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為孩子做這麼多,但他卻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真的很心寒。」
好多年來,不同的家長都跟我說著同樣概念的話...
現代社會裡,不難發現有許多小孩,真的都缺乏感恩的基本認知,並且表現出種種沒有禮貌的行為。
其實再更深入的探討這層親子關係,其實很多行為都是蠻一致的:
現代人因為生的少,所以都會盡可能將資源投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讓他們有求必應,這些都是源自於家長愛護孩子的心,但一不小心,就變成過度呵護,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下列是一位媽媽與她大學孩子的真實故事:
這位媽媽從孩子小時候,就天天為孩子打理一切,孩子每天該準備的東西,她總是會幫孩子在各個相對應的環境準備好:
吃飯的用品擺餐桌、每天換洗的衣服擺浴室、出門的鞋子擺門口、上學的書包幫孩子整理得井然有序、、、
日復一日,甚至到了孩子高中要上大學了…
孩子:「媽媽,我大學想念多媒體系,但我成績不夠好,老師說靠推甄有機會,可是我不知道推甄的作品要怎麼做。」
媽媽聽見孩子的願望,研究推甄的內容,並且替孩子完成了推甄作品,也很順利讓孩子上了理想的科系。
這位媽媽為孩子奉獻許多,但她對我說:「這些年,我為孩子做牛做馬,希望他好,可是我卻沒有感受到他一絲的孝順與感恩,反而覺得他認為我做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其實說真的,蠻失望的。」
==================================================
其實,在孩子的心裡,他已經習慣了這一切,並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因為他的日常生活就是被媽媽如此培養的,他並不知道媽媽的這些日常習慣,是包含著媽媽無盡的關愛和付出。
另一方面,這樣的成長環境,其實也悄悄地剝奪了小孩對日常生活的學習機會。
小孩不知道這一切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來自於媽媽的辛苦。他們沒有機會去體會到一個家庭的運轉,是需要每個成員共同參與的。當一切都是準備好的,小孩無法理解生活的起起伏伏,也難以感受到努力和付出的價值。
這樣的成長環境,很容易讓小孩培養出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對於他人的付出漸漸失去了敏感度。當一切都是媽媽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結果,小孩不知道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時候,就可能會缺乏感恩之心。
所以說身為父母,應該要學習如何放手,讓小孩一起動手做事,體驗生活中的種種。
從小事做起,像是自己整理書包、準備餐具、曬衣服等等家務,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小孩的獨立性,還能夠讓他們更加明白他人的辛勞。
當小孩能夠參與生活中的大小事務時,他們才能真正學會感恩,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
因此,家長的應該思考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小孩,透過給予他們機會,去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並解學會解決問題,才能建立起懂得感恩的價值觀。