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實驗X台北藝術節:共想吧側記】《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藝術家座談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與談: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余美華✠

台北藝術節官方網站:https://www.tpac-taipei.org/festival-taipei
共想吧系列活動官方網站:https://www.tpac-taipei.org/event/474
圖片來源:https://www.tpac-taipei.org/en/program/408

圖片來源:https://www.tpac-taipei.org/en/program/408

|演出內容介紹

於2023年台北藝術節「萬物運動」展開的為期三天的《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演出,由來自法國的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以及來自香港和德國的余美華(Scarlet Yu Mei Wah)擔任主創者,集結十五名台灣的表演者,一同完成這場不斷流動的盛宴。

8月18日的下午三點到晚上八點,整場演出都不曾間斷過,觀眾可以在這段時間內自由地進出演出現場。十五名表演者在瞬息萬變的空間中,褪去所有衣物,時而分散開來,各自在地上匍匐前行,呈現動物的姿態;時而齊聚一塊,在各自的身體中尋找共生的罅隙,遠看時,已然分不出身體的構造,隨著表演者們肢體細微的擺動,倒像是某種植物,在排練場中恣意地綻放著。此時,觀眾眼前呈現的已然不是人的身體,反倒像是一個物件,甚至是一個巨型的機器。

演出者在特定時間會與現場觀眾對話,以舒適的姿態坐著,對觀眾提問:「從南方旅行到北方有什麼樣的差異?」、「學習是什麼?」、「愛是什麼?」等問題,試圖讓每一位觀眾都參與到對話的過程。太陽下山後,由於演出現場沒有開燈,除了落地窗外城市的夜晚照明、時不時經過的車燈、大門外朦朧的光線之外,整個演出都在黑暗中進行,演出者與觀眾對話時,只看得見對方的輪廓,在此,身份的異同似乎被消弭了,「人」的存在也顯得曖昧。

通過拿捏演出者與觀眾的距離遠近差異,演出者在距離近的時候是人,遠的時候又似乎是一個物件。在與觀眾的互動中,沒有傳統演出中表演者置身觀眾面前的隔閡,反倒以一種共融的姿態將觀眾納入演出裡。

|論壇內容

8月18日的演出是首演,在演出結束後的「共想吧」座談中,藝術家與策展人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並接受現場觀眾的提問。這個演出的雛形是薩維耶2015年在澳洲雪梨的同名藝術計畫,當時耗時六個月,集結了十八名藝術家,在劇場裡演出。薩維耶提到這個演出著重的是演出者的動作與聲音,並希望能展現出動物到機器的過度,通過「非人」的過程質疑「人類」的概念,甚至像是在演出裡製造出了一種新的物種。

在雪梨的演出與在台北藝術節的演出具有同樣的原則:關燈進行,且渴望與觀眾的互動。早在2023年的台北藝術節之前,2021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就有邀請這件作品到美術館中展出,可惜由於疫情,計畫嘎然而止。

此次2023年的演出選擇在台北藝術中心的排練場進行,與雪梨的版本大相徑庭,儘管基本原則都相同,但雪梨的演出中,燈光會時暗時亮,有鑒於此次在台北的演出,無法配合開關燈的設計,於是日落後,整場演出都在黑暗中進行。觀眾的視線也因此受到阻礙,無法準確掌握每位表演者的動靜,整場表演陷入一個「表面上什麼都沒發生、一不留神表演者的位置就改變」的流動狀態,觀眾知道有持續的改變正在發生,卻不一定能感知到。

薩維耶強調這個表演的主題是地景(landscape),在與余美華討論的過程中,薩維耶說所謂地景不是西方風景畫,而是東方山水畫裡的概念,在山水畫中,捲軸上下都由天地包圍,畫面中央往往繪有人物,作畫龍點睛之效。這個演出中亦是如此,觀眾能夠置身畫面(演出)中間,形成一種不斷改變的「我們」,這個集體觀念時而聚集、時而分散,沒有確切的定義。

|觀眾提問

觀眾在對談時提問道,表演時長有五個小時,到表演將要結束時,現場的元素已經相當複雜,似乎相當難掌握。薩維耶卻回答不管表演有多久,演出的核心都不會變,表演時長終究只是依據機構的規定而定,若在美術館展出,理想上,開展時間一天十小時的話就會演出十小時。

也有觀眾從圓圈式的結構中,感受到濃烈的歷史與宗教性,尤其當離散的演出者倏地齊聚時,更給人近似於膜拜火堆上牲畜的儀式感。針對這點,薩維耶回覆,表演藝術的元素其實都是具有儀式性(ritual)的,在這件作品中,薩維耶嘗試製作出新的信仰,編舞亦具有特定順序、時間,製造出不斷重複的組織和圓圈。

薩維耶認為只要演出的狀態(state)維持一致,那不管現場的事物(things)如何改變,都會形成狀態的無限反覆(infinite repetition),因此與表演實際時長沒有絕對的關聯,這個反覆的過程更是一直流動的,沒有拘泥於特定儀式想像上。

當然,這種隨機的創作方式為現場帶來許多未知數,五小時的表演中,發生過兩次觀眾加入表演者的突發事件。薩維耶坦白道,自己想過這種狀況可能發生,畢竟作品想呈現的是一種不設限、開放的關係,也邀請觀眾以任何方式參與這件作品,且編舞內容由日常動作組成,會使觀眾認為自己也能參與其中,表演方藉此提供「你也可以一起做」的可能性。

余美華坦言,沒辦法控制現場的所有狀況,能做的只是提前先在內部達成協議,如果現場的狀況已經難以控制,甚至對加入其中的觀眾帶來危險,主創者亦會即刻出面停止,譬如靠近傍晚時的觀眾參與就被終止了。

其他表演者則反應,在有觀眾介入的當下很緊張,尤其是雙方肢體上相當靠近時,對表演者來說有太多決定要在短時間內進行,不斷變動的空間與複雜的決策之下,表演者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理解外來者的意圖,以及自己能如何回應。此時的表演者內心是相當衝突的:照顧新加入、相對脆弱的觀眾的念頭,以及保護自己同伴的念頭互相拉扯,畢竟同伴間的默契已經在練習中建立,且沒辦法確認外來者的意圖。

有許多觀眾對於跨國、跨文化的合作過程有興趣,並且詢問雪梨與台北的工作經驗有何差異。薩維耶說在雪梨時是第一次組織一群人做這件作品,與2023年在台灣演出時,遇到的問題相差甚遠,他也意想不到的地方學習了很多。他不希望用以上對下的方式合作,不論在哪裡演出,都希望團隊裡所有人都達成協議,尋找到適合團隊的工作模式。

也是因為薩維耶這種與傳統編舞家與表演者的權力關係徹底不同的組織模式,使他受到演出者的敬愛。沒有了強硬的命令和指令,所有表演片段都是由每個舞者自己的想像,以及十五名表演者之間的合作共同詮釋出的,薩維耶的作品打破舞蹈藝術的可能性,合作中更尊重彼此的獨立性,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語彙。對演出者來說,在這裡,不用取悅編舞家或任何人,可以盡情嘗試,每位演出者都不斷強調自己在演出過程中感到相當幸福。

演出相當強調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表演者得以用語言以外的方式溝通,淺意識中,會試圖打破他者與個人的邊界,可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於是,表演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與此同時卻沒辦法離開這個社會。演出的互動性讓他們體認到,所有人都在不同軌道上,卻又在同一個軌道上

圖片來源:https://www.tpac-taipei.org/en/program/408

圖片來源:https://www.tpac-taipei.org/en/program/408


18會員
56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世界上不同文化中都能看到女巫的角色,一方面呈現出女性的強大,可是另一方面,女巫通常與老化、淫蕩等負面形象無法脫勾。自中世紀開始,獵巫運動興起,演變為一種在女性頭上扣帽子的方便手段,搭上印刷術的興起,以及街頭演出和佈道的宣傳,獵女巫的風氣不斷延燒,這種風氣的傳播也進一步強化了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
藝術節希望邀請藝術家和各方專家,在作品之外提供更多討論的場合,「共想吧」的活動應運而生。本場講座「不只是議題的生態藝術」請來講者詹育杰,他目前旅居巴黎,為典藏新藝術和藝術家雜誌書寫評論文章。在藝術創作裡的永續,強調的是與自然一同創作,使用天然材料,強調「反污染」、「反剝削」等觀念。
處在資本社會的我們面對疲乏的日常,通過藝術來反思自己所處社會的異樣,此次展覽藉由「非地方」的切入手法,帶領觀眾討論日常中遇到的細小違和感,以繪畫、錄像、VR、AR、裝置或演出等形式,站在資本社會裡,批判金錢宰制的現狀。
水、不鏽鋼和光都是這個展覽中相當搶眼的元素,並且構成了整個展的氣氛、想像、似是而非的過度感,若將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的「limbo」概念挪到這個展覽中討論的話,能夠抽離原先虛浮於空中的無措感,轉而對生命、存在和本質進行探討,可惜目前對物質的執念太深,我也只能在這裡停筆了。
這是一個用「行為藝術」之名包裝的,對奇觀和傷痕的販賣。我像是被邀請進羔羊獻祭現場而驚慌失措的最愚昧之人,眼睜睜看著藝術家和拍賣會和評論家和館方宣稱的「純潔、希望」被當作一種可以消費的娛樂。這不是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大佛,只是被製造、被行銷、被操弄的圖像。
觀看和邊界這兩個主題,是可以統合起來做結的:藝術家展現自己在展覽中的權力。觀眾和藝術家何嘗不是《打獵》中競逐的兩者?觀眾的眼睛恣意地搜尋自己想看見的,藝術家拚命敘述自己想呈現的,當這兩者產生交集時,這個展覽便在觀眾心底印下一個赭紅的印記。
  世界上不同文化中都能看到女巫的角色,一方面呈現出女性的強大,可是另一方面,女巫通常與老化、淫蕩等負面形象無法脫勾。自中世紀開始,獵巫運動興起,演變為一種在女性頭上扣帽子的方便手段,搭上印刷術的興起,以及街頭演出和佈道的宣傳,獵女巫的風氣不斷延燒,這種風氣的傳播也進一步強化了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
藝術節希望邀請藝術家和各方專家,在作品之外提供更多討論的場合,「共想吧」的活動應運而生。本場講座「不只是議題的生態藝術」請來講者詹育杰,他目前旅居巴黎,為典藏新藝術和藝術家雜誌書寫評論文章。在藝術創作裡的永續,強調的是與自然一同創作,使用天然材料,強調「反污染」、「反剝削」等觀念。
處在資本社會的我們面對疲乏的日常,通過藝術來反思自己所處社會的異樣,此次展覽藉由「非地方」的切入手法,帶領觀眾討論日常中遇到的細小違和感,以繪畫、錄像、VR、AR、裝置或演出等形式,站在資本社會裡,批判金錢宰制的現狀。
水、不鏽鋼和光都是這個展覽中相當搶眼的元素,並且構成了整個展的氣氛、想像、似是而非的過度感,若將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的「limbo」概念挪到這個展覽中討論的話,能夠抽離原先虛浮於空中的無措感,轉而對生命、存在和本質進行探討,可惜目前對物質的執念太深,我也只能在這裡停筆了。
這是一個用「行為藝術」之名包裝的,對奇觀和傷痕的販賣。我像是被邀請進羔羊獻祭現場而驚慌失措的最愚昧之人,眼睜睜看著藝術家和拍賣會和評論家和館方宣稱的「純潔、希望」被當作一種可以消費的娛樂。這不是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大佛,只是被製造、被行銷、被操弄的圖像。
觀看和邊界這兩個主題,是可以統合起來做結的:藝術家展現自己在展覽中的權力。觀眾和藝術家何嘗不是《打獵》中競逐的兩者?觀眾的眼睛恣意地搜尋自己想看見的,藝術家拚命敘述自己想呈現的,當這兩者產生交集時,這個展覽便在觀眾心底印下一個赭紅的印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雖然最近白天依舊酷暑難耐,不過入夜後天氣明顯的轉涼,不僅意味著秋天悄悄降臨,同時也暗示著中秋佳節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在中秋佳節的這一天,除了與親朋好友烤肉歡慶外,沏一壺茶,一同吃著精緻的糕餅,在月光下閒話家常也是同慶佳節的美好體驗。
Thumbnail
陶莫主要從事現場藝術(live art)。她的表演實踐以身體為核心,將東加的空間和時間哲學融入其中,強調太平洋地區氣候危機的影響。此外,她也積極投身急迫的環境運動和行動,期望在大洋洲引發變革。在澳洲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她對於種族、階級和女性政治的敏感性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力於關心少數族群。
Thumbnail
《太陽與海》於201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獲得金獅獎的殊榮,成為藝術圈與媒體的焦點,延展了氣候變遷和生態議題的創作實踐。2023年在台北藝術中心演出的版本,是連續四小時的歌劇表演,每場演出約一小時。觀眾沒有固定的坐席,能在舞台上方遊走地觀看演出,全程由上往下地觀看這片看似平凡的沙灘上發生的事件。
Thumbnail
演出相當強調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表演者得以用語言以外的方式溝通,淺意識中,會試圖打破他者與個人的邊界,可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於是,表演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與此同時卻沒辦法離開這個社會。演出的互動性讓他們體認到,所有人都在不同軌道上,卻又在同一個軌道上。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倡導綠色飲食及推廣在地食材!新竹市環保局在茄苳市民活動中心,舉辦「香山餐桌農村宴」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場成果發表,利用香山豐富的生態資源與多元的農漁牧產業食材,料理出屬於香山的美食料理,推廣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履歷,讓參與民眾深刻感受到香山在地的特色飲食文化,並品嘗在地食材的
Thumbnail
天氣漸漸變得炎熱,轉眼間又到了粽葉飄香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不僅要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延續我們美好的飲食傳統,更要好好的支持台灣的農業,選擇使用台灣在地的食材,用嚐粽鼓勵採用友善耕作稻米的農友們。
Thumbnail
位於台南住宅區小巷的Chez l'Ours 熊喝呷廚房,是一家採全預約制的無菜單料理,以法式和歐陸料理為主,本文將介紹用餐的料理與獨特的用餐體驗。
Thumbnail
不論天候暖冷,台灣人美食名單中,絕對缺少不了鍋物。將新鮮美味的在地食材,放入鍋內熬湯,美味暖身,香味暖心。 位處新竹縣湖口鄉的<柒境鍋物>,結合當地信勢有機農場的蔬菜和大窩口的芋香米,搭配粉色金邊的裝潢風格,口口都吃的到健康與用心,張張照片都美美的上傳。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爸媽步入老年後越來越愛吃蔬食料理,今次帶全家來吃 仙桃素 的高級素食饗宴,爸媽新改觀並對蔬食料理有了新的認識。推薦給所有喜歡蔬食料理的人!
Thumbnail
雖然最近白天依舊酷暑難耐,不過入夜後天氣明顯的轉涼,不僅意味著秋天悄悄降臨,同時也暗示著中秋佳節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在中秋佳節的這一天,除了與親朋好友烤肉歡慶外,沏一壺茶,一同吃著精緻的糕餅,在月光下閒話家常也是同慶佳節的美好體驗。
Thumbnail
陶莫主要從事現場藝術(live art)。她的表演實踐以身體為核心,將東加的空間和時間哲學融入其中,強調太平洋地區氣候危機的影響。此外,她也積極投身急迫的環境運動和行動,期望在大洋洲引發變革。在澳洲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她對於種族、階級和女性政治的敏感性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力於關心少數族群。
Thumbnail
《太陽與海》於201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獲得金獅獎的殊榮,成為藝術圈與媒體的焦點,延展了氣候變遷和生態議題的創作實踐。2023年在台北藝術中心演出的版本,是連續四小時的歌劇表演,每場演出約一小時。觀眾沒有固定的坐席,能在舞台上方遊走地觀看演出,全程由上往下地觀看這片看似平凡的沙灘上發生的事件。
Thumbnail
演出相當強調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表演者得以用語言以外的方式溝通,淺意識中,會試圖打破他者與個人的邊界,可其實一個人永遠無法完整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於是,表演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與此同時卻沒辦法離開這個社會。演出的互動性讓他們體認到,所有人都在不同軌道上,卻又在同一個軌道上。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倡導綠色飲食及推廣在地食材!新竹市環保局在茄苳市民活動中心,舉辦「香山餐桌農村宴」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場成果發表,利用香山豐富的生態資源與多元的農漁牧產業食材,料理出屬於香山的美食料理,推廣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履歷,讓參與民眾深刻感受到香山在地的特色飲食文化,並品嘗在地食材的
Thumbnail
天氣漸漸變得炎熱,轉眼間又到了粽葉飄香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不僅要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延續我們美好的飲食傳統,更要好好的支持台灣的農業,選擇使用台灣在地的食材,用嚐粽鼓勵採用友善耕作稻米的農友們。
Thumbnail
位於台南住宅區小巷的Chez l'Ours 熊喝呷廚房,是一家採全預約制的無菜單料理,以法式和歐陸料理為主,本文將介紹用餐的料理與獨特的用餐體驗。
Thumbnail
不論天候暖冷,台灣人美食名單中,絕對缺少不了鍋物。將新鮮美味的在地食材,放入鍋內熬湯,美味暖身,香味暖心。 位處新竹縣湖口鄉的<柒境鍋物>,結合當地信勢有機農場的蔬菜和大窩口的芋香米,搭配粉色金邊的裝潢風格,口口都吃的到健康與用心,張張照片都美美的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