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談談我們一生保險如何規劃先後順序。
保險業在台灣發展已超過60年了!從最早期的死亡險到生死合險,住院日額險、傷害死殘險,療程型防癌險、定期醫療附約、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等。
再到近10年發展出的萬能壽險、利變型的台、外幣保單、投資型月月撥回保險、重大傷病保險、殘扶失能險及長照險,更有針對三高族群、罹癌族群及高齡族群可投保的特殊保險,真的淋瑯滿目,而保險業務員也從早期單純拉保險,進展到現在18般金融武藝,得讓自己樣樣精通且專業,搖身一變為理財規劃師,才可以取保戶信任,在壽險生涯上走得長遠。
現代人重視不同階段的風險規劃及醫療市場的自費醫材變化,造成早期的保險商品無法滿足現代醫療需求,這不是早期業務員或商品設計不對,而是市場演進的問題;試回顧一下:早期勞保設計下,勞工持勞保看診單就診,醫療花費是極少的。但現代健保制度下,除健保看診外,還是有很多狀況下需要自掏腰包,這就造成許多國人對保險的誤解,甚至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這有必要澄清一下。
那現代保險該怎麼規劃才能符合需求呢?其實這因人而異,但大原則上,我的看法如下:
人生階段分為:出生→求學→求職→結婚生子→購屋購車→退休→養老;這一系列的過程,有一組核心保險絕對不可缺少,就是「醫療險及實支實付險」。因為這是為了避免因生病造成家庭收支驟變而失衡且必須轉移的風險,方可維持家庭渡過危機。
我個人在現代保險規劃上依序如下建議:
①重大傷病險及實支實付險:
目前台灣國人罹患重大傷病(尤其是癌症)比率每年不斷攀升,而且發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重大傷病卡有效領證數,截至今(2023)年3月底止,重大傷病卡的實際有效領證人數為95.2萬人,也就是平均每24.1人就有人領有一張重大傷病卡,較2020年的效領證人數91.7萬人多出3.5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癌症時鐘年年增速快轉,平均每4分就有一人罹癌,相較2002年每8分一人罹癌,數字令人心驚。
所以這部份建議優先規劃,且因趁年輕提早投保,保費相對便宜,更早繳費期滿。
目前重大傷病保險商品皆依「健保局表列22類300多項細目重大傷病表」理賠,且概括認列日後健保局新增重大傷病項目;部分重大傷病保險有歲滿期給付滿期金設計。
實支實付醫療險:這部份非常重要,當發生醫療事件入住醫療機構且產生自費醫療費用時,啓動理賠以補償損失。這部份在近10年來,經過報章媒體大量報導宣傳後,國人都已相當了解,在此,本人不再贅述。
②傷害險、失能險
台灣每年交通事故、意外傷害事故時有耳聞,近年職傷事故、工安及個人突發意外事故也層出不窮,輕則因傷休息數日至數月,重則失能或重殘。導致家庭收入中斷,生活失去所依。再因前二年多數「國際再保險公司」不再承保台灣保險業所推出的「失能殘扶險」再保業務,致使台灣保險公司為了風險平衡紛紛停售「失能殘扶險」。造成投保人因事故理賠拼圖上,少了一大塊保障。
目前台灣部分保險公司已經將傷害失能這一塊納入傷害險理賠範圍,更有1-6級失能殘扶金及每月照護金之設計,更有保證給付一定年期數的內容。所以,處在人生最重要打拼階段的朋友,為了家庭以及個人,傷害失能險絕對不可少。
③包含有癌症基因檢測、癌後監控服務及標靶自費理賠、一定年期數照護金理賠的特色醫療險
癌症已成為台灣的國病,且癌症治療已慢慢變為「可治性」,但自費金額愈來愈高,所以除了一次金理賠外,若預算足夠下,這類保險商品可儘早規劃。
④長照險
長照的議題在台灣已經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台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而且國人平均餘命也愈來愈長,但卻不是在一個健康的平均餘命期𥚃,而且據統計,長照餘命約8.4年,所以,我們看到每日下午,公園𥚃的「瑪莉亞」愈來愈多,也意謂著需要被長照者也愈來愈多!請「瑪莉亞」是要錢的,每月含健保費及其他雜支約需35000台幣,不是一個受薪家庭可以長期負擔得起。當家中有出現被長照者,那必定托垮一個家庭,除非家庭收入豐厚或保險有所準備,否則,風險無可避免。
⑤壽險及其他
壽險是死亡險,亦即發生身故及一級殘後,留有一筆資產給父母及妻兒,以應對日後父母妻兒生活所需。尤其在有房貸、兒女尚在求學階段,每月需有一定支出,避免因家庭主要支柱身故後,家庭面臨的經濟負擔壓力。
保險規劃並非一次即可買好買滿,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考量,所以,每年至少做一次保單總檢視,調整內容才是正確。
以上,與各位先進達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