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聽過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駕駛有過一段關於「選擇」與「放棄」的對話,也就是巴菲特的「25-5法則」。
「25-5法則」可以貫徹人生與職涯選擇,重點在於聚焦自己最想做的那五件事,你可能會問只做五件事不是很輕鬆嗎?其實一點都不,如果你的目標是財富自由,卻抵擋不了名牌包與消費主義的誘惑,這些只會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先確定方向再努力執行才能看到結果。
還沒出社會時,不懂甚麼是取捨,大家都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長大後全都要阿!慢慢地我才意識到,獲得跟失去是相伴的,今天朋友介紹了一個我沒興趣的兼職工作給我,我看在薪資的份上捨不得拒絕也就接受了,乍看之下好像是"賺到了一些錢",但你想過背後的機會成本嗎?
第1步:巴菲特要弗林選出人生最重要的25個職涯目標。
第2步:巴菲特要弗林慎重檢視清單,並圈選出最重要的事。
第3步:將前5件圈中的事列入目標清單A,另外20件事則要進入清單B。
接下來的對話就是「25-5」取捨法的關鍵:
弗林表示,他會馬上投入於清單A,至於清單B,雖然沒有那麼緊急,但依然很重要,因此他還是會花時間盡量投入心力。
這時,巴菲特堅決地說「不,你錯了,」清單B事實上就是你的「全力不做清單」(Avoid-At-All-Cost list)。在依序完成最重要的5個目標前,不管如何,你都不能花心思其他目標上。
巴菲特「25-5原則」的意義:
職涯佔據人生1/3以上的時間,扣除睡眠時間大概是1/2,也可以很直接地說如果你在一個讓你工作起來有成就感又滿足的工作,人生有一半的時間就是快樂的,反之亦然。
也許目前的情況無法讓你聯想到自己成為老闆的樣子,也無法想像出自己可以是公司裡的管理職,我們很常高估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卻很常低估長時間可以達到的高度。
我嘗試列出20件想在工作上完成的里程碑,才發現根本列不到20件,人沒辦法到達自己沒想過的高度,也許這20件事情需要經過時間的堆積與眼界的開闊,隨著成長的過程重要的事情或許會改變,但我們可以先列出目前對未來的嚮往。
想一想有哪五件事是你這輩子沒做到會覺得有點可惜的。
小小的腦袋目前想得到的目標只有三個,但現階段的我光是要完成這三項可能就要花十年的時間了XD,但不急我會慢慢努力的,因為現在的我還在學習和成長的階段,不希望自己把職涯目標訂成一年賺多少錢,商業世界裡面很少會出現價值和價格長期背離的情況,我期許自己聚焦在成長而不是尋求高於能力值的回報。
Note:列出目標時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必須達到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對你的意義是甚麼",確定這是自己想要而非社會期待,且加強自己與目標之間的連結。
這一題和上面的職涯是同等重要的,通常會合在一起做規劃,可以避免選擇高工時產業但又期望可以接小孩下班的窘境,這就是捨和得之間的藝術了。
以前的我在列目標的時候,常常列完看起來很有架式,但執行的時候才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像是列"賺到xxx元",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的話我可以跑外送/接案...等,但我沒有想做這些事啊,所以更重要的是想透過甚麼來得到甚麼結果,還有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不是背後有另外的原因,都是值得探索的事情,痛苦往往是因知行不合一,做的事長期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符,就容易懷疑人生,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是一輩子的事情,也要接受自己會透過不斷的成長,改變原有規劃的道路,更彈性的面對人生上的變化。
以上赤裸裸地分享我的職涯和人生目標,希望有幫助到想要學習取捨的人,雖然不會一下子就知道要取或捨,但慢慢思考慢慢探索有天會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