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數十載,總會發生幾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國學者塔雷伯教授(Nassim Nicholas Taleb)把這種事件稱之為「黑天鵝」。而我就在碰到它之後,使我對知識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如果沒有碰上它,我可能還在原地踏步,刷著我的手機或是泡在電子遊戲內。大家應該也不太可能看到這一編文章。因此我也希望通過這一篇文章,介紹一下我碰到的黑天鵝,充滿普世智慧的一本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在介紹這本書有那些地方影響了我之前,就先容許我介紹一下自己吧!
過去的我就讀資訊科技專業,畢業後也一直在這專業內工作,並沒有做太多離開本業的事。可能每個人也知道在畢業後就沒有任何學習的壓力了,因此並不會主動去學習,看書的話更加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雖然每每會聽到別人說讀書有多好多好,但這和我無關,只因為我的生活也沒有太差。此外,如果有人跟我說要去了解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的話,就這更加不可能了!為什麼要去了解其他知識?沒有這個必要呀,我就在我的專業內做事情!那個時候的我基本上就是處在這種心理狀態。我不知道讀者朋友有沒有經歷過這種狀態,我不會說這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態,要我說的話也只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而已。
但就在某一天,一如平常地在網絡上沖浪的時候,看到某位youtuber介紹《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的內容,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看過他的介紹後就把書本買了回來。當然買回來也是可以不看的,但我還是真的把書看完了,且不是只讀完一次,而是讀完了兩次。在寫這一編文章的時候也正在讀第三次呢,可想而知我是有多喜歡這一本作品,也覺得作者的智慧真的太高深了!好幾年過去了,書中有不少的內容我到現在其實也未能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但就算是這樣,書中也有不少見解深深的影響了我。以下我將介紹一下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地方。
雖然書中主要是關於投資的論述,但其實在書中也有帶出在投資以外很多關於人生的概念。我想在這帶出兩個對我來說影響最深的概念:
這兩個概念在書中多次提到,並強調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下我將介紹一下它們對我的影響或產生的洞見。
作者在書中帶出過一句話,使我有很深的印象。原話大概的內容是:「如果我知道我在那裡死亡,我就永遠不去那裡」。這句話想帶出的一個中心思想是,不要做明顯錯誤的事情。只要不去做這些事情,我們就不會因此而過得悲慘了。作者提出我們要從別人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不要覺得在和別人做同樣的事情,自己能僥倖地和其他人的結果不同。例如很多人吸煙,我們也都知道吸煙是會比較容易引起癌症的,那為何我會相信自己是不會得癌症的那一個呢?簡單來理解作者的意思就是要避開「灰犀牛」,一些已知的潜在巨大影響的事件。
而對於我來說,這個原則使我會留意一些會引起嚴重後果的訊息。例如我最近在看資料時,得知老年人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是骨折,只要因跌倒等情況而骨折了的話,就很容易因此而患上其他疾病而死亡。而要減低骨折發生的機率的話,就只能多補鈣。雖然我還未到老年的階段,但感覺必須未雨綢繆!因此,我開始為自己制訂了喝奶的習慣。結合我在較早前提到建立習慣的方法,希望盡可能的去減少此事件發生的機率。在此我不是要各位跟著我去做同樣的事,而是找到做事的原因和方法,避免發生對你來說嚴重的錯誤。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多元思維」這個概念並把他隔入到作者的自己日常當中。在作者眼中,不具備多元思維的人是「鐵錘人症候群」的患者。也就是下面這一句話: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在我的理解,多元思維是一種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多元思維的人只能以單一角度或知識來理解問題或事件,他們不願意或不能以其他知識去解釋某單一事件。通過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擴大我們的眼光,並更好的理解問題的核心,找到更有效去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此先引述一段香港Youtuber Lorey Chan在《解讀力》一書中提到為何需要多元思維的見解
世界的運作系統是複雜的,某一件事的出現,可以用各個不同的領域來分析…社會的分工要求各人各司其職…即使有些人擁有不同專業知識,他們是可以輕易被取代的。只有能隔會貫通不同專業基本知識的人,才有能力站在這些專業人士之上。
只擁有單一領域的知識使我們難以了解問題的不同面向,畢竟我們不能從認知外的事物中尋找答案,因而不能以其他學科以外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此外,只有當隔會貫通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提出比只擁有單一專業的人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在我第一次看到「多元思維」這個概念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是十分震撼的。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以前我的思維模式應該是蒙格所講的「鐵錘人症候群」的患者,不會刻意去用別的角度看問題。例如:用戶提到軟件功能有問題,那就按他們說的改程序就好。不會說先去了解用戶的行為、他們真正的需要等資訊才決定怎麼做。
在認識了「多元思維」後,使我明白到只有在了解得更多知識,特別是其他學科的知識後,才有可能以其他不同角度來理解和解決問題。因此我開始接觸其他不同領域的內容,例如心理學、哲學、金融等領域的知識。最近也覺得自己缺乏巿場、財務等相關的知識而去完成了「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當然,我還是在繼續深化自己本業的知識。從以上的轉變大概可以認識到我心理上對於知識的態度的變化了吧。
我相信有不少的人,會覺得學那麼多是在浪費時間。並且會提出一些反對的意思。我簡單整理了一些反對的意見:
對於第一道題,我會覺得在認識了某領域的知識以後,你就可以有多一個選擇。例如我學會了會計,那如果我希望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的話,我就能用會計的知識來整理自己的收支,並編制成會計主要的三張財務報表,從而能夠對現在自己的財務情況有更好的了解,並有條件規劃未來的支出。當然你還是可以不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只需保持好奇心,持續的關注它們,就能為日常面對問題的時候帶來優勢。因此有沒有實際的在用其實並不重要,而且知識不是技能,它有時候是隱性的,有沒有在用只有自己本人才能知道。另外如果你真的理解到該知識後,你就會在無意間使用上。例如某公司發財報,說明他財政狀況有多麼的好。你在聽他們說明自己的財務狀況後,如果你是懂得會計或金融的知識,那大概你會知道這家公司是在鬼話連篇還是確有其事!
至於第二道問題,就更簡單了。現在手提電話那麼的方便,無論是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時間,你就能把你所思所想記錄在內,在你需要的時候找回來。有不少作者所宣稱的「第二大腦」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道題的。當然我也有在做筆記方面有自己的研究呢,這一編的修訂就是在手機上完成的。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為我的想法和眼光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改變了我對於知識和生活方向。除了我以上所述的一些書中我能理解的內容以外,書中還包含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如:
如果各位對於以上話題有興趣的話,請閱讀原著內容。誠意的推薦本書給各位!
最後引述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好笑的愛》書中其中一段作結
我們被蒙住眼睛穿越現在。至多,我們只能預感和猜測我們實際上正經歷著的一切。只是在事後,當蒙眼的布條解開後,當我們審視過去時,我們才會明白,我們曾經經歷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才明白它們的意義。
希望各位能從這位智者身上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洞見,並使蒙住我們眼睛的布能透出更多的光線。當我們在事後回顧時,都能走在正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