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上述的例子是月光極為粗淺的理解,大致上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這些粒子的走向是可以被觀測者決定出來的,而不是根據某種不變的規律。換言之,就是會亂走,沒有規律可言。這用在日常生活上,是否可以用來說明,很多事在做之前,結果都還不是確定的。而當一決定結果是什麼而去做的時候,過程才會被產生出來。
例如想要去超市買一袋蘋果,如果什麼都沒想,就會買到一袋隨機品質的蘋果。這袋蘋果的品質應該是超市這幾日進貨中的其中一袋。其標準值就是採購人員採購的標準,不會太差,也不會好到不行。而如果想著買到的那袋蘋果是又香又甜,就不要去管如何實現的。可能買入當時,架上的每一袋都是如此品質,也有可能只有五分之一的機會卻被選中,無論如何就提著一袋蘋果回家了。到回家的時候,吃到嘴裡才知道蘋果的品質如何。當然。也有可能是這袋蘋果中僅有某幾顆特別好吃。
而這一切是不是運用主觀運作造成的?從過程來說,也就是靠著像是運氣好這個要素,挑選了好吃的蘋果回家。但為何靠運氣好或是主觀就不行呢?是因為機率太低嗎?那些買到好吃蘋果的人都是剛好運氣好,應該要聽從專家建議,或者買入價格較高的蘋果,這樣才會高機率的吃到又香又甜的蘋果。所以說,人要能趨吉避凶,就應該聽從專家建議,吸收相關知識,以避免掉發生不好的結果。但是,為何不能是兩種思考方向都是所謂的真實可運作?所謂憑藉運氣好和主觀意見,也是可以獲得好結果;憑藉知識和客觀意見,也可以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看起來兩者的運作結果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人之所以想要實現心願,不就是因為有所謂的不確定因素嗎?正因這些不確定因素是個人難以掌控的,所以難以用數據分析,也不能客觀去執行。所以才要用心想事成法則,來讓這樣的結果發生。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意志,讓自己想要的結果確實的發生,就是因為這樣的概念,可以讓人感受到部分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對於這種倒果為因的法則,需要多次的練習,直到可以熟練的運用才行。
就先前提到的升遷成為經理這件事,去感謝神明的保佑,本來就是身為一個新任經理會去做的事。而且不止於此,還有許多高階主管可以去做的事,縱然實際上還沒有實權,但也有類似的行動可以展現出來。例如受經理指派,以代表公司經理的身份,去跟對方洽談商務事宜。由於對方也派出經理來談,所以我方的職稱不能太低,要對外掛上經理的名號。不管這個物質世界的真相是如何,至少心想事成的法則還是存在的,而且透過自己不斷的去運用,以微調操作的細節。在此想舉一個月光等廁所的親身經驗:由於有一天肚子痛必須要在公司上廁所,當時都有人在使用,就必須要在外面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