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時,科學實證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漫畫大英百科》中的「大腦與學習」章節提供了一寶貴的知識庫。我們了解到記憶分為不同類型,並發現透過圖像記憶法、定期複習和後設認知技巧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此外,建立專注的學習環境、促進運動習慣以及避免多工都有助於增強大腦的功能。而好睡眠則是確保記憶固化的重要一環。這些方法結合起來,可以為孩子的學習之旅帶來更多成果,並培養他們未來的成功。
這本書裡面涵蓋了三大章節,第一章是「腦和腦科學」,介紹腦科學到底是在研究什麼?頭腦的構造和各部位的功能分別是什麼?還有腦科學的歷史和未來的展望。第二章是「大腦與學習」,這個章節裡面,談論了很多可以幫助學習的理論和方法。第三章是「日常生活與大腦」,討論到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有習慣,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篇文章我會把重點放在「大腦與學習」這個部分,挑出其中一些,我認為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的好方法。
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而長期記憶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陳述性記憶」,像是過去的經歷、旅行的回憶等等的事件記憶。或者像是運動能力這種,透過反覆練習,身體內化成為習慣的非陳述性記憶,這種記憶比較不容易忘記,就像是你學會了腳踏車就不容易忘記一樣。
大腦的海馬迴部位,負責從短期記憶當中,挑選出重要的部分,把它轉換成為長期記憶,而剩下的事情則會被遺忘,我們的大腦通常只會記得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
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豪斯,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類記憶衰退的程度,他要求受試者背下許多沒有意義的單字,然後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測試,了解他們記憶的狀況。結果實驗發現,在結束學習之後的20分鐘之後,受試者的記憶只剩下58%,1小時之後記憶只剩下44%,一個月之後只剩下21%。隨著時間經過,人的大腦會逐漸遺忘原本記住的事情,這是正常的現象。而實驗結果也發現,只要經過定期的複習,就可以幫助減緩記憶衰退的速度。
比起單純的死背書,如果可以透過其他感官的刺激,例如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等感官來幫助記憶,或者是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當你大腦的海馬迴部位受到刺激的時候,它的功能就會被活化,幫助增強記憶力。
「知道某個資訊」叫做認知,而「知道自己知道這個資訊」則是後設認知。後設認知的能力,就等於是自我認知的能力,它能夠讓你判斷出,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資訊的內容,進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學習的效率,就必須要提高後設認知的能力。
那麼,要如何提高後設認知呢?首先,要學會區分「熟悉」和「理解」。人們常常把熟悉的事情,就當作是已經理解了。熟悉的事情指的是,你覺得自己應該知道,但是卻不知道要怎樣向別人說明。我用我自己學習影片剪輯來舉例,當初我在YouTube上面看了很多影片剪輯的教學,就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剪出一支影片了,結果實際在剪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很多環節都卡住了,每遇到一個問題,就還是要上網一個一個查,這時候,原本我以為我會,但其實我並沒有真正理解。
真正理解的事情,是你確定自己知道,而且可以清楚的向別人說明整個過程。當我實際地剪輯過很多支影片之後,我有了自己的一套剪輯流程和方法,並且我可以教會別人這件事情,這時候,才算是進入到理解的階段。
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後設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親自去做,當自己會了之後,然後再把別人也教會,這樣子才代表你是真的懂了。
應用在小孩學習的場景,要如何確定孩子已經懂了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請他用自己的話,重新解釋一遍給你聽。
人腦有無數的神經元互相連結組成。當我們收到訊息後,透過神經元的連結,會儲存成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如果想要讓訊息轉化為長期記憶,神經元就必須要改變它們原本的連接方式,這個過程稱為「記憶固化」。當你在睡覺時,除了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之外,也是記憶固化最活躍的時期,所以我們不應該犧牲睡眠時間來學習。
多工處理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差。當我們需要學習或是高度專注的時候,盡量要專心,避免多工。
適度的壓力可以提升大腦的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大腦活化。但是如果長期處於過大的壓力之下,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容易生病,甚至是罹患癌症。要釋放壓力,最好的方法是運動,運動不僅可以降低各種疾病發生的機率,也可以有效改善憂鬱症。
接下來,讓我們來思考,了解了這麼多科學理論之後,我們要如何將它們組合應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呢?
以上就是我看完這本書得到的收穫,這套《漫畫大英百科》總共有60本書,涵蓋了十大知識領域,用漫畫的形式,可以輕鬆快速地掌握各個領域重要的觀念和知識,整套書籍都是我認為非常值得收藏的親子共讀書籍。
如果你喜歡我今天的分享,歡迎訂閱我的頻道,也歡迎你在下面留言,告訴我,今天介紹的哪一個方法,你最想要拿來應用在孩子學習上呢?
⭐ 喜歡我的分享,請幫我按愛心 ❤️
⭐ 歡迎追蹤我的 YouTube 頻道:Vicky Mommy 玲玲 😍
⭐ 合作邀約信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