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看到陌生人,經常有一種錯覺︰「我好像認識這個人,他看起來莫名眼熟…」但是想了半天都不一定想得出來在哪裡碰過他,不禁認為自己是不是臉盲。殊不知,所謂臉盲症並沒有那麼簡單,打破誤用就這樣揭開了第三堂課的序幕。
觀察他人的外表特徵一直是我很喜歡做的事,出外遊玩辨別遊客來自哪個地區莫名地讓我感覺驕傲,當然,這是針對亞洲人的特異功能!究其原因,下顳葉細胞作為神經細胞的一種協助我的視覺進行人臉辨識,不只透過整體輪廓辨識,也經由細部特徵及特定角度將人臉做紀錄。這也不由得讓我想起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電子產品以臉部辨識系統作為賣點以吸引消費者。那麼,經由大腦神經元運作來辨識人臉與其由何差異?
經課後的資料蒐整發現,臉部辨識系統是透過AI的演算法進行圖像的分析對比而得出的結果,或許參考大腦神經元的運作方式,但基本上是應用數學與統計進行訊息處理,不過在訊息複雜度的處理上仍不及精細的大腦。回到一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臉盲一事上,其實能夠與第一堂課的內容相結合。細胞不會增加但連結會改變,用進廢退同樣適用於此。神經細胞會連結他人人名與臉孔並進行動態調整,如此一來,僅有幾面之緣的陌生人,認不出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囉~
再來就不得不提起作為天馬行空的一代,錯位拍照一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畢竟,具有創意的拍照方式是社群網路發達的今天,吸引關注的方式之一。視知覺由大腦預設的前提及情境來決定,所謂「眼見為憑」在這個狀況下往往起不了作用。六月在荷蘭旅行途中也能發現,許多古老建築物的上方,窗戶被特意做小,以達到視覺上更顯高聳雄偉的目的。而這也是強迫透視的一種,心生有趣的同時,也不禁覺得好笑。原來,大腦是那般的「單純」。
由於大腦能處裡的視覺訊息有限,使得人類會選擇性吸收視覺訊息,因此就出現了改變視盲及不注意視盲這樣有趣的現象。有限的注意力決定了現在我要看甚麼,所以被視為相對不重要的資訊就會因而被忽略。這其實值得令人深思,當眼見不再為真,錯覺大大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動,我們真的能篤定的相信現在眼中所看見的世界嗎?
大腦和心智的秘密尚未被揭露完全,但也不得不讚嘆其奧妙之處。當迷霧漸漸被吹散,或許我也能從被騙的人蛻變成為騙人的人吧!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