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開始連載後,基本上每隔一天就要寫完一小節,一個寫節至少要推進一點劇情並且達成兩千字,但寫稿不是坐下來就可以馬上敲敲打打出兩千字那麼容易的事,還需要兼顧前後文的順暢性和符合故事設定的前提及框架。
但偏偏我又是一個金魚腦,常常寫得很開心,但等到寫一個段落後回頭檢查才發現前面寫過幾乎一樣的段落,更慘的是出現前後文矛盾的狀況,因此又要花時間改稿,然後修修補補到後面已經忘了自己本來要寫的是什麼情節,所以狀況很差的時候一篇兩千到兩千五百字左右的稿要花超過三個小時才能完成。
但那都不算是最糟糕的情況。
最麻煩的是當我好不容易空出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想著可以好好的寫稿時,腦袋裡什麼都沒有,空到我對著螢幕發呆十幾分鐘,開始看不慣桌面的風獅爺開始移位置,空到我開始整理起書桌旁邊的IKEA推車,空到最後我放棄寫稿跑去打電動。
結果就是我又要用下班回到家後已經十一點多的時間慢慢寫,說也奇怪,明明大腦累得要死卻總是可以生出東西來,雖然一弄往往會弄到一兩點才搞定,但寫得出來已經算是萬幸。
後來我發現寫東西之前真的不能空著腦袋。
每個創作者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樣,有人會去跑步、有人選擇洗澡或蹲馬桶,而我發現對我比較有用的是讀別人的小說。當我讀別人的故事時,腦子好像會在背後運算,即便我很專注在他人的情節之中,總會到某個時間點腦袋會突然送一個公文夾到我心中的辦公室告訴自己說:「嘿!我準備好可以寫點什麼囉!」
之後我便能迅速關閉閱讀軟體或書籍,開始構思自己的故事。本來一片空白的腦海也會變得順利運轉,雖然不會到文思泉湧的程度,但順順地完成稿件絕對沒問題。
這時我才想起來一年前看過一本書在講input&output的重要性,還記得那段時間的我因為寫不出東西來沮喪了好久,後來有段時間我徹底放棄寫作,只是偶爾還是會看書,寫一點日記,但久了之後自己好像真的慢慢能寫點什麼。基於這樣的經驗,我更能確定寫作與閱讀真的是一體兩面的事情,我意識到如果自己想要維持長期寫作,那現在的生活作息是完全不可能做得到的。
所以,就算我每天工作回到家已經十一點了,我還是要試著在十二點半前入睡,並在隔天早上八點半起床。
這樣我才能運用上午的時間看書和寫作,這彷彿回到我大學剛畢業的日子,那時為了可以換到更好的工作每天利用白天時間讀書精進自己,下午到補習班工作到晚上回家。雖然最後並沒有離開補習班,但多虧那段時間的努力讓我現在的職位和報酬都還算滿意。
但是要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真的是一件好難的事啊~~~
只能每天早上起來煮一壺咖啡並打開電腦,想像我的朋友和家人們其實也是每天過著這樣的人生啊!只是他們早起還要到公司上班、開會面對老闆,我只要面對空白的word就好!(聽起來一點也不好)
還是我來偷偷開個寫作台,每天讓大家上班的時候偷偷來跟我聊個天好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