024 年我國要用 1,438 億的預算要分配在主要六個領域:一個是 IC 設計、高齡科技、人工智慧 AI,還有一個淨零排放,還有這個太空跟 6G 。我們表面上看起來科技預算一年有 1,438億,可是台積電在南部的這種晶圓廠,它的投資額就是 1 兆 8 千億,這相當於我們整個台灣 12 年的科技預算。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表面上看起來有 1,438 億,其實它的量還是不夠,特別它又分散在六個領域去發展。
我們來檢討,我們台灣在科技的這種發展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目標太模糊,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管控制度,所以到底是這個項目要發展什麼?它並沒有很清楚。
再來是項目太分散,1,438 億,如果分佈在六個主要的項目,其實每一個項目分配到錢不到 250 億。坦白講在國際上發展一個疫苗,大概就 200 億以上,所以根本就是說一支疫苗要 200 億以上,所以事實上我們一整個領域,不管在人工智慧,它國家撥的預算只有 250 億,這還是不夠。項目太多會讓我們失焦,所以終究如果我們資源不足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去做這麼多的項目。
再來是基礎研究太少,我們來看看這個表格所列:2017 年每個國家發在基礎研究的費用,台灣是 8.1%,荷蘭 26.5%,新加坡 23.8%,瑞士 41.7%,所以很明顯的,我們在基礎研究的投資是不夠。那我們來看看非政府部門它在基礎研究的費用佔整個全部研發費用的百分比,我們在台灣只有 1.74%,荷蘭是 16.15%,新加坡是 19.28%,瑞士是 30.38%。所以不管是公部門或私部門,它投在基礎研究的比例都太低,所以這造成我們台灣的科技在發展上面有很大的限制,我們只有應用,很難去做足夠的基礎研究,所以整個科技的水準也拉不上來。
再來就是民間的參與太少,特別是在基礎研究方面更少,因為我們的私人公司它也不願意花太多錢在基礎科學研究,它也太偏重應用部門,所以讓整個科技發展的水準也拉不上來。
最後是我們國際合作程度還是太低,台灣畢竟如果要跟世界接軌,還是要跟更多的國際高等教育或是高等企業做更多的連結。
總結來講,目前台灣在科技發展,有以下五個問題:目標模糊;項目分散;基礎研究太少;然後民間的投入不夠,最後是國際合作太低。
科技決定國家的長期競爭力,所以我們如果要以科技立國的話,針對我們面對的問題,還是要做一下以下幾點:
第一,目標要明確,然後要集中資源,如果台灣也不是一個資源很豐富的國家,所以不可能同時去追逐太多的項目。那一定要有管考制度,錢花下去一定要有效果,特別是我們政府很多的這種法人研究機構,每年都有編預算,可是我們並沒有去很嚴格去追蹤說,投入這些金額到底有沒有產出。所以要有嚴格的管考制度,還是要建立說它研究要有效率。
那我們還是要增加,這種科技研究的經費。就好像一家公司,高科技公司,它 R&D 的這種經費不可以太低,它 R&D 的經費不足,這家科技的,這家公司的水準沒有辦法往上拉。
基礎研究還是要投入更多的錢,因為沒有基礎研究,後面的應用科技也發展不起來。
那我們要鼓勵更多的民間參與跟國際合作。
所以我們必須目標明確,集中資源,建立好的管考制度,增加這種科技的預算,然後特別要強調基礎研究,然後有更多的民間參與跟國際合作,才能夠解決我們目前整個科技發展的問題。
我必須強調,長期累積基礎研究的能量不是只有國科會的責任,各部會也要負起責任,因為各部會也有它的法人研究機構,必須各部會在自己所負責的領域內去累積科技的能量,才能夠讓每一個部門都有足夠的發展。國家固然必須要提供足夠的量能來支持基礎科學研究,但是私部門也必須參與。我們要強調,國家之力量在於國民全體,不能只靠政府的推動,也必須引進民間的力量,唯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我們在基礎科學的研究的發展,還有帶動這個產業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