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也知道我同時也是專門處理失智症的臨床心理師。如果有關注我粉專的朋友,可能在前年底就知道我正在跟「大人學」合作一個失智症相關的線上課程,課程預計在明年中下旬就會上架,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跟大人學的責任編輯一起共事,發現了幾個我們在自己(沒有專業編輯協助)製作上可能會出現的誤區,也提供給未來想要做線上課程的夥伴當作參考!
在進行錄製課程的時候常常是缺乏受種需求的調查與研究,一股腦地想要把自己所有蒐集到的資料與知識,全部都放進去。也是因為這樣,課程內容便不太能夠聚焦在某一個族群的需要上,因為資訊太龐雜,甚至會讓需要的人因為資訊太多,而不想要購買。我們在製作課程時是需要幫助受眾分析,那些內容是重要,那些可以省略。那些應該呈現,如何呈現才能讓受眾更清楚他們需要的能力。
知識很重要,但執行更重要。提供知識的課程是通識科目,因為許多人都可以提供一拖拉庫的資料給受眾,但不見得有能力可以給得出執行步驟和策略,惟有有經驗的人才會知道在不同的情況下該怎麼做,也就是問題解決的策略,這樣才會讓有需要的人覺得有價值。
學歷高的人,很常會出現,說得很清楚,別人卻不明白。因為對受眾層次太高的內容,卻對講員只是一般般,所以講員脫口而出就是專業術語,受眾聽久了,很容易就會想睡覺。以至於很多的線上課程視聽都不到1/3(可以想想看你曾經聽(看)完多少部線上課程,歡迎留言給我喔),不少都是內容太硬了,感覺跟我們無關 !
有了責任編輯的好處就是,他們可以協助隨時校正方向,特別是在初期就會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知道多數受眾的需求,不管是在課程內容的發想、大綱製作、課程錄製等都會做精細的分眾,讓課程真正能夠打到需要人的痛點。此外,也會不斷的釐清該如何做才能讓受眾學到課程所提供的價值,這些價值或許是思維的改變、行為的調整都是需要要更精準的描述。當然在責任編輯的手上,必定會有人可以協助降低知識內容的困難度,描述問題、拆解流程、結論的歸納,才能符合受眾真正的需要。
臉書加入「心理師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